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黄巢到底是不是当了和尚?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1
转发:0
评论:0
揭秘:黄巢到底是不是当了和尚?,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黄巢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古代皇帝们为了巩固皇权,维持自己的统治,设立了“十恶不赦”的重罪,名列其中者任何原因任何情况都不得赦免。而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谋大逆”,也就是起兵造反,跟皇帝对着干。而古代的农民起义军首领,都会被视为“谋大逆”,受到抄家灭门、祸灭九族的惩罚。

  因为这条罪名的存在,催生出一个独特现象:古代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在起义失败后,往往会竭力逃亡隐藏,最终下落不明,成为千古谜团。比如清代捻军首领张宗禹,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元朝末年的刘福通,唐朝末年的黄巢等等,都有一个极富争议的结局,有的人说他们被杀,有的说他们自尽,也有的说他们隐姓埋名出家为僧。

  唐朝末年的冲天大将军黄巢,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发动起义,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才干,迅速发展成唐末农民起义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队伍。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攻克唐都长安,坐上了金銮殿,自号大齐皇帝,唐末农民起义至此发展到最高峰。

  然而从此之后,黄巢面临的形势却急转直下。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未能建立经营一块稳固根据地作为依托,加之遭到唐朝皇帝和各地军阀的联合围剿,黄巢逐渐陷入困境。中和四年(884年),黄巢在陈州之战遭遇劲敌李克用,被李克用的沙陀铁骑杀得七零八落,大败亏输,被迫向东逃入山东。

  在山东境内泰山狼虎谷,黄巢的残部又遭到唐军的强力阻击,几乎伤亡殆尽。黄巢也在这一战中永久消失,下落成谜。官方史书记载,黄巢是兵败而死,但至于怎么死的却众说纷纭,《新唐书》说“巢乃自刎”,《旧唐书》说他的部下林言叛变,“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唐僖宗最后只拿到一个真假难辨的黄巢脑袋。

  关于黄巢下落之谜,还有一个说法流传颇广:黄巢兵败后,隐姓埋名出家当了和尚。《河南邵氏闻见录》记载,黄巢并没有死,唐僖宗得到的黄巢首级是假冒的。黄巢兵败狼虎谷后,“自髡为僧,得脱,往投河南尹张全义”,此后又隐居南禅寺内,至于这个南禅寺是山西南禅寺还是无锡南禅寺,则未明说。一直活到五代十国时期才死去。

  五代宋初的很多史料都记载了这种说法,如《五代乱离记》记载,“黄巢遁免,后祝发为浮屠”,五代时还有人见过他。作为这种说法的证据,是一首据说是黄巢所做的《自题像》:“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

