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都说包拯长的很黑 除了之外你还知道他的为人如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1
转发:0
评论:0
都说包拯长的很黑除了之外你还知道他的为人如何,包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

  包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包孝肃祠》这首是清朝大学者钱大昕所写的赞扬北宋政治家包拯的诗。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案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论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后世将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历任知长县(今属安徽),知端州(今广东高要),有政绩,迁监察御史。包拯所处的仁宗朝虽被称为北宋的太平盛世,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已经很严重。面对仁宗朝的冗官、冗兵和冗费三大灾害,以及各地士兵的暴动和农民起义,包拯主张对时政进行整顿和改革。

  包拯,影视剧照

  首先,对于北宋庞大的官僚机构,包拯认为必须加以严厉的整顿和改革。他主张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奸邪的小人。他不但七次弹劾“苛政暴敛”的转运使王逵,而且不畏风险,力主将皇帝的亲戚、“凡庸之人”张尧佐免去要职。他还建议改革用人制度,主张官员到七十岁必须离职。他曾主张不能任意封官许愿,即使是恩赐,即由父亲的功劳而录用的子孙,也要通过考试。这些都很好地推动了冗官问题的解决。

  其次,在经济方面,包拯一方面主张压缩开支,另一方面又主张不能苛剥平民。包拯坚决反对害民政策,他列举陕西强购军用物资的危害,“前后人户破荡家产不少”,因而要求废除这种办法。他建议国家急需物资应该“置场收买”,以公平的价格,自由收购。

  包拯雕像

  在国防和对外政策方面,包拯同样主张民富国强,改善边防措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刚正不阿的包拯为人刚直,他从不趋炎附势,看颜色行事,更不说大话假话。即使在皇帝面前,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直谏,公开对皇上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包拯有时甚至不顾有关规定和礼节,当面斥问宰相或其他大臣。包拯大公无私,不谋私利。

  他一生俭朴,即使当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也和普通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经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墙壁上,其全文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一著名的家训体现了包拯不谋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包拯的这种情操不是他自己故意装出来的,而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早在庐州家乡做官时,包拯就以无私而远近闻名。铁面无私的包拯秉公办事,即使是自己的亲戚犯了法,他也是执法如山。包拯死后,包青天的威名传播四方。

  包拯,影视剧照

  至和三年(1056),包拯主管开封府,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行禁止,当时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包拯,称呼他“包待制”,并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办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怕权势,二是为民申冤。不怕权势,敢于顶风办事,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包拯却能够迎难而上,以不怕身败名裂的勇气,使得“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当时开封城里有一条惠民河,河的两岸,既有平民居住,也有达官贵人住宅。

  包拯任开封府尹始,天下大雨,河水泛滥,淹没街道,使许多贫民无家可归。包拯经过调查,发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在于大官僚和贵族们在河上筑起了堤坝,将坝内的水面占为己有,种花养鱼,并且将自己的住宅连在一块,成了水上花园。包拯为了为民造福,要疏通惠通河,他画了地图,拿了有关证据,下令将所有的堤坝和花园拆毁。有人自持权大位显,告到了仁宗那里。包拯拿出证据,证明他们非法造水上花园。这样即使是仁宗皇帝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为皇亲贵戚们说话了。

