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既然刘备请诸葛亮出山 为什么打仗却不带他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5
转发:0
评论:0
既然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打仗却不带他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打仗不带诸葛亮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打仗不带诸葛亮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最为经典的典故之一,刘备礼贤下士,三请诸葛亮于草庐之中。因此两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君臣之情,诸葛亮也未曾愧对刘备的信任,凭借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将蜀国打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在出征打仗之时很少带着诸葛亮。尤其是决定蜀国走向的三次大型战役,诸葛亮都未曾在前线出谋划策。

  一,入川之战

  “入川之战”可以说是刘备迈向巅峰的开始,益州刘璋暗弱,昏庸无能,刘备便是抓住这个机会一句入川,夺得了号称“天府之国”的益州全境。但是在这场战役中,为刘备出谋划策的却是“凤雏”庞统,诸葛亮并未随军出征。

  二,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让刘备一举翻身,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更是夺得了汉中全境,成为了与曹操孙权并驾齐驱的顶尖势力。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的刘备拥有了问鼎天下的本钱,拥兵数十万,更兼“五虎大将”等诸多名将,哪怕是曹操都需要避其锋芒。但是在这场决定蜀汉走向的战役中,依旧没有出现诸葛亮的身影,真正被刘备委以重任的军师却是法正。

  三,夷陵之战

  辉煌,落魄,总是在一念之间,刘备虽然尝遍了时间的随甜苦辣,但是老天并未给予他完美的结局。“夷陵之战”胜则剿灭东吴与曹操南北对立,统一天下近在咫尺,败则难以翻身,只能困守益州,等待天下大变。但是此时的刘备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人,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等待所谓的“天下大变”。于是这场战役拉开了序幕,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刘备兵败白帝城,将蜀汉多年积攒的家当损耗殆尽,蜀国从此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本钱。而在这场战役中,再一次没有出现诸葛亮的身影,随军的参谋只是马良等人。

  因此很多人认为,刘备并未真正信任诸葛亮,所以出征打仗才没有带着他,但事实真的是如此么?其实不然,诸葛亮的忠心毋庸置疑,刘备对他也十分信任。“入川之战”,诸葛亮被任命留收荆州,这可是刘备的根基所在;“汉中之战”,诸葛亮被任命留守益州,督粮扶民,这份担子依旧不轻;“夷陵之战”,诸葛亮再一次被留守后方总督粮草,刘备方有长驱直入上千里的本钱。所以说,刘备对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这并不是刘备不带诸葛亮出兵打仗的根本原因。

  而真正的原因曾被曹操一语道破,他曾经用五个字来形容诸葛亮:“诸葛亮谨慎”。这看似无奇的五个大字,却完美的诠释了诸葛亮的性格,而这也是刘备出征打仗不带诸葛亮的根本原因。“兵者,诡道也”,行军打仗除了比拼国家的综合国力,奇招制胜也是关键的手段。但是回报往往与风险并存,古往今来的著名战役都是冒着风险,依靠出其不意方才取得胜利。

