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兴势之战:曹魏主动伐蜀,却遭遇惨败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4
转发:0
评论:0
兴势之战:曹魏主动伐蜀,却遭遇惨败,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兴势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兴势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或许大家有这样的印象,在三国时期,弱小的蜀汉总是在主动进攻强大的曹魏,从诸葛亮到姜维,一直在北伐。而曹魏则处于被动防御的尴尬境地。其实曹魏也主动进攻过蜀汉,比如规模比较大的“兴势之战”。这场战役是蜀汉方面获得胜利,也是战果很大的一次胜利。不知道为什么,这场大胜经常被忽略。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兴势之战”的始末。

  战前背景

  按照进攻方曹魏,也是当时的正统的年号来算,“兴势之战”发生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魏的第三个皇帝曹芳在位期间。魏明帝曹叡临死前,安排曹爽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这两个辅政大臣关系不合,存在政治倾轧。

  司马懿凭借连续的军功,积累起大量的人望。这对于曹爽集团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帮助曹爽树立威望,曹爽的党羽邓扬、李胜等人建议曹爽伐蜀,从西线战场找回场子。这个建议正说到曹爽心坎里去了,于是曹爽无视司马懿的规劝,准备大举伐蜀。

  战争过程

  战役部署

  曹魏方面,正始五年三月,曹爽从长安出发,率领夏侯玄、郭淮等人,拥兵十多万,取径骆谷道(斜谷和子午谷之间),进攻益州门户汉中。

  蜀汉方面,接替魏延,镇守汉中的人是宿将王平。汉中的兵力不足三万人,面对曹魏的来势汹汹的十万大军,显得力量有些单薄。蜀汉侦查到敌情以后,也是有点人心浮动,不敢与曹魏硬撼。有人提议说,曹魏军队进攻的时候,不要出战,选择固守汉城、乐城,可以放敌军入阳平关,等待涪城军团的救援。援兵一至,就可以出兵合击,夺回关口。

  讲道理,这个人想把十万大军放进阳平关,直捣益州腹部,怕不是曹魏的细作。王平自然不可能采取这么消极的建议。而且涪城距离阳平关非常远,超过千里。援军到来需要时间。为了确保阳平关无虞,王平计划将战场推前,派人先到兴势据守,自己作为后军,随时防御曹魏可能分出的奇兵。其他将领还是觉得这个计划不够妥善,护军刘敏和王平一拍即合,马上到兴势。并且采取疑兵之计,多数旗帜,绵延百里。

  总地来说,王平采取重重防御的战略,先挫败曹魏军队士气,拖延时间,等待涪城或者成都的支援。

  魏军受挫

  兴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蜀军占据兴势后,曹爽久攻不下,相持在这里。蜀军占据主场优势,可以耗得起,魏军则不然。事实上魏军的后勤线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始终不能更进一步。更重要的是,魏军孤军深入,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敌人的援军赛跑。即便后勤补给没问题,时间越久,士气就越浮动松散,处境也越不利。

  蜀军支援

  汉中有难,蜀汉立刻采取措施,支援前线。涪城军团自然不用说,从成都也调拨出一支援军,由费祎领导。临行的时候,光禄大夫来敏找费祎道别,然后拿出一副围棋,和他下棋。

  这个时候前线战报不断;战士已经披甲;车马整备完毕,费祎和来敏你一子我一子下上围棋来。费祎脸上没有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来敏认为费祎临危不乱,处事不惊,有大将风度。

  虽说军队开拔的时候,主帅在那下围棋,感觉有点不太对劲。但实际上路途遥远,也不差耽误这一会儿。何况涪城距离汉中千里之遥,成都距离涪城尚且还有三百六十里,再怎么说,都是涪城援军先赶到,稳住汉中的局势。

  萌生退意

  魏军长期深入到汉中,久久没有战果;蜀军的援军已经赶来,胜利的天平已经发生转变。这个时候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参军杨伟跟曹爽说,现在打不得了,需要赶紧撤退,否则就会有危险。邓扬不干了,本来让曹爽伐蜀,是积累威望的,这样耗费钱粮,无功而返,岂不是起到了反作用。邓扬于是跳出来和杨伟辩论,希望曹爽继续头铁。

  虽然曹爽也知道,这样草草收尾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没有办法,目前情况就摆在面前,不得不慎重考虑。司马懿也写信给夏侯玄,分析战争形势,力劝夏侯玄和曹爽撤军。在综合考虑利弊之下,曹爽决定撤退。郭淮作为前锋,早就不想打这场仗了,得到命令撒腿就撤,赶紧脱离这个泥潭,所以他率领的军队受到损失不大。

  损失惨重

  魏军意识到危险,开始回撤。但蜀军更不能让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费祎提前占据险要之地,以一支生力军截杀魏军的疲惫之师。曹爽“争嶮苦战”,好不容易逃脱出来,兵力减员肯定不小。而且粮草辎重基本上全交代了。曹爽这次伐蜀属于损兵折将,丢盔卸甲,花钱不讨好。而且“兴势之战”失败后,曹爽在曹魏的名望极大受挫,为后来与司马懿争权失败埋下伏笔。

