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罗贯中为什么不喜欢曹操 而是喜欢刘备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18
转发:0
评论:0
罗贯中为什么不喜欢曹操而是喜欢刘备呢,罗贯中为什么喜欢刘备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

  罗贯中为什么喜欢刘备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言为心声,特别是一些文艺作品,无不体现出作者浓郁的主观情感色彩,熟悉《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几乎整部书中,罗贯中都以自己强烈的个人爱好扬刘抑曹。

  罗贯中14岁时母病故,即辍学随父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参加了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的幕僚,后离开。其间曾与当时的吴王朱元璋为敌,所以,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了步入官场的打算,致力于文学的创作。

  也正是在杭州的这段时间(14——15岁,大约十年),罗贯中结识了许多说书艺人、杂剧作家,更为重要的,结识了当时的著名小说家施耐庵,并拜他为师。

  其实,宋代民间的三国故事,就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根据《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徐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元代的说书唱戏,大部分都承袭了宋代的故事章节,罗贯中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曹奸刘忠,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也决定了他后来《三国演义》的创作。

  罗贯中青少年时期就有“有志图王”的志向。是否和他喜欢民间传奇故事,喜欢听书说戏有关,我们暂且不论。但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罗贯中曾经积极争取过、奋斗过。只不过“天不向刘”,他自己甚至还站错了队,最后连官场都不敢进。

  可以说,罗贯中一生不喜欢经商,又无缘于官场,只好奋笔疾书,把一生的理想和抱负,寓寄予文字之中。所以说,我们甚至可以从《三国演义》中找到他那时的影子。诸如刘备、关羽,诸如诸葛亮、赵云等等,这些大多都是蜀国的君臣将士,罗贯中给予他们的,也都是忠义贤良的笔墨。