  可是以诸葛亮的性格,绝不会打无把握之战,总要考虑的面面俱到之后方才有下一步行动。这种做法虽然不会产生大败,但是也难以取得太大的建树,并且以统一天下为目标进度实在过于缓慢。而当时的刘备已经年近六旬,他拖不起也等不起,他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自己的目标。因此如果刘备将诸葛亮带到身边,两者的军事观点必然南辕北辙,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无疑于一场灾难。刘备便是看清了这一点,行军打仗才不把诸葛亮带在身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为什么那么信任法正却不信任诸葛亮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刘备身边的军师,为什么刘备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诸葛亮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战事之初,蜀军一路攻城略地,形势一片大好,只可惜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八月,在夷陵一带打败了蜀军。事后,刘备身边倚重的军师,当时的丞相诸葛亮无奈的说道:“如果法正还在就好了,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从诸葛亮的话中不难看出,法正可以劝得住刘备,然而诸葛亮却劝不住。要知道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曾对众人表示他刘备得了诸葛亮,就犹如鱼得到了水一般。而当时作为刘备军师的诸葛亮也确实得到了刘备极力的推崇与尊重,甚至于诸葛亮让刘备亲自领军作为疑兵,刘备都深信不疑。然而在后来法正加入蜀汉,并成为刘备身边的另一位军师后,刘备反而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诸葛亮,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当时...
· 诸葛亮到底看中刘备什么为什么会跟随他出山呢
还不知道:诸葛亮出山到底看中刘备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一位顶级谋士,刘备正是因为把他请出山之后才成功的建立了蜀汉,那当初刘备清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只是单单看重他的才华吗?公元200年,刘备弃袁绍前往荆州投靠刘表(好有远见,同年袁绍被曹操大败),刘表何许人也?你既然来,我也不能不接待啊,新野(荆州离曹操最近的地方)你就待着吧。于是乎,刘备开始了在新野的辛勤耕耘。在此期间,刘备曾经向司马徽询问求才,司马徽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公元207年,徐庶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说此人只可去请,不能让来。刘备一听,大才啊。于是有了闻名天下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好一副臣才主贤的场景。这其中是否会有不为人知的秘闻?诸葛亮,自称“布衣”。家有丑妻,其岳父黄承彦。这个黄承彦还是有点厉害的,他的老婆与刘表的后妻是姐妹,都是蔡讽的女儿;而且蔡讽姐姐的儿子就是蔡...
· 古代打仗既然城门这么重要为什么守军不直接堵死呢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城门,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防止野兽的侵袭,就在聚落周围用木头或土堆围成一圈,这就是最早的城池。后来城池的规模越来越大,西周时开始用夯土筑城,到了南北朝时用上了城砖。这个时候筑城的目的早就不是防御野兽了,而是为了防止敌军攻打。那么一座城池哪里最薄弱呢?是城门。因为城门是供日常通过使用的,与厚达数米的城墙相比,城门是整个城池最薄弱的。所以,在火药没应用之前的古代,攻城都是重点攻城门,城门一破,就意味着城池失守了,这就是《左传》“犯门斩关”一词的由来。当然,攻城一方知道城门最薄弱,那守城方也不傻,在防守时就重点考虑到了城门一带。早在战国时期,木质城门就用铜、铁箍加固,门后用大木将门闩住。门后还有防火设计,南北朝时侯景攻云台,就是“持火炬烧大司马、东西华诸门”,被守军“凿门楼下水沃火”。不仅如此,一些稍具规模的城池,不仅修瓮城,而且城门后还会再设一道悬门,...
· 刘备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在其中虽算佼佼者,但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忙夺取天下。这其中不免让人疑惑,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选诸葛亮作为辅佐人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两个人当时的处境。网络配图据史书记载,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诸葛亮一直显得很茫然,每当早晨和傍晚,他都独自一人,在山林之中抱膝长啸。当这位读书人倍感苦闷的时候,后来那个最赏识他、最可以发挥他才智的人——刘备,其实就在距离隆中不远的新野县城里。当时,他也苦闷极了。刘备一生也极其坎坷。起初,他在家乡起兵参与了黄巾起义,后来又卷入诸侯混战,几十年东征西讨,凭着讲感情、够朋友和自己的那点谋略才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拉起了一支队伍。但他没有聪明的谋士辅佐,所以只能时而投靠陶谦,时而联合吕布,时而归顺曹操,时而依附袁绍,始终被人利用来利用去,跑了大半...
· 刘备为何三请​诸葛亮​?刘备三请​诸葛亮​是真是假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典故的出处妇孺皆知。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成就帝业的故事,将刘备的礼贤下士的态度写得栩栩如生,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关羽、张飞的居功自傲描绘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这段“三顾茅庐”的故事,是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加以艺术构思而创作的。但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究竟是不是“三顾茅庐”?学术界各有说法。网络配图《三国演义》中关于这第一次见面的记载是:刘备带领军队驻扎新野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见他吗?”刘备说:“你带他一起来吧。”徐庶说:“可以主动登门去见此人,但不能让他来拜见您。”可见,刘备亲自到诸葛亮那里去请求拜见、赐教。共三次前往,才得以相见。但没有写关公、张飞同往,也没有说明是在茅庐中相见。网络配图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中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