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杨广本来可以成为千古一帝,三年征战后背负了千古骂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2
转发:0
评论:0
杨广本来可以成为千古一帝,三年征战后背负了千古骂名,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杨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为何仅仅三年时间,大隋王朝就摇摇欲坠了?这得从杨广登基开始说起。

  公元604年,杨广终于把老皇帝杨坚给熬死了,登基称帝之后的第二年,马上就开始了他的宏图伟业。

  先是在洛阳建了东都,此举一下就征召了百万民夫,而修建东都的10个月中,每月征调达200万人。

  同时,为了南北军事物资运输的方便,杨广又下令开凿大运河,从公元604年到610年,这6年间,杨广在大运河这个庞大的工程上总共调用达300多万人。

  而且在公元606年和607年,两次征调120万人去修建榆林东面的长城。

  几项基础建设的大工程已经征调了全国上千万的劳动力。这还没完,杨广的雄心并没有止于基础建设,他大搞民生只是他宏图大业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才能满足他日益壮大的野心。

  于公元608年,西征吐谷(yù)浑,打通了西域和丝绸之路,把青海纳入大隋王朝的版图之中;两年后,又发兵东南,攻打流求,直至把大隋的版图扩大到印度、越南等地。至此,大隋版图空前壮大,此刻的杨广确实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然而,自信心爆棚的杨广并没有看到此刻的大隋已经被他这几年的大动作搞得疲软不堪,如果休养生息几年时间,或许历史就会被改写。但当时的杨广就像站在泰山十八盘上往下滚,想刹也刹不住。

  于公元211年,杨广做足了准备,第二年2月便亲征辽东高句(gōu)丽,统领113万大军,浩浩荡荡往东北方向进发,结果大家都知道,即使有百万雄兵,杨广还是败了。

  其实杨广并不擅长带兵打仗,就算几年前打过一些胜仗,但那根本不算什么硬仗。而此次出征,由于杨广管的太宽了,手下将领根本发挥不出自己的才能,最终辽东小国击败了这百万雄师,留下了这千古笑话。

  而由于此次出征,他再次征调了200多万的民夫来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所以便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再看此刻的杨广,自尊心极度受挫的他,根本无法冷静下来观察整体局势,反而了反叛军。

  筹划半年之后,于公元613年1月份,便又发起了第二次远征高句丽的军事行动。这一次更严重,直接导致杨玄感起兵造反,而得到消息的杨广却慌了,马上率兵撤退,回去收拾杨玄感。

  此举同样犯了兵家大忌,两军对阵,岂有仓促撤军之理,虽然杨玄感的反叛军被下来了,但更多的农民起义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起。

  其实这次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了,但杨广就像杀红了眼的疯子,根本不顾大隋朝大厦将倾之势,于614年4月,发动了第三次征讨行动。

  经过连续三年的征讨,高句丽同样也吃不消了,便主动向杨广求和,杨广终于心满意足的班师回朝。但任谁都知道,隋朝内部已经战乱四起,杨广主要精力自然要放在国内了,所以高句丽王高元便毁约,不向杨广的朝廷纳贡称臣。

  综合这三次远征辽东,杨广总共征召了将近400万的军队,保障后勤供给的农夫更是上了千万之众。不仅辽东小国没有打下来,还逼得中原腹地战乱四起,大隋王朝摇摇欲坠。本应该是千古一帝的杨广,但这三年的征讨,无异于自掘坟墓。