  也有人说,罗贯中正统的封建道德思想,决定了他在《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塑造及善恶标准的划分。历史上的曹操可以说是文韬武略,但是他挟天子而令诸侯,儿子曹丕篡位称帝。这些史实,足可以使曹操在正统的封建道德法庭死无葬身之地;而刘备则不然,他有汉皇室的血统,又几近平民出身,逆袭成为一方霸主,几乎可以和曹操平起平坐,这和罗贯中曾经“有志图王”的梦想那么地吻合,所以也就不难理解,罗贯中为何把刘备写的那样正统,除了应有的同情,几乎没有一点儿而可批判之处。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自始至终都是以蜀国,也即刘氏的兴衰为主线索。这就好像是盖房子,先把廊柱和大梁主框架支起来,然后再去填补雪柔。所以说,从小说的整体布局和建构艺术上来看,罗贯中把刘备塑造成正统形象,把曹操塑造成反面形象,把孙权塑造成中间形象,既符合他的道德审美取向,又有益于小说的提纲挈领,脉络清晰,人物形象多样且血肉丰满,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鲁为何投靠曹操?张鲁为什么不喜欢刘备?
张鲁为何投靠曹操?张鲁为什么不喜欢刘备?汉末三国时期,张鲁是汉中一代的军阀,我们知道汉中最终是刘备的地盘,但也是刘备从曹操手里抢过来的,而在曹操之前,汉中就是归张鲁管辖。关于汉中为何会归属曹操,这就与张鲁这个人对待曹操和刘备两人不同的态度是有关系的,张鲁曾经说,宁愿去当曹操的奴隶,也坚决不做刘备的座上宾客。为何张鲁对曹操和刘备的态度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1.张鲁张鲁,字公祺,或称公旗,祖籍是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那个地方。相传,张鲁是留侯张良的十世孙,也是东汉时期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的孙子,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相传,第一、二、三、四代天师都得到了太上老君道法亲授,因此全部成仙,既然如此,张鲁自然也在其中。2.张鲁对曹操因为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教,教化人民,因此汉中地区相对其他地方来说比较安定,同时也有很多其他地区的群众慕名来到汉中,张鲁对待他们也是同样。张鲁混迹汉中二十...
· 曹操为什么更喜欢郭嘉,而不喜欢荀彧呢?有什么不一样?
同样是顶级谋士,曹操为什么更喜欢郭嘉,而不喜欢荀彧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三国的曹魏集团,曹操有两位顶级谋士,一个是郭嘉,一个是荀彧,两人都为曹操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郭嘉受到了曹操的器重,并准备托付后事,但郭嘉却英年早逝;荀彧却遭到了曹操的忌恨,最终被曹操赐予的一盒空食逼死。为什么两人的遭遇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们来看看这3人的关系。1、先看年龄曹操生于公元155年,50后;荀彧生于公元163年,60后;而郭嘉生于公元170年,70后,从年龄上来说,曹操和郭嘉隔着一辈儿,荀彧居中,曹操欲托付后事,郭嘉似乎更为合适。2、再来看他们的身世荀彧是豫州颍川郡人,出身名门(颍川荀氏),乃圣人荀子之后,荀子又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之一的中行氏后裔,可是说是家族显赫。郭嘉呢?郭嘉也是豫州颍川郡人,和荀彧算是老乡(同郡不同县)。郭氏在当时显然也不是什么寒门,但和荀...
· 为什么李渊不喜欢战功赫赫的李世民,而是更喜欢李建成
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不陌生,说起来,他还是挺厉害的,是他带领着部队打下了唐朝的天下,不过但是他的父亲李渊,却不怎么喜欢他,反而更喜欢他的大哥李建成,虽然李建成在很多人印象中,就是个草包太子,但是真实的历史,却并不是这样。那是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功登基,所以关于李建成的记载,就有所修改,其实李建成并不是草包,太原起兵的第一仗,就是他打响的,在前期的战斗中,都有李建成在其中,而且还全都赢了。那是在大业十三年的时候,隋炀帝叫李渊去留守太原,当时李建成、李元吉等兄弟都在河东,只有李世民在父亲身边,就是那年,刘武周造反,李渊就以讨伐反贼的名义招募了兵将,也是这个时候,李建成到了太原。当时他们想求得的帮助,但是想要李渊自立,才肯帮忙,一开始李渊是不乐意的,首先是没有说法来自立,还有就是建成还没来,后来建成和元吉到了太原的时候,大家都建议,李渊用力代王为帝,这才有了太原起义。当时就同意他们从购匹,...
· 为什么领袖喜欢郭嘉不喜欢海瑞?
《新民晚报》2012年2月15日第B05版版面图本文摘自:《新民晚报》2012年02月02日第B05版,作者:司马心,原题:也从郭嘉说起郭嘉这个人,乃曹操的第一谋士也,素为上喜。什么原因呢?一是不但忠心,而且“多谋”。胸有全局,腹有大计,目光炯炯,良策善谋。二是不但“多谋”,“深通有算略”,而且“达于世情”。办事通情达理,说话温顺得体,提建议、出计谋总是温言良语,让人舒服,并且无论你采纳与否,“从无谏诤”。所以曹操十分喜欢他,尤其是吃了败仗,更是“国乱思良将”,思念郭嘉,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曹操,便是咱们的领袖,也说郭嘉“很有名”,了不起。第二次郑州会议也好,上海会议和庐山会议也罢,都要领导干部去看《郭嘉传》,向郭嘉学习,尤其是遇到困难的局面时,“下”要反映真实情况,谋划好的建议,以便“上”多谋善断。所以要多一点郭嘉。其实咱们的领袖,不仅喜欢郭嘉,还喜欢过海瑞——看了《生死牌》后,第二...
· 荀彧一心向汉为什么他不去帮助刘备而是去辅佐曹操呢
荀彧为什么不帮助刘备而是去辅佐曹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年少有名,南阳名士何颙见之惊叹:“此子有王佐之才!”汉元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但不满董卓的专横跋扈,弃官归乡,带领族人迁往。也曾辗转冀州,被袁绍奉为上宾,但他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遂离袁奔曹,曹操大悦,称其为“吾之子房”。此后荀彧一直跟着曹操身边出谋划策,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后来曹操赠送了一个空着的食盒给了荀彧,荀彧明白曹操想告诉他要“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但为了不违背他自己的遗愿,最终服毒自尽。荀彧一心向汉,辅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想是匡扶汉室,刘备打的旗号也是汉献帝的“皇叔”,两人本应该是最佳的合作搭档,可为什么荀彧不投奔刘备?首先得从荀彧的家世说起,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