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傅恒:7年升5级,28岁就官至一品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富察·傅恒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20岁的富察·傅恒凭借着高贵出身和皇帝小舅子的身份,初入仕途便被任命为正六品的蓝翎侍卫;乾隆十二年,傅恒被任命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官职一品。短短7年时间内,傅恒连升5级,足以看出乾隆皇帝对其的恩宠和厚爱。
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举兵造反,清廷派兵,但被朝廷派去平乱的清朝名将张广泗和领班军机大臣钮祜禄·讷亲接连受挫,让朝廷丢尽了脸面,随后张广泗和讷亲被乾隆皇帝痛下狠手,接连处死。但大金川的战争仍在继续,并一度出现了缺少领兵将领的尴尬局面。就在这个时候,担任议政大臣的傅恒主动请缨,向乾隆皇帝请旨前往弹压,并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平定了大金川叛乱,当年,傅恒刚满30岁。傅恒因功被封一等忠勇公。
乾隆十九年,准格尔汗国发生内乱,乾隆皇帝准备对其发兵平定。准格尔汗国在首领阿拉布坦时期曾经数次挫败雍正时期的清军部队,这让当时的朝臣心有余悸,都不太支持对准格尔用兵。时任军机大臣的富察·傅恒可不这样认为,力排众议上奏皇帝,请求对准格尔用兵,并给于充分理由说明。乾隆皇帝龙心大悦,任命傅恒制定用兵方略和具体军务工作。乾隆二十年,准格尔之乱被清廷平息,朝廷论功行赏,对于主张用兵、一力承当军务和用兵方略的富察·傅恒再次授予一等公爵位。可是,这一次,傅恒说什么也不接受皇帝恩赐,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皇帝收回成命,甚至苦痛流涕也要辞掉这巨大的恩宠。
那么,在平定准格尔之乱中居功至伟的傅恒为何再三推辞一等公爵位呢?为何第一次获封的时候,他不推辞就安然接受呢?
1、傅恒在乾隆十四年已经被封为一等忠勇公,这次是第二次晋封,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恩宠。历史上“功高盖主”而被皇帝除掉的例子屡见不鲜,出身官宦世家的富察·傅恒不可能不知道这第二顶一等公爵位帽子后面代表着多大的危险。在清朝,一等公是除皇室宗亲爵位外最高爵位,也是皇帝恩赐臣子最大的封赏,一次晋封已属不易,第二次晋封也就乾隆皇帝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帝王能够干出来。可是对乾隆皇帝甚为了解的傅恒知道,乾隆皇帝恩赏臣子很大方,处理臣子来也是毫不手软的。有了战功赫赫的张广泗和位极人臣的钮祜禄·讷亲做例子,第二次的晋封,他是万万不敢再领受。
2、乾隆十三年的时候,傅恒为何就主动请缨前去平定大金川叛乱呢?这也是有原因的!乾隆十三年三月,傅恒的姐姐,乾隆皇帝的原配嫡后因病薨逝,富察家族最大的靠山倒下了。富察·傅恒明白他之所备受乾隆皇帝恩宠,能够在政坛上平步青云,风生水起除了自己强大的家族势力影响和历代先祖对清朝做出的巨大贡献外,孝贤纯皇后绝对是一个最大的影响因素。
孝贤纯皇后虽然备受乾隆皇帝恩宠,让皇帝追忆和思念一生,但当时并不为外人所知。皇后去世后,富察家族再想得到以前的恩宠和保持荣盛不衰只能靠富察氏子弟为清朝疆土稳定和完整,为皇帝巩固皇权统治做出巨大贡献,大金川之乱正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另外,傅恒年仅28岁便官至一品,位列议政大臣,就算是他再优秀,再有天分,如果没有孝贤纯皇后的影响,也不会在政坛上爬那么快,爬那么高,所以当时朝廷众臣对于傅恒的平步青云肯定会有质疑和不满的声音,他只能凭借战功来堵住悠悠众口,才能对得起乾隆皇帝的特殊宠爱。
大金川战役的胜利已经让傅恒达到了目的,也被晋封为一等公,保住了富察家族的荣耀和恩宠。第二次晋封不是又将傅恒推到了朝臣议论的风口浪尖吗?不是又回到了当初的状态吗?傅恒又该用多大的军功来证明自己和回报皇帝呢?再说,以后还会不会有战争,自己还会不会被派往前去指挥作战都不确定,所以他只能推辞不受。
3、在平定准格尔部叛乱的战争中,傅恒并没有直接参与作战甚至没有到过战争前线,他只是在京城负责军务办理和用兵方略的制定以及大军粮草的供应和后勤保障,虽然功劳也不小,但毕竟没有军功可言。没上去战场,只在后方制定用兵方略和后勤保障的人都能被第二次晋封一等公,那些在战场上厮杀,平定战乱的将士们该如何晋封?如果傅恒接受了皇帝恩赐,定会引起作战将士们的不满和愤懑,年纪轻轻的傅恒刚在军中积累下的人脉和威望又会消失的一干二净。而第二次公爵的晋封只是俸禄的增加和声誉上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傅恒推辞掉公爵的第二次晋封也是极具政治智慧的正确考虑和积极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