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打仗真的不斩来使吗 什么情况下交战双方会对他们下手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4
转发:0
评论:0
古代打仗真的不斩来使吗什么情况下交战双方会对他们下手呢,还不知道:古代打仗不斩来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还不知道:古代打仗不斩来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相信不少人在观看过一些历史类的影视剧之后都会对一句台词印象深刻,那就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句话非常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交战的双方都即便战场上互相厮杀到血流成河,也不会去杀害对方派来的使者。这意思确实好理解,但是这行为却有些让人无法理解,既然是交战,怎么可能还会讲规矩呢?杀使臣和杀士兵难道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历史上这种故事还不少,但是“不斩来使”也并非绝对,因为有3种情况,这“使臣”的身份也不能让你保命,运气不好的话,敌军就直接斩了你的头来祭旗了!

  很多人可能以为,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在战场上有这样的行为也是理所当然,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兵者,诡道也。”说的就是打仗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讲规矩和不讲规矩也许就在一念之间,那么到底哪些情况下交战双方会杀来使呢?

  情况一:蛮不讲理

  就连我们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少蛮不讲理的人,他们不按规矩办事,很多情况下,道理都是讲不通的,更何况是两军交战之时。在明朝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平定四川都掌蛮,蜀王想要派人招安,结果这都掌蛮根本就没把蜀王放在眼里,以为这巴蜀之地易守难攻,你要打就打,结果就把使臣给杀了。

  情况二:表明决心

  第二种情况,其实两军到了要交战的地步,是很少有可以周旋的余地的,一旦接受与对方交流的话很有可能让自己处于被动的状态,因为兵不厌诈,你怎么知道对方是不是真心求和呢?万一有诈,那还不如在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所以这斩杀来使也可能是为了斩断自己的后路,跟对方死磕了!

  情况三:杀鸡儆猴,扬威

  第三种情况也是最容易理解的,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弱的一方主动派使臣求和,那很有可能这个使臣会有去无回,因为强的一方占有主动权,动不动你完全已经是他可以掌控的事情,那杀了使臣也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尤其对于一些游牧民族之的使臣来说,中原王朝若杀使臣,无非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国威!

  历史上杀使臣的事还真不少,曹操斩过吴国使臣,明朝朱棣“靖难之役”时也杀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信使,其实杀使臣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那就打吧。