  这首诗气势雄浑沉郁,内容非常符合黄巢的一生经历,写出了英雄末路那种无尽的苍凉悲壮。而黄巢又确实善于写诗。这首诗的存在,成为黄巢出家为僧之说的有力证据。

  然而,近年来,随着唐代文化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这首诗并非黄巢所做,而是其来有自。出生年代比黄巢早半个世纪的中唐著名大诗人元稹,曾经写过两首诗《智度诗二首》:“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石榴园下禽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这首诗是元稹写给僧人智度禅师的,智度禅师早年曾是一个征战沙场的武将,在平定安史之乱、围剿叛将史思明时立下汗马功劳,晚年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所谓黄巢遗诗《自题像》,完全就是移花接木的剽窃之作,在元稹两首诗的基础上剪接拼凑而成。这显然是后世的无聊文人为了编造黄巢出家的故事而制成的伪造之作,与黄巢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元稹的这两首诗的发现,使得黄巢出家为僧的唯一证据也被推翻,也对黄巢下落之谜给出答案:黄巢并没有当和尚,而是死在了战乱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顺治皇帝到底是当了和尚还是死了顺治之谜
1.孝庄皇太后是否毒死了顺治皇帝《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说的是,顺治皇帝非常喜爱自己的妃子董鄂妃。但是,这个董鄂妃的命却相当的不好,先是自己的儿子不满百日就死了,然后自己也因为感染天花而死!在这种情况下,顺治皇帝想到了出家。这样,就出现了下面一段对话:顺治皇帝对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说:“儿臣想禅让帝位皈依佛门!”孝庄皇太后教训她的儿子顺治皇帝说:“荒唐!”网络配图顺治皇帝对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又说:“母后,您要是不准儿出家,您就杀了儿吧,儿用这一腔血,还了24年的母子缘分!”孝庄皇太后对她的儿子顺治皇帝说:“你喝了它吧!明日,额娘会诏告天下,说顺治皇帝骤染恶疾龙御归天!”顺治皇帝对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又说:“遵旨!”这个时候,他们身边的太监说:“主子,那是毒药!”在历史上,发生上述这种事情,那是不可能的!再怎么说,那个顺治皇帝,他也是孝庄皇太后的亲骨肉,那有亲妈给亲儿子下毒酒...
· 黄巢到底去哪儿了
作者:刘黎平黄巢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他率领的军队一度踏破潼关,攻入长安,几乎快要取代唐王朝,但立足不稳,连续战败,后来不得不往东边败走。据史书《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公元884年,黄巢最后在泰山虎狼谷一带被部下林言杀害,首级被唐朝一位名叫时溥的节度使献给唐僖宗。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很快就灭亡了。然而,黄巢的下落并没有因为正统史书的定论而得到民间的认同。黄巢战败之后的下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诸多记载也见诸书面,黄巢的行踪到底如何呢?失败之谜:黄巢大军为何突遭失败黄巢起义军的战斗力在唐末是十分罕见的,虽然都是临时由农民组成的,然而却让唐王朝的正规军闻风丧胆,千里败绩。起义军纵横南北,从山东开始,进攻路径遍及中原、长江中下游、岭南,最后踏进潼关,直取长安,前后转战十二省,往返一万五千多里,这个阶段在军事上基本没有任何对手。公元880年,黄巢攻克长安,登基称帝,...
· 揭秘李自成兵败后生死之谜竟是隐居当了和尚?
李自成,字鸿基,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领袖之一。又称李闯王。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聚众起义,后来,又率众投奔了当地的另一股农民军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就义之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成为名模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很会用兵,他知晓明军的实力,很会利用地形有利聚歼敌人。在他的领导之下,起义军连战连捷,先后攻陷了很多明朝州府,并顺利地进入四川,击杀明朝总兵侯良柱。崇祯十年的冬天,李自成率众围攻成都,因实力悬殊,攻城失败,后又在梓潼遭到明朝总兵左光先的伏击。将士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灭,李自成仅率领部将刘宗敏等十八骑勇士突围逃入陕西的深山之中。崇祯十二年,李自成经过三年的准备和恢复,再次举兵攻明。转战陕甘、河南一带,在河南李自成斩杀明朝的万安王。与当地农民军首领顺利会师,部众发展到数十万人之多。后李自成率军连战连捷,攻克宜阳,取得卢氏。李自成在转...
· 揭秘李自成兵败后生死之谜竟是隐居当了和尚?
李自成,字鸿基,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领袖之一。又称李闯王。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聚众起义,后来,又率众投奔了当地的另一股农民军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就义之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成为名模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很会用兵,他知晓明军的实力,很会利用地形有利聚歼敌人。在他的领导之下,起义军连战连捷,先后攻陷了很多明朝州府,并顺利地进入四川,击杀明朝总兵侯良柱。崇祯十年的冬天,李自成率众围攻成都,因实力悬殊,攻城失败,后又在梓潼遭到明朝总兵左光先的伏击。将士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灭,李自成仅率领部将刘宗敏等十八骑勇士突围逃入陕西的深山之中。崇祯十二年,李自成经过三年的准备和恢复,再次举兵攻明。转战陕甘、河南一带,在河南李自成斩杀明朝的万安王。与当地农民军首领顺利会师,部众发展到数十万人之多。后李自成率军连战连捷,攻克宜阳,取得卢氏。李自成在转...
· 历史揭秘之孔子到底是不是“私生子”?
身世:孔子是私生子?网络配图孔子是不是私生子只有他妈知道,甚至连他妈也未必知道——孔子那个时代没有亲子鉴定。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表示“孔子原来是私生子”是司马迁说的。问题是,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而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中间相差四百年,司马迁怎么就知道孔子是私生子呢?孔子是不是私生子我们不得而知。但封建社会的专制者为统治需要、一些奴性十足的知识分子为了和统治阶级勾搭成奸,任意曲解孔子倒是真的。网络配图身手:孔子会武术很暴力?在《论语》中,孔子对穷兵黩武,动辄兴兵讨伐深恶痛绝,因此与诸侯绝口不谈军旅之事,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能文不能武的印象。其实,孔子并非重文轻武,这在电影《孔子》中也有相当大篇幅的刻画。《左传》哀公十一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当政者问计于孔子的弟子冉求,最后冉求率军大败齐国。战后孔子表扬冉求说:“这样做是合乎道义的。”孔子的学生能打仗,连当时的人都觉得奇怪。据《史记》记载,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