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猝死后,八旗势力是怎么分布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皇太极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1643年,大清崇德八年,51岁的皇太极突然猝死。因为死得太突然,但史料中又找不到皇太极被谋害的蛛丝马迹,因此,后世史家猜测皇太极是死于突发脑溢血。
皇太极死后,留给满清一个棘手的问题:皇太极生前并未立储,他死了,谁继位?
很快,八旗权贵们就分为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支持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继位;一个阵营支持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继位。
从法理上来说,这俩人继位都说得过去。长子继位,自然无话可说;就算兄终弟及,也不是没有先例,大宋朝的太宗皇帝不就是继了皇兄的位子吗?
而且,多尔衮还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当年努尔哈赤就想让他继位,但是因为年幼,被大哥哥皇太极给夺了去,如今夺回来,天经地义。
既然都可以继位,那么就要比一下实力了。总是这样,比到最后,比的就是谁手里握着的兵马多。
那么,皇太极死后,八旗的势力是如何分布的呢?
首先,正黄旗、镶黄旗是由皇太极亲自掌握的,也是八旗中对他最为忠心耿耿的。皇太极死后,两黄旗的将领们纷纷跑到豪格的府中,表态支持豪格继位。
这个道理很简单。既然忠于皇太极,自然希望皇太极这一脉的子孙继承皇位,而不是让皇位跑到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一脉的手里。
豪格自己呢,手里握着正蓝旗。自然,正蓝旗是最为支持豪格的。
于是,八旗中就有三旗支持豪格继位。
多尔衮呢,他手里握着正白旗,他的同母弟弟多铎手里握着镶白旗。两白旗自然是多尔衮的拥趸。
看起来,多尔衮似乎比豪格少了一旗的势力。但是且慢,两黄旗中虽然大部分将领支持豪格,但也不乏一小部分暗地里支持多尔衮。
因此,多尔衮和豪格基本平手。
剩下的三旗,镶蓝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而正红旗和镶红旗这两旗的势力,则握在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以及代善的儿孙手里。
代善一方,是绝对中立。代善老了,自己没有实力争夺皇位,至于是弟弟多尔衮还是侄子豪格当皇帝,他都无所谓。但有一点,他不准八旗内部发生内讧。也就是说,多尔衮和豪格可以争皇位,但只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不能兵戎相见。谁敢动手,代善就干谁。
济尔哈朗呢,他作为八旗旗主中唯一一个不是努尔哈赤嫡系子孙的人物,却是最为深谋远虑的。他感情上倾向于支持豪格继位,但是他知道,豪格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另外,他又和代善一样,不允许八旗内部发生内讧。
济尔哈朗很智慧,他分析了八旗旗主的诉求后,找出了一个天才般的解决办法:立皇太极的儿子继位,但不是豪格,新帝继位后,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这个办法太完美了。两黄旗的大臣们表示同意。代善的两红旗表示同意。再加上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济尔哈朗的提议,获得了五旗的支持。
多尔衮也不傻。和豪格相比,他是占了大便宜的——摄政王啊,基本就是半个皇帝了。
而且,他也知道努尔哈赤创立基业不容易,一旦八旗内部发生内讧,就毁于一旦了。而当时的大清,正在对大明江山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内讧是最傻的选择。
因此,多尔衮的两白旗也就坡下驴,同意了这个方案。
那就只剩下豪格的正蓝旗了。他没得选择了,只能同意。
于是,根据母妃的地位,以及皇子的年龄,就选了庄妃的儿子福临继位,即顺治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