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设立这么多的粮仓 为什么没有为百姓开放呢
隋朝粮仓为什么不为民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自古以来的统治者们都希望国家的粮食殷实,这样不仅能够安抚人民,而且在遇上旱灾的时候解决饥饿这个难题。储存粮食最早是从隋朝开始的,因为当时南边的许多河流已经得到了开发,水运也比较发达;南方的各种条件都比较有利于粮食的生长,所以就通过轮船运送到北京去。隋炀帝在世的时候也要求建立了许多粮仓,对于他的功过后人有许多意见,但是从这个方面来说还是有用的。
当时的运输条件已经有了进步,所以许多人都建议皇帝在全国各地设立粮仓,北方最早是洛阳开始建立的,然后再蔓延到南边到许多城市。据当时的人们说,一个粮仓的面积相当于几十个足球场,可想而知当时粮食盛产的情况。不过也有许多百姓说,之所以物质这么丰富,是因为皇帝以及大臣从上而下对百姓进行搜刮。
有一年关中地区出现了旱灾,许多人都因为没有粮食吃而失去了性命。当地官员就把受灾的情况上报了朝廷,可是隋文帝却无动于衷,也没有任何要开仓放粮的意思。而且后来他也不听大臣们的劝阻,许多人心里明白设立粮仓只是为了供那些权贵使用的,完全失去了粮仓为救急灾民而设的意义。慢慢的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没有人敢说出来。
后来隋炀帝上位,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没有仁心的皇帝。他不但没有意识到前朝的错误,而且还增加了百姓的税收,在短短几年内就严重打击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可是朝廷的粮仓却一直都成倍累积,却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去,所以那几年的社会都特别不安定。但是南方的气候比较复杂,更适宜稻米的种植,所以粮食比较充裕,百姓饿死的少,发生暴动的也比较少;而北方不仅粮食生产少,而且对害虫的控制水平还比较低,一旦发生了大旱,对老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隋朝是历史上控制粮仓力度最大的一个朝代了,有一次朝廷出兵征战,花费了大量资金;刚好又赶上大荒,民间的百姓都吃不上一粒米,曾经有个官员建议把粮仓打开来,给百姓送点米。可是因为法律很严格,没有谁敢破坏,于是许多百姓没有办法就去吃树根。他们落到这个地步,可想而知国家是多么没有人性了。
就是因为百姓受够了这样的压迫,所以才有许多人想要起来反抗。他们宁愿自己饿死,也不愿看着家人在自己面前因为饥饿死去。所以他们把人力都聚集起来,打算去偷劫朝廷的米仓。当时南方的兵力多于北方,所以农民军首先就把目标盯上了北方的一些看守比较薄弱的地方,在他们许多天的埋伏下终于把米仓打开了,取了许多米带回去,也因此救了许多生命。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官员就开始跟农民军开始了正面的交战。这本来就是一股恶势力,原本可以为朝廷做好事的米仓,却成了百姓的苦恼,民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在一批被打击之后,另外一批的势力又很快的成长起来。不过朝廷官员也越来越严格,拍了更多的兵力去看守米仓,这一次,奇异君把注意力放在了洛阳的一个,米仓。因为当时那个地方发生内战,官员也没有精力顾及粮仓。于是其君就带着百姓去取米。他们提前做了准备都带了自家的米袋,人数达到了百万,他们运不动的米就放在框子里面,一边走一边漏,一路洒下的看上去就是白色的沙子。而且在那个时候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只要他们想活着就必须得抢;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朝廷没有采取温和的方式来解决,只会让自己的阻力更大。
从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米仓对于百姓是多么重要。或许对于统治者而言,只是一个工具,可是就是因为他们的滥权,才让天下百姓抗饿得直到死去。到了唐朝,统治者对于历代的做法非常抗拒。不仅彻底改了法律,而且还在民间专门设置了米仓,规定不管是在旱灾期间,还是百姓穷困的时候,都可以为他们发放粮食。如果因为官员的无视而让百姓有损失的话,他们还要受到惩罚。或许这就是唐朝能够连续繁华,而隋朝却慢慢腐化的重要原因。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