  包拯,影视剧照

  后来在天水县时,包拯曾经处理过一件偷牛案。有一个无赖将农家的牛舌割掉。农民告到官府,说耕牛被人暗中割去舌头。包拯说:“你暂且回去,把牛杀掉吧。”事过不久,又有人来告牛主人私宰耕牛。包拯说:“你为何割去牛舌又来告牛的主人私宰耕牛?”来人大惊,招认服罪。包拯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南宋和金都有很多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小说和戏曲,元剧中也有大量的包公戏,后来有小说《包公案》等,包拯成了家喻户晓的“清官”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思邈除了会医术之外你还知道他喜欢炼丹吗
如果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些人最长寿,会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一定是武者,因为学武就有健身的用意在里面,而且中国的医武一直是不分家的,因为练武肯定会受伤,久病自然就会医术了,而且要想高效的对敌人产生伤害,也必须对人体要有很高的了解才学,因此学好医学成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要说武者里面随的寿命最长,大家可能会说是张三丰,据说张三丰活了两百多岁,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一直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不过医生里面活了很长时间的人不少,就比如说大唐时期的孙思邈,有记载他活了一百四十二岁,就算是放到今天依然有资格被称为寿命最长的人。孙思邈出生在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一段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后来又先后经历了隋朝和唐朝,真的是一个活着的历史记录者。而且,因为他的寿命很长,所以在专业医学上的成就十分高,被人称为药王。他是中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医生和医药理论家,他写的经典医学书籍,就算是到了现在依然是中国医学从业者们,必须要学习的...
· 赵云武功盖世:他武除了枪和剑之外的宝贝
赵云武功盖世,除了他惯常用的刀和剑外还有另一样值得关注的宝贝,那它是什么呢?熟读三国,长阪坡一段印象特别深刻。有几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一直在心中沉淀,横竖无事,拿来造块砖头。网络配图细节一:“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细节二:“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三国演义》中虽然没有具体给明每个重要武将的武器名称和性能,但如吕布的方天画戟,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武器对他们的主人非常重要。典韦没了大铁戟,就只能贡献他的生命。还有些人的武器名前面加上“宝”“大”一类的字眼,说明那些武器也是有特殊意义的。网络配图赵云的用枪的。可他的枪没有名字。如果我对古代兵器认识的误差不太大,槊、枪、矛应该是同一类的兵器。赵云没事夺槊干什么?他竟然用的是普...
· 你知道薛仁贵除了实力强悍之外你还知道他本来就可以靠脸吃饭吗
对于薛仁贵,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一定有所耳闻,在前几年的时候也拍过有关薛仁贵的电视剧,那么薛仁贵此人到底有多厉害呢?我们且来分析。可以好不夸张的说,薛仁贵是中国武将排名榜的前五名战将,薛仁贵的名字叫做薛礼,字仁贵。在史书上有关薛仁贵的记载也是相当多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收复辽东,这些战绩让薛仁贵稳坐中国最强武将排行榜的前五名。薛仁贵的英勇战绩非常多,曾经击破,降伏了高句丽。薛仁贵居于首功。薛仁贵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就知名度而言,薛仁贵的知名度,并不如卫青、霍去病等人的高,毕竟唐朝实在是过于强大,在北方几乎没有能够于唐朝相抗衡的势力。薛仁贵此人不仅仅在武艺上面非常厉害,长相也是一流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实力,确实如此,薛仁贵在当时属于小白脸,但是却又是一个军事才能突出,有胸怀,有抱负的小白脸。据相关历史学家研究,薛仁贵此人在而立之年以前是没有吃过饱饭的,也就是说...
· 除了知道郑和是太监之外你还知道他还有什么秘密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郑和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郑和”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郑和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下西洋”是我们从小就念叨着的故事。然而这些都太片面了,真正的郑和有太多不为世人知道的事情,不妨来了解一下吧!第一,郑大人是个太监郑和,洪武四年出生,原名马三宝,云南人士。洪武十四年,付友德、蓝玉奉朱元璋之命,平定云南。战后,很多儿童成了战俘,要说做个苦力也就算了,但是当时对儿童战俘有一个极为残忍的惯例——阉割。很不幸,我们年仅11岁的郑大人也在其中。只有弱者才会怨天忧人,强者只会利用环境不断往上爬。郑和刚好就是这样的强者。那时的郑大人,还叫马三保。颠沛流离五年后,被燕王朱棣,也就是未来的皇帝选中为贴身侍卫,自此跟随朱棣出生入死。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封马三保为内官监太监,第二年,赐姓“郑”,后改名郑和。第二,虔诚的教徒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伟大的航海家......
· 除了秋瑾,姓秋的名人你还知道几个?
秋君:汉朝官员,王莽时任苏郡太守。秋英:明朝官员,明洪武年间任典史。秋茂:明朝官员,明永乐年间任山东佥事。秋允:明朝学者,明弘治年间举人。秋逢庆:明朝官员,任遂宁知县。秋水: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宫人。喜簪异花,芳香拂鬓。常有蝶绕其上,扑之不去。秋水像取自明人绘《千秋绝》,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