  使臣这种职业是个高风险的职业,等于是把自己的生命送到敌人手里,你会不会死,完全得看敌人的脸色,说伟大点是为国而死,说的卑微一点,你不过就是一块试金石,然而用自己的生命去检验敌方的态度,对于使臣来说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古代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古人很讲究礼仪,从春秋开始大国在儒家的游说下,都开始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学说,论语中“礼让”便可以说明当时大诸侯国所信奉的礼仪,即便是打过战小国,出于礼数,大国国君仍需派遣礼仪司甚至亲自接见对方的拜使。中国是礼仪之邦,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代,中国人都很注重表行礼仪。春秋时期诸侯派出的外交使节是不可侵犯的。公元前596年楚国派出申屈出使齐国,楚庄王特意嘱咐不要从宋国经过。宋国执政华元听说了,觉得这是对宋国的莫大侮辱,就设伏击杀死楚国使者。楚庄王为此“投袂而起”,出动大军包围宋国国都整整9个月。宋国派出使者到晋国告急,晋国上一年刚被楚军打败,不敢冒与楚国全面冲突的危险,只是派解扬为使者劝宋国坚守,不要投降。解扬经过郑国,被郑国抓起来交给楚国。楚庄王亲自接见解扬,企图买通他,要他向宋军喊话,说晋军不再提供救援,断绝宋军的希望,解扬不同意。经楚庄王几次威逼利诱,解扬才答应下来。可是当解扬来到了望城中...
· 古代打仗双方交战大将都会单挑吗真的和电视剧演的那样吗
还不知道:古代打仗都会前单挑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对于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我们来说,武将单挑无疑是最吸引我们的场面之一了。对名将、高手之间的较量的精彩描绘酣畅淋漓,让我们大呼过瘾。而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也还是评定一部小说之中谁的武力值最强,这一乐趣真可谓是无穷无尽。而小说中描绘的场景通常是,两军对阵,主将出列进行单挑,胜的那一方趁势挥军掩杀,败的那一方落荒而逃,这仗打得似乎是有点简单了。但我们略加思索就能想到,这完全是不符合古代战场常规的。“单挑”,自然是只能决定两个人的胜败,两个人之间的胜负岂能决定一整场战争?中世纪西方的骑士个人决斗之风,又怎能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武将的职责,应当是以自己的勇武引领一整支军队的士气,成为一个军队的核心;应当是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运筹帷幄,掌握战场局势。“将在谋而不在勇”,是对一个将领应具备的才能的精准概...
· 庞涓他们不是同门师兄弟吗为什么他会对孙膑下手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庞涓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最讲究的就是伦理关系和道德关系了。那些职位位置高的人物,会更加重视道德问题以及伦理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代表着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脸面,所以他更加需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都已经当上皇帝了,李世民和朱棣还是要尽自己全力地去扭曲事实,去制造假象掩盖自己的私人问题。因为他们都知道,在他们的生前自己那么彪悍的情况之下,肯定是没有人敢乱嚼舌头的。但是在自己生后就不一定了,所以他们就必须的扭曲一下事实,让后人记住那些好的。而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对同门师兄弟。身为师兄的居然对师弟下手,只是因为嫉妒他的才华而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为什么身为同门师兄弟的庞涓会对孙膑下手呢?其一,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高徒。鬼谷子在战国时期是一个特别有名的人物。他有名在成功地把当时战国时期比较有名的显学都学了一遍。...
· 春秋时期打仗规矩到底是什么样的两军交兵,不斩来使
感谢大家阅读小编的文章,喜欢的话加个关注哦!小编会持续更新大家喜欢的内容,希望大家支持小编哦!假如说地球上最古老的战役民族是哪一个,我国人称第二,那么没人敢称第一。由于,我国的历史即是一部战役史,奇谋跌出,以弱胜强,兵以诈立等等,不管战役理论,仍是战役规划,都要甩出西方几百里。在我国人为此骄傲的时分,却不知道春秋期间的战役规则十分诙谐可爱。战役,向来是残忍的。但在春秋年代,我国的战役却是诙谐的。咱们现在所熟知的许多典故,都出自那个年代。接下来,就经过几个小典故,给咱们复原一个诙谐的战役年代。第一个,“兵士”的由来,由于战役是贵族游戏在春秋期间,可以参加战役游戏的,代表着无穷荣誉,所以只有贵族可以参战,最低的也是一个“士”。“士”是最初级的武士,所以就有了“兵士”之说。至于一般布衣和奴隶,连战役的资历都没有,想要为国效能,身份不够。到了春秋后期,由于秦国执行了征兵制,战役力飙升,加上那时分战...
· 古代为什么会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定?斩了又会怎么样?
古代为什么会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定?斩了又会怎么样?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其本身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但即使交战双方杀红了眼,也都不会轻易破坏这条规矩。那么“不斩来使”这一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违背周天子的诏命频繁交战的事比比皆是,孟子就曾说过:“春秋无义战”。但是,春秋时期的战争并不是想打就能打的,战前首要的一条就是得下战书。这是因为春秋时期的战争以车战为主,交战双方需要通过战书来约定战争的时间以及选定一块开阔的交战地,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充当“快递员”的角色。这个“快递员”的正式称呼叫“行人”,“行人”这一官职延续自西周,分“大行人”和“小行人”,主要任务就是出使四方各国。《左传》明确记载到:“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兵交,使在其间可也”。这就是两国交兵中“使者”的由来。春秋时期的战争双方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