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康熙为什么要支走十四阿哥 难道不怕他手里的重兵造反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9
转发:0
评论:0
康熙为什么要支走十四阿哥难道不怕他手里的重兵造反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临死前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临死前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康熙皇帝,是大清王朝的第四位天子,膝下多儿多女,在康熙年代,九子夺嫡的故事更是精妙绝伦。在胤礽刚出生才两年的时候,就被康熙立为太子,可惜,不争气的胤礽由于从小受尽康熙的宠爱和疼惜,终日横行霸道,骄纵无礼,不念手足之情,三番四次的闯祸,还结党营私,他的行为终于惹恼了皇帝,二度废太子,最终落得被圈禁到死的下场。于是,他的下场也成了其他阿哥开始明争暗斗的导火索。在这么多个阿哥之中,最为出众的三位分别为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祯)。

  在太子被废后,争夺帝位的争斗愈演愈烈,主要形势大致是形成分为以四阿哥和八阿哥为首的格局,他们各自结党营私,暗中拉拢朝中势力,斗得如火如荼,好不精彩。而此时,十四阿哥虽然被康熙皇帝支走,一直在前线打仗,但十四阿哥手中握着重权,他的势力更是不可小觑,也被朝中很多大臣看好。

  十四阿哥从小就机智过人,才华出众,也深得康熙的喜爱,所以在小时候便开始跟随着他的父亲康熙微服出巡,视察民情。在胤礽还没有犯错被废的时候,十四阿哥因为明目张胆地加入到八阿哥胤禩的阵营中来,并公开表示支持八阿哥,此举引起了康熙的强烈不满,这期间父子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缝隙。后来,在西北地区发生战乱之时,康熙突然想起了自己最疼爱的十四阿哥,于是便封他为抚远大将军,让他统领千军万马。在十四阿哥出行的那天,还得到了盛大的送别仪式加持。

  自从胤祯当上抚远大将军之后,渐渐意识到父亲对自己的信任和宠爱,于是重拾信心,并且更加地觊觎天子之位,认为自己有很大的把握可以成为下一代的君主。于是,虽然远在边疆,却从不间断地时刻关注着宫里的消息,和宫里的亲信里应外合,互通消息。可是,机智过人的十四阿哥,却永远无法理解康熙皇帝的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他多次平定战乱,战功赫赫,声名远扬,可康熙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支走,远离朝廷。

  在一七二二年的十一月,康熙驾崩,紧接着传来的圣旨对十四阿哥来说更像是一个噩耗——让四阿哥胤禛登基,这个消息,让他迟迟不敢相信。甚至朝野上也有很多人去质疑这道圣旨的真假,为何会让一直不声不响,低调的四阿哥胤禛坐上帝位。

  对于这件事,也许当局者迷,但是对于旁观者,或许仔细想想,就能知道原因。有人说,其实康熙在八阿哥和十四阿哥斗得水深火热的时候,早就属意要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他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目的是为了保护四阿哥,不让他成为众矢之的,重蹈二阿哥胤礽当时腹背受敌的境地。只要八阿哥和十四阿哥都得两败俱伤,互相牵制,就能让四阿哥登基的时候可以轻松从容一点。