  杨广自认天之骄子,大业初期,国富民强,版图扩张,基础民生建设,一路顺风顺水。

  但这三年的征战失败,杨广这颗玻璃心被击得粉碎,从此他就成了一只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回到了他当太子那4年的扬州,荒度余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本来无缘帝位机缘巧合成为千古一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日,明武宗驾崩于豹房。由于明武宗膝下无子,也无在世的兄弟,孝宗一脉已然断绝。最后,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为什么在那么多的皇子之中,这个馅饼却偏偏砸中了朱厚熜?这里头大有文章还是纯属巧合呢?网络配图我个人认为并非完全巧合,张太后与老谋深算的杨廷和偏偏挑中了朱厚熜来继承皇位,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一是血缘最近。朱厚熜乃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他是当时诸位王子中与朱厚照的血缘关系是最近的。朱厚照驾崩之时,膝下无子,而孝宗皇帝膝下二子,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炜却早已夭折,故而孝宗一脉再无他人。而宪宗一共生有14子,皇长子生下不久尚未命名便夭折,第2个儿子朱祐极,4岁夭折,第...
· 夺权没杀人?揭秘王莽为何背负了千古骂名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谅呢?客观地说,王莽除了偶尔手段有些过火外,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他的思想,更是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评价王莽,我们最多也只能说他是个政治失败者……网络配图翻阅有关记载王莽事迹的历史书籍,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极为奇怪的问题,那就是所有人都把王莽当做一个城府极深、诡计多端,并且极度假仁假义的家伙。更让人难以理解的,他甚至从很小的时候就在为篡位做准备了,而所有用来证明的材料却是王莽从小就很孝顺母亲,并且无微不至地照顾寡嫂和侄子。同样,在王莽当官以后,他的节俭与廉正、关心贫苦百姓的事迹更是被当成为篡位所做的“假圣贤”准备,是在笼络人心……对王莽所做的一切,如果我们能够用今天的眼光稍加思考,很容...
· 他本来无缘帝位:竟机缘巧合成为千古一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日,明武宗驾崩于豹房。由于明武宗膝下无子,也无在世的兄弟,孝宗一脉已然断绝。最后,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为什么在那么多的皇子之中,这个馅饼却偏偏砸中了朱厚熜?这里头大有文章还是纯属巧合呢?网络配图我个人认为并非完全巧合,张太后与老谋深算的杨廷和偏偏挑中了朱厚熜来继承皇位,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一是血缘最近。朱厚熜乃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他是当时诸位王子中与朱厚照的血缘关系是最近的。朱厚照驾崩之时,膝下无子,而孝宗皇帝膝下二子,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炜却早已夭折,故而孝宗一脉再无他人。而宪宗一共生有14子,皇长子生下不久尚未命名便夭折,第2个儿子朱祐极,4岁夭折,第...
· 夺权没杀人?王莽是如何背负了千古骂名的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谅呢?客观地说,王莽除了偶尔手段有些过火外,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他的思想,更是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评价王莽,我们最多也只能说他是个政治失败者……网络配图翻阅有关记载王莽事迹的历史书籍,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极为奇怪的问题,那就是所有人都把王莽当做一个城府极深、诡计多端,并且极度假仁假义的家伙。更让人难以理解的,他甚至从很小的时候就在为篡位做准备了,而所有用来证明的材料却是王莽从小就很孝顺母亲,并且无微不至地照顾寡嫂和侄子。同样,在王莽当官以后,他的节俭与廉正、关心贫苦百姓的事迹更是被当成为篡位所做的“假圣贤”准备,是在笼络人心……对王莽所做的一切,如果我们能够用今天的眼光稍加思考,很容...
· 白起背负千古骂名的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纷争不断,强者才能生存。其中大战者当属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此战后有40万赵军投降秦国,最后被白起坑杀!第一,没法养。秦赵对峙长平长达4年,可以说国力都耗的差不多了。当时情况下,秦赵都遇到自然灾害,赵国更严重,因此,赵王才急于决战,最后导致失败。第二,收不得。当时还没有像后代王朝那样,打败了敌人然后收编他们。当时地域观念十分浓重。因此,当时打仗很少会收编对方军队,因为根本收不住。这是40万人啊,不但要给他们土地,而且还要随时防范其重新聚众谋反,因此,从经济价值来看是十分巨大的。第三,不能放。当时情况下,列国纷争,国家实力完全取决于人口和土地,而男丁那更是势力的代表。因此,当时各国总是说自己带甲百万。而如果秦国将这40万人,原封不动的给赵国放回去,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回去的士兵仍旧是巨大的力量,要么成为劳动力,要么仍是士兵。杀降”的动机各有不同,害怕诈降和降后生变,常常是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