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古时候的人说话真的是文言文交流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4
转发:0
评论:0
揭秘:古时候的人说话真的是文言文交流吗?,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花费时期和精力的事业。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教育更是成为了贵

  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花费时期和精力的事业。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教育更是成为了贵族特有的特权。即使到了清朝晚期,甚至是民国,中国依然有大量的文盲人口存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为之付出大量的财富和精力。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终日劳作,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哪儿还有余力去学习呢?另外,作为思想控制的一个手段,教育历来也被当政者认为是愚民政策的重要一环,他们特地限制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所以孔子之所以伟大,并非是说他写下了《春秋》,而是它开辟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但是孔子所收的弟子,尽管号称平民,但是他们依然也是没落的王公贵族。因为孔子虽然不收学费,但是当时也有一个说法,叫做“束脩”,意思就是要上学,还要给老师背一些肉干、肉脯之类的礼物。

  连饭都吃不饱,还能吃得起肉,你看这样的家庭肯定就不是等闲之辈了吧!(至圣先师孔子)那么从古到今那么多的文盲人口,他们的日常交流是怎么做的呢?难道真的像文言文说的一样,动不动就要之乎者也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文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叙事逻辑和体系,完全脱离于口语而存在,这里强调的是文言实际是书面语,只用于写作,不用于口语交流。中国自文字产生,书面语就具有自成一套系统。在古人的生活中,阅读是文言文,说话是口语和方言。国人的口语另成系统,与文言不尽相同。

  倒是和我们今天所通行的口语有相似之处。你想啊,很多文言文都要通过注释、通假、使动用法来得到体现,如果在日常口语中也运用这手法,日常的交流还能进行下去吗?要知道,交流的主体还都是文盲,他们怎么能灵活自如的运用这些技巧?文言文的特点是异常简洁,概括力非常强;缺点是表达上容易概念化,不容易写出丰富的层次和细腻饱满的细节。所以,用文言文记事而十分缺乏场景和人物心理的详细描写,更没有出现如《荷马史诗》那样的史学巨著,古书读来并不是那么有意思,大多都是些教条类的圣人之教。

  (古人长于记事弱于心理描写)但是由于文言简洁,规范性强,是一种易于推广的标准化文字,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的统一与维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像中国明清两朝出使朝鲜,由于口语不同,朝鲜人与天朝使者交流的时候,都是写字笔谈。他们写字就是文言文了,毕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怎么会用下里巴人的口语呢?文言文有独立的一套使用的叙事方法和系统,文人士大夫,只要是读过书的贵族阶层都会用的、使得。所以,中国的疆域这么辽阔,即使彼此的方言不同,但是大家还可以交流,哪怕是番属国,也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也是中华文化圈形成的基础。

  这一切其实还都要拜秦始皇所赐,他的“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确实影响深远。中国方言太多了,“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然而,不论走到哪里,文字都是相同的,大家读的书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先秦时代的书,到现在大家读起来的也认得,这是非常神奇的。(半文半白的《梅》)这些就是中国统一的共同文化及心理基础,而有共同的、统一的文化及心理基础,是形成民族的先决条件。所以,中华民族的形成与文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代建国之后,由于长时期的异族统治,当时中国官僚系统包括民间都产生了文化断代,所以明朝初年的圣旨基本上都是用古白话,即通俗易懂的白话来写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普通的老百姓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你看,朱元璋为了这件事情,可真是煞费苦心呀!到了明朝晚期,世俗文学开始兴起。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之外,其他三部都是民间故事,或者是说书艺人的基础上创作的。他的语言特点有一定的口语性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半文半白。到五四之后,更是直接用口语进行创作,其书面语与口语基本是保持一致的。(五四运动革了秀才的命)可是,古人就不同了。