  再说了,虽然十四阿哥和四阿哥是由同一母亲所出,但手里紧握兵权的十四子是否会威胁到四阿哥胤禛的天子之位,登上皇位之后的四阿哥是否会对十四阿哥不利,这些都是康熙所担心的问题。于是,他只能选择一次又一次地派遣十四阿哥远赴边境,远离朝廷。这样,就不仅可以保护自己最宠爱的儿子的生命,还可以让四阿哥从容顺利地登上天子之位。也许,这就是康熙的智慧所在!在自己临终之前,支走最爱的十四阿哥,可见也是用心良苦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熙为何去世前支走十四阿哥?让他手握重兵
在我国历史上清朝应该是最有争议的一个王朝,无论是康乾盛世,还是末代皇朝,都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清朝统治中,虽然腐败堕落,日趋衰退,但还是有很多有作为的帝王,其中尤以千古一帝著称的康熙,最具代表性。康熙六岁登基,当时的清廷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但他却在皇祖母孝庄皇太后的辅助下,除三藩杀鳌拜收台湾,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康熙在位60年,到了年老的时候,很多的官员都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这个时候的康熙,却有点犯糊涂,少了少年时期的锐气没有立即加以整肃。因为他想到比这还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皇储的问题,但他的迟疑和不决,却导致了惨烈的九子夺嫡,据史书记载,在康熙临死前却把自己最喜欢的十四阿哥派到边疆去了,到底是为什么呢?古时的帝王不都是将皇位传授于最喜欢的阿哥吗?睿智如康熙,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的举动呢?就和小编一起来探究一下吧,康熙十四年,年仅两岁的二阿哥胤礽被立为太子,历史...
· 蔡攸为什么敢要皇帝的女人?他难道不怕吗?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皇帝问一人要什么,他竟然指了指帝王身边的女人,说:我就要她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中国古代的为臣之道讲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大多数的臣子对皇帝都是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逾越。但是,宋朝的时候,却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大臣。蔡攸,曾经的北宋末年大臣、宰相,一个历史上并不十分出名的人物。然而,他的命运却是和他的父亲蔡京紧紧连在一起,和当朝皇帝宋徽宗又有着说不清道不白的关系。明朝人陈邦瞻在纪事本末体编撰的记载宋朝历史的史书《宋史纪事本末》中记录了一段轶事——大军出征之前,尺寸功劳未建,竟然直接向皇帝索要宫中的三个嫔妃作为立功之后的赏赐!这简直是骇人听闻。《宋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本末体编撰的宋朝史书,它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基本上还是以《宋史》为蓝本,在历史文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以上的史实是可信的。这段史实,可以说明宋徽宗对蔡攸之...
· 魏征为什么敢犯言直谏?他难道不怕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说“犯言直谏”是魏征立身、立业的法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可谓一代“明君”,早朝接纳200多次大臣魏征的谏言,即使尴尬亦从容纳言,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并将魏征喻为“铜镜”,他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征,字直成,河北晋州人。唐太宗时拜议谏大夫,以正直敢谏闻名于朝堂。名言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最著名的是名疏之一的《谏太宗十思疏》,提倡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等。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高度评魏征的这篇谏疏,说:“正如汉初的论政之文曾经以秦为鉴,魏征为文论到隋帝之过,也略似贾谊之写《过秦》。用意相同,文风亦颇相似。在贾谊之后,魏征之前,几百年间,几乎不曾有过这样的文...
· 徐勣为什么要替善雄信求情?他难道不怕李世民怀疑吗
李世民杀单雄信,为何只徐世勣一人求情?徐世勣不怕被怀疑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世民杀单雄信,是在王世充投降以后。李世民也不是独独要杀单雄信一个人,而是怕王世充的那些部下造反,所以他准备把那些不安定的部下杀掉,以此剪除王世充的党羽。当时要杀掉的是一大帮将领,包括段达、杨汪、单雄信、阳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多个人。李世民当时并没有杀王世充。没杀他并非不准备杀了,而是要把他送去长安,交给他爹李渊报功。二、徐世勣(徐茂公)为什么要救单雄信呢?因为徐世勣是单雄信是旧友。当年翟让起义的时候,徐世勣和单雄信一起前往投奔翟让。后来李密和杨玄感反隋失败,李密上山投奔翟让的时候,徐世勣和王伯当认为李密是贵族之后,又在反隋斗争中很有名,觉得如果瓦岗军由李密来领导的话,争夺天下的成功率更高。于是劝说翟让把领导职位让给李密。翟让听从了建议,让李密来领导。但是翟让的那些部下不服,...
· 将军造反的时候为何士兵也跟着呢难道他们就不怕死吗
还不知道:将军造反为何士兵也跟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难怪古代武将谋反,士兵们选择跟随一起造反呢?原来这里另有玄机在古代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就是造反的事情了,当然如果是农民的起义,这个危害存在,但是很多朝代的统治者都是能够平定这些叛乱的,历史上真正成功的也就李自成这一个了,最让统治者担忧的其实还是手中武将的谋反行动,那么这个军队既然都是国家的,为什么怎么士兵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选择跟着将军谋反呢?这样的情况,历史上是有着很大的,宋朝为什么要限制武将的地位啊,这个就是从五代中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手中的武将谋反登上地位,石敬瑭是这样的情况,刘知远和郭威不都是这样的吗?首先一点就是士兵在古代都是必须听从命令的,这是军队中最重要的一点,所以这些士兵是要服从武将的领导的,而且很多时候士兵们都是不知道具体的任务的,只要遵从主帅的命令也就能够看得出来了,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