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马超为什么都没有被动用呢 明明蜀国的人才本来就不多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4
转发:0
评论:0
马超为什么都没有被动用呢明明蜀国的人才本来就不多,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蜀国大将马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蜀国大将马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三国西蜀五虎上将中,有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干被低估了,这个人就是马超。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早年随父征战,马腾入京后,马超留驻割据关中三铺。马腾出事之后,马超率领其主力加上韩遂兵马一同与曹操在潼关决战。

  与曹操大战败阵入蜀后,原本被称为“黄金圣斗士锦”的马超好像在大家的眼球中渐渐消失了” ,唯有彭羕造反的时候出了场,本来蜀国人才就不多,刘备南征以及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时候却都没有动用马超,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这是罗贯中的错,他低估了马超的能耐,所以在三国西蜀五虎上将中,描写最少的就是马超。因此,马超除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外,基本上没有出彩的章节,罗老甚至把马超加盟刘备之前描写成一个军事上的失败者。

  难道真的如罗贯中所描述的那样,因为马超没有能耐,所以历史后来就对他轻描淡写了?答案并非如此。我们知道早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年轻的马超就占据关中成为一方的诸侯,名声远播至东吴,连周瑜也认为马超是曹操后方的大后患。

  可见,周瑜是十分看好马超的,在三国里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被周瑜看上。

  虽然,马超最后还是败给了曹操,主要原因还是关中当时以韩遂为首的诸侯比较倾向于向曹操靠拢,而且韩遂的军队也是先前关中的主导者,由于马超的上位,才把关中变成了马家军的天下,并进而做出和曹操决斗的决定,马超绝对不是匹夫之勇。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马超在蜀国不被重用?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马超秉性不好

  正史上,马超是私自起兵的。当时曹操马腾就是想以此牵制马超,可是马超却不顾父亲的性命安危强行出兵,以至于很多人说马腾正是死于其子马超之手。而刘备一直是打着仁义旗号起家的,马超虽勇猛过人,但由于他的人格污点自然不会重用。

  第二、蜀国当时内忧外患

  在前文我们也说了,马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勇士,在当时内忧外患的蜀国中,马超镇守边疆可能会事半功倍。

  第三、马超的寿命不长

  马超在47岁就因病去世了,正所谓“壮志未酬身先死”。相对的,命活的长是绝对的好处,比如马超的堂弟马岱本身能力就没有马超出众,但跟着诸葛亮走南闯北,也立下了许许多多的汗马功劳。

  第四、志向问题

  刘备的志向一直都是光复汉室,统一天下,而马超的心理却只有仇恨,只想杀了曹操,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所以眼光自然狭隘 ,没有大局意识,刘备自然担心他不会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跟随,倘若给他太多兵权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政权。