  小结

  在“兴势之战”中,曹魏方面虽然有十万之众,但在地利上不占优势,孤军深入,补给线绵长,运输困难;蜀汉一方占据有利地形,采取“实兵诸围”的防守方式,不但保护住阳平关不破,后方不失,还有效拖住魏军,等来涪城和成都的救援。总地来说,王平行事果,布局缜密,应对沉稳,作为统帅来说,是要优于曹爽的,再兼地势之利,在“兴势之战”中获胜也就不意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兴势之战
背景尽管曹魏朝堂强烈反对,曹爽相信此战可行,尤其是在蜀汉大司马蒋琬于243年十月将所部主力从汉中撤到涪县后。曹爽及其门生认为,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他们的军队可以轻易在蜀汉援军到来前攻克汉中。即使不能完全灭蜀,攻陷汉中也足以树立曹爽在朝堂的威望和影响了。地理在当时,可以利用的从汉中到关中的三条通道都是秦岭中的峡谷。东路是最长的,总计超过330公里,北端直达长安以南,南段称为子谷,北段称为午谷。崎岖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完美伏击的地点,设伏方可以轻易全歼谷内敌军,所以这条最长的路线也是最危险的。如果蜀汉发动攻势,经此道路可以轻易威胁长安,这也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时魏延所建议的。西面长235公里的褒斜道在三条之中路况最好,北段称为斜谷,南段称为褒谷,其南端在汉中北约25公里,北端在今陕西眉县南15公里。在褒斜道中心,另一条峡谷箕谷西向延伸,然后转而北向,最终止于当蜀汉进攻时受到威胁的战略要地陈仓附近。如...
· 季兴劝唐伐蜀
高季兴到洛阳觐见唐庄宗时,唐庄宗问道:“如今天下还不服从我国的,只有吴国和蜀国。蜀道艰难,而江南与淮南仅隔着一条长江。我打算先征江南,你认为如何?”高季兴回答道:“我听说蜀国富裕,得到蜀地可以获得大利益。江南贫困,地方狭窄,百姓稀少,就算得到了,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我认为陛下应该先灭蜀国。”唐庄宗本就意欲灭蜀,听闻高季兴的话,十分高兴。[33]后来,唐庄宗果然伐蜀。高季兴暗自高兴道:“我是骗他的,他竟然真的信了。”等到蜀国被灭的消息传来时,高季兴正在吃饭,闻听之后,失手将筷子掉在地上,叹道:“这是我失策了。这真是把剑柄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如果法正还在世,那蜀军夷陵之战还会遭遇惨败吗?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鞠躬尽瘁帮助刘备完成了许多大事,在当时,诸葛亮的名号响彻各国,就在今天看来,提及诸葛亮,人们也不得不赞其智谋。可以说,拥有诸葛亮是刘备的福气,然而,刘备手下其实还有一号人物,他总是出奇制胜,有着许多奇招妙招,也有非同寻常的智谋,这个人就是法正。刘备同时拥有着两个贤才,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刘备让诸葛亮负责处理后方的政务,粮食、军备用品十分充足;而让法正随军征讨,出谋献策。这俩人能够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实属蜀汉之大福。只可惜,或许是天妒英才,法正活得并不够长久,但法正在世的时候大展才华,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法正去世后,刘备追谥其为翼侯。但是法正的事迹永不磨灭。在刘备夺取曹操的益州的时候,法正立下了大功。建安二十二年,曹操降服张鲁,得到汉中地区,可是曹操并未继续讨伐益州,而是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法正了解到情况后,猜测曹操未继续进攻益州,一定是内部。于是便向刘备献计:“夏侯...
· 堪比赤壁官渡的兴势之战:史上让蜀汉延国20年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争夺战……与三国前期这些赫赫有名的战役相比,公元244年发生在今天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北面的兴势山之战,可谓寂寂无名。对于三国后期魏蜀之间的这场战役,《三国志》里仅有寥寥数语,而以战争场面为小说重要内容的《三国演义》里却寻不到只言片语。然而,后世战略家对此战评价甚高,将其列为“退战”的经典战例,认为蜀汉因此得以延续国祚20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由蒋琬和费祎相继执政。二人认为,魏国地域辽阔、势力强大,与之正面交战难以取胜。在此形势下,二人决定改变诸葛亮在世时的进攻方略,暂时不对曹魏发动大规模进攻。随着战略方针由攻转守,蜀军的兵力部署也进行了调整。242年春天,姜维率领的部分蜀军首先从汉中退驻涪县(今四川绵阳)。第二年,蒋琬亦率蜀军主力撤驻涪县,此后,费祎出任蜀汉大将军,从患病的蒋琬手中接掌兵权。相比汉中,涪县的地理位置更靠近蜀汉的心脏地区。同时,当地...
· 谢安北伐:淝水之战后的趁势反攻
桓温死后,他的弟弟桓冲掌握了荆州的大权,桓冲对东晋朝廷效忠,而掌握朝政大权的谢安也能够使得内外安定,东晋内部终于出现了难得的安定局面。谢安推荐他的侄子谢玄担任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军事。谢玄北方来的流民中招募了一批骁勇之士,加以严格的训练,创建了一支劲旅,号称“北府兵”。刘牢之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担任参军,经常率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摧,令敌人畏惧。北府兵的形成,也使得东晋中央了有一支可以凭借的武装力量,能够制约地方政权。东晋内部稳定了,但是外部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前秦在灭亡了前燕以后,又逐渐统一了北方,国力逐渐强大,向东晋发起了数次攻势。东晋宁康元年,前秦夺取了益州和梁州地区,东晋在宁康二年曾经组织反击,但是失利了。东晋太元元年,前秦攻取了名义上称臣于东晋的凉州。太元三年,前秦又在江汉地区发动进攻,夺取了南阳,围攻襄阳和彭城。太元四年,襄阳和彭城相继陷落,前秦一度深入淮南,逼近长江,多亏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