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放弃长安洛阳,为什么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北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西安、洛阳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所以历史上都有十数个王朝先后定都与此,和它们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二者皆为天下形胜之地,易守难攻。相比之下,和西安、洛阳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的开封却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从防守的角度上讲,毫无地理优势可言。然而,北宋却没有选择西安或者洛阳,而是定都开封,直至其灭亡都未曾迁都,让人很不解。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靠秦岭,北濒渭河,背山面水。内有八水绕长安,关中沃野,外有险关要塞为屏,东有潼关、北有萧关、西南有大散关、东南有武关,皆易守难攻之要隘。西安可谓极尽地理位置优势,进可攻,退可守。
洛阳,西有崤山,南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北有邙山,东有嵩山等山脉作为屏障,北临黄河天险,黄河以北又是王屋山、太行山等险阻,东西南北分别有虎牢关、函谷关、伊阙关、蒲津关等关隘控制交通要道,也是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虽然洛阳不如坐拥广阔关中平原的西安有那么大的纵深,但胜在更接近中原,也是极好的定都之选,历史上那么多朝代定都与此,自然说明问题。
开封,从防守角度上来看,除了北面的黄河可以稍作屏障外,就看那大平原,即使不懂军事的人也知道,其防守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和西安、洛阳一比,开封真的毫无防守的优势可言。
北宋之所以定都开封,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为何这么说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其实早在战国时期,魏国就曾将其都城迁到大梁(开封),大梁有过一段辉煌。魏国当时这么做,是为了避秦锋芒和方便向外扩张。不过,终归没能逃过被灭的命运,大梁城也被秦将王贲决黄河而冲毁。
汉朝以后,中原地区进入相当长一段乱世,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的战乱对关中和中原地区造成很大的创伤,大量人口南迁、土地荒芜,整个经济的重心已经开始向南方转移,南方逐渐成为钱粮财赋聚集之地。隋唐时长安在经济上已经不再有优势,对南方的钱粮依赖度则越来越高。杨广之所以迁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很大程度上和这个因素有关,并非为了方便下扬州游玩。
唐朝代隋而立,定都长安,虽然有了运河水运沟通南北方,但是东南的钱粮要运抵关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江南运至洛阳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困难在于洛阳至三门峡这一段的黄河,三门峡是黄河从黄土高原下来的最后一道峡谷,落差大,水流急,而且乱石暗礁密布,这里行舟非常困难,逆水行舟更是难上加难。漕粮只能在此转陆运,过三门峡后再通过渭水水运至长安。这样的运粮成本非常高,而效率却很低。
尤其是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玄宗时人口达到巅峰期,长安人口过百万,面临的粮食物资供给压力空前的大。唐朝也有数次迁都洛阳之举,公元904年,朱温逼唐昭宗迁都洛阳,把长安焚成废墟。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接下来历史进入了大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原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迭,战乱造成了洛阳的破败,五代中除了后唐外,其他几个都定都开封。开封做了几十年的都城,加上便利的水运条件,得到空前的发展,不论是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已远超过当时的洛阳。
至陈桥兵变,赵匡胤轻而易举地取代后周,建立北宋,开封没有遭遇破坏,繁华依旧,自然就成为北宋都城首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南方尚未统一,雄才伟略的赵匡胤志在,进攻是第一选择。水运便利,地势平坦的开封更方便出击和后勤物资的运输。
在北宋成功干掉南方的势力,完成统一以后,开封作为都城的劣势就慢慢显露出来了,尤其是在燕云十六州已经被石敬瑭割给契丹(辽国)的情况下,北方已经失去燕山、长城等可以依靠的屏障。为了保证京师的安全,北宋只得在开封周围部署超大规模的兵力,加上开封人口快速膨胀,对南方财赋的依赖就越发强烈,就越发离不开水运便利的开封。
虽然赵匡胤也看到定都开封的弊端,一度想迁都洛阳,凭山河之胜,去冗兵以安天下,但没能敌过群臣反对和赵光义那句“在德不在险”,最终“斧声烛影”之后只留下遗憾,北宋也没能摆脱被北方游牧势力灭亡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