  古人在用书面语写作记事时,由于书写材料的昂贵,他们不得不字甄字琢,这是为了誊写(刻木头)方面的原因。当然,他们在谈诗论道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比较文言的话,但是平时和人交流肯定不会。古代文人对话,虽然用词比较优雅,但也是平常人能够听懂的白话。因此,古代人日常交流使用的,与我们现在的口语是相近的,只是写文章的时候才会用那些“之乎者也”,显示他很有学问,区别于普通的没有读过书的老百姓。古代的老百姓也认这一套,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连写个诉状,也要找秀才代笔,其中不乏“之乎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人说话也是用文言文交流吗?
小学五年级,刚接触文言文时,那叫一个头疼。虽然句子文章看起来确实简洁,省了不少篇幅,但是那几十个字,实在拗口,读都不容易,更别说背下来,比白话文难太多了。后面接触到《过秦论》《曹刿论战》等几乎崩溃,心里不知道把古人埋怨了多少次。于是,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难道古人说话也都是用文言文吗?当然不是。实际上,古人说话和记录是两回事,所用的语言文字是不同的两套,文言文就是用于记录的,尤其是修史。为何要用文言文记录呢?早在先秦时期,还没有纸,所以大都是用竹简记录事情,或刻或写。竹简所用的竹子并不是随手可取,而且需要烤、削、刻、编等手段处理,再加上古人敬畏自然,所以需要尽量用最少的竹简记录最多的事情。还有一点,记录的历史是为了让后人看到、看懂。文言文言简意赅,三五个字就能记录一件事,而且自有一套系统,意思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所以用文言文来记录,再合适不过。《左传》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 古代平时说话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的全部都是文言文吗
古人说话用文言文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起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刊登都是采用新式标点符号的白话文。从此之后,我们的文学创作开始使用白话。而古书上的记载,留下的历史,基本上都是文言文,不管是人物对话也好,还是事情的记载,都是文言文,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平时说话也是用文言文吗?答案肯定不是的,古人说话与现在说话其实区别不大,最多是一些现代的词语古代没有罢了,哪怕是朝堂之上的大官虽然在庙堂之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但他们在私下交流也是说的大白话。古代人们受教育率很低,十个人里有一次认字的就不错了,一百个人里只有三四个“先生”,老百姓不懂文言文,说的都是方言型白话文,为了能使的朝廷的政令不出现误解,官员们都是用一种通用的口音来当作官话和官腔,类似于现在...
· 孩子说话晚是“贵人语迟”吗?
生活中,谁家小孩子要是开口学说话晚,家长会自我安慰说“贵人语迟”。有人把爱因斯坦列为历史上最有名的“贵人语迟”典型,这是否有科学依据?生活中,人们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谁家小孩要是开口学说话早,家长就喜滋滋地夸赞自家孩子聪明早慧;谁家小孩要是开口学说话晚,家长也会自我安慰地说,“贵人语迟”嘛,连爱因斯坦都是三岁才说话呢。可是,爱因斯坦,这位历史上最有名的“贵人语迟”典型,真的是三岁才开口说话的吗?近期,有国外学者对“爱因斯坦三岁才开口”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爱因斯坦文档中,有一篇被很多专业期刊引用的文献——关于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力水平低的传言。文中提到,爱因斯坦确实说过,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认为说话较晚,还咨询过医生。但爱因斯坦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说整句话了,而他的语言问题可能更多是在7岁之前总是沉默寡言,而且总是轻声重复自己的话。因此,家长拿爱因斯坦的例子安慰孩子,说小孩子...
· 古时候真的有一个叫黑眼阴阳的人吗他的外号是怎么来的
还不知道:真的有叫黑眼阴阳的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左眼上长一个黑痣,人们叫他黑眼阴阳。不过,这个叫法还暗含着别的意思,讥讽他赚人的钱心眼挺黑黑眼阴阳很会糊弄人。有一回,他在村中走路,见路上跳出个疥,这东西身上疙疙瘩瘩的,还有一股刺鼻的臭味,人们都很讨厌见了都躲着走黑眼阴阳灵机一动,弯腰把疥捉在手里,进了附近一家的街门后,把这个东西放在了这家一门外土地堂内土地爷的小塑像下旧时,大多数人家的院里,都筑有供奉土地爷的土地堂,位置大都在出二门外,或是大门内侧的墙壁内。土地堂不大,一般有一尺宽尺五高,有简陋的、上讲究的之分。上讲究的土地堂是磨砖合缝外面镶砌着烧制而成的砖雕檐柱。简陋的土地堂就是个长方形的墙洞。无论土地堂讲究与否,里面的土地爷则都是长着胡须,穿着布衣的慈祥老汉模样逢年过节时,人们往往在土地堂的小香炉里烧几炷香,上一点供品,保佑全家事关动土方面事情的平...
· 古时候的纹身越多就越受欢迎吗事实真的如何吗
还不知道:古代纹身越多真的就越受欢迎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最近几天,纹身龙哥的新闻可谓是铺天盖地,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纹身的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正经,但是纹身最开始的作用是什么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纹身传统,也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说一说中国的纹身。有一种说法是古代的男子在猛兽的过程中受伤,其留下的疤痕就成了最早的纹身,也因此纹身越多的人说明其捕猎的次数越多,也就越受到人们的尊敬,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现在有据可考的纹身习俗起源于南方。《史记》中记载:古越国的人经常在水中捕猎,他们失足葬身水底的事故也很多。当时的人们就认为是水中的妖魔在作怪,妖魔将人拉下水底然后将他们吃掉。古越国的人就在自己的身体上纹上鬼神的图案,这样一来就不会被水下的妖魔拉下水了,这也就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纹身。有一种特殊的纹身被称为”刺字“,《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