  凭此四点刘备不会重用马超,而是封了高官的虚名,但没有多少实权。让人较为痛心的是,马超临死之前上书刘备道:“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据传刘备看后,并未直接回复马超,而是派人送了一个“泣”字,马超看后气的浑身发抖,终吐血而亡,刘备为安抚军心,最后赐马超谥号为“威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马超在蜀国为什么没有得到重用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在三国西蜀五虎上将中,有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干被低估了,这个人就是马超。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早年随父征战,马腾入京后,马超留驻割据关中三铺。马腾出事之后,马超率领其主力加上韩遂兵马一同与曹操在潼关决战。与曹操大战败阵入蜀后,原本被称为“黄金圣斗士锦”的马超好像在大家的眼球中渐渐消失了”,唯有彭羕造反的时候出了场,本来蜀国人才就不多,刘备南征以及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时候却都没有动用马超,这是为什么?有人说,这是罗贯中的错,他低估了马超的能耐,所以在三国西蜀五虎上将中,描写最少的就是马超。因此,马超除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外,基本上没有出彩的章节,罗老甚至把马超加盟刘备之前描写成一个军事上的失败者。难道真的如罗贯中所描述的那样,因为马超没有能耐,所以历史后来就对他轻描淡写了?答案并非如此。我们知道早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年轻的马超就占据关中成为一方的诸侯,名声远播至东吴,连周瑜也认为马超是曹操后方的大后...
· 为何最终是秦统一六国,六国人才明明就远超过秦国的?
战国时期,六国的人才远比秦国多。别的不说,就说著名的战国四君子的养士,每个人都是数千以上,孟尝君甚至多达三千多人。这在秦国是不可想象的。其实,去秦国的知识分子也是比较少的。去得少,秦国还不怎么欢迎,还发生过秦始皇要把这些知识分子全部撵走的情况。那么,去秦国的人才少于六国,为什么反而最终秦国灭了其他六国呢?难道说,人才对国家的强盛是有害的吗?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把战国时期的人才情况大致清理一下。第一种人才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人才。这种人才在春秋时期,就是要求君王要克己复礼,克制自己过分的欲望,维护周天子的权威,维护周朝的礼仪制度。到了战国以后,儒家对君王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克己复礼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时候,儒家对君王的要求,一般就是要行王道,施仁政,也就是要关心自己的老百姓,做更多的惠民工程,获得老百姓的拥护。这样做,对富国强兵有没有好处呢?有一些好处,但是好处不明显。因为在国家财富总量一定...
· 明朝时期本来从南京迁往西安的为何最后连实施都没有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迁都西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首都对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都这个称呼是个近代才有的词汇,在历史上叫国都、都城、京城或者京师。在古代,国都基本都是国王的所在地,在冷兵器时代,作为统治中心和心脏地带的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国都被攻陷就有亡国的危险。比如,公元1127年,金国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嫔妃、宫女、皇族、朝臣勋贵等3000余人,北宋灭亡,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在古代,一般开国之君对国都的选择还是比较慎重的,国都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做过放牛娃当过云游僧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后来在好友汤和的邀请下加入到了郭子兴的反元起义军,凭借自己谋略、果敢和担当逐渐成为了一方势力,在元末群雄割据中日渐崛起。在相继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这三方割据势力后,1367年八月,命徐达...
· 朱元璋临死前给了朱允炆一支军队为什么他死都没有动用呢
为了抵御外贼,朱元璋在位期间将自己的诸位儿子封为藩王,可他想不到的是,这些藩王拥兵自重,竟然会成为皇权的一大威胁,对此,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可谓是头疼不已。考虑到朱允炆年纪尚小,朱元璋晚年时不惜将功臣宿将杀了,以为这样就可让朱允炆安坐皇位。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燕王、周王、齐王以及代王等势日益坐大。为了解决这个让朱允炆饮食难安的问题,朱允炆继位后没多久,就与他的心腹大臣密谋削藩之事。没过多久,齐王将燕王的使臣邓庸逮捕下狱,取的朱棣将举兵谋反的罪证,于是立即发兵逮捕燕王的官属,并给了张信一道密令,令其前往捉拿朱棣。谁知这张信竟然是朱棣的旧部,他不仅没有捉拿朱棣,反而投靠了朱棣。朱棣得知消息之后,开始暗中做着准备。不久,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誓师出征。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朱允炆一败涂地,不知所终,而朱棣则继位为新皇,开始了他不平凡的征程。其实朱允炆是有机会取胜的,但因为他性格优柔寡断,屡屡错...
· 明明知道商鞅是被冤枉的为什么还要将他车裂呢
还不知道:商鞅为什么会被车裂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商鞅之前,秦国是一个任人欺辱的弱国,所以秦孝公才在流芳千古的《招贤令》中说:商鞅入秦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然而到商鞅之后,经过商鞅一系列努力,秦国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强国,逼得以前的老敌人、一直看不起秦国的魏国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很委屈的割地求和。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公论:秦穆公以后,秦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君王就是秦孝公,而秦孝公之所以重要,之所以为之后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商鞅的功劳是分不开的。于此而言,商鞅之于秦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功臣,秦国如果没有商鞅,没有商鞅的变法,以后的强大自然无从谈起。可就这样的人,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继位,他也不想想这个“王”是怎么来的,上任伊始,就将商鞅车裂,并夷三族,给予了极为严厉的惩罚。杀了商鞅,就意味着商鞅错了,可秦惠文王呢,杀了商鞅之后并不妨碍他“不改商君”之法,不改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