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禄山不但是唐朝节度使,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2
转发:0
评论:0
安禄山不但是唐朝节度使,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安禄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安禄山造反为何如此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安禄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安禄山造反为何如此容易?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看看安禄山的身世就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杀安庆绪后即大燕帝位,补谥安禄山为“光烈皇帝”,而这个“光烈”是很有说法的,它也和安禄山出身有关,也可以说是“藏”在安禄山身上的一段上千年的秘密。

  张弘靖(760—824)是唐代名臣,书法家。官至刑部尚书、同平章事,被封高平县侯后,曾出任幽州节度使。《新唐书》曾记载说张弘靖到了幽州,觉得这个地方是安史之乱的始发地,而人们也不应该“崇拜”安禄山了,就把安禄山的墓给挖了,但当地人对他的这种做法很是想不通。(“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意思是,而这时候,安禄山死了已经有五六十年了,但当地人为什么还对他这么“念念不忘”呢?

  又据按史书的记载,在安禄山死后,他与史思明等被河朔旧将与士卒奉为“圣人”。比如安禄山的部将田承嗣投降唐朝后,把史朝义(史思明长子)的母亲及妻子送到了朝廷,唐朝为奖励田承嗣,便封他为魏博节度使。到任后,田承嗣为了安定北方人心,竟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人立祠,称他们为“四圣”。773年,田承嗣向朝廷要求拜相,唐代宗向田承嗣开出了一个条件,要求他毁了“安史四圣”的祠堂,田承嗣照办,随后做了唐廷的同平章事。而诡异的是到了到唐穆宗长庆年间(820年—824年),人们把这“四圣”中的两位给“忘”了,但还惦记着安禄山和史思明,把他们称为“二圣”。

  安禄山死后这么多年为何还要被奉为“圣人”?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看看安禄山的身世就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叫轧荦(亚洛)山。母亲阿史德氏,是一名的巫师。安禄山早年丧父,随母亲在中长大,后因母亲改嫁给人安延偃,他才改姓安,叫安禄山。

  安禄山这个名字不是整体翻译过来的,而是“姓+名”这种中原地区常见的取名方式组成的,也就是说,“安”是姓,“禄山”是名。安氏是“昭武九姓”之一,是粟特人的大姓,就类似汉人的张王李刘。

  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河中地区操古中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并以长于经商而闻名于欧亚大陆。随着丝绸之路的展开,粟特人大举迁入中原,并带来了自己的宗教——拜火教。

  拜火教,曾是中亚影响最深大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又称祆(xiān)教。金庸先生笔下《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其原型即拜火教。而禄山这个名字,译自“Rokh-shan”,它与“思明”一样,都有“光明”的意思,显然受到了祆教“拜火”的影响。

  因此,安禄山之所以能够掀起安史之乱,在起兵之初就做到一呼百应,很有可能他就是拜火教的教主,并自称是祆(xiān)教“光明之神”的化身,用以号召粟特民众兵起叛乱。这也同时解释了其死后为何还会受到尊重,并被称为圣人的根本原因了。

  既然安禄山是明教教主,那么金庸先生在其名著《倚天屠龙记》中为何对此事只字未提呢?难道金庸先生不知此事,小编以为以金庸先生的博学应不会,也许是因为他太厌恶安禄山这个的巨奸,从而不愿意把他写进自己的小说中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名将王忠嗣:一个比安禄山更厉害的节度使
节度使是我国古代一种对边疆进行有效防备而设立的官位,但是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却将节度使这个官位推到了末路。历史上,有很多人知道节度使都是因为安禄山,但是,今天带给带家的却是比安禄山还要厉害的人物――大唐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706―750),初名训,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父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因父在唐开元二年(714)反击吐蕃的战斗中英勇献身,王忠嗣九岁时由唐太宗养于宫中,赐名忠嗣。长大后,“雄毅寡言,有谋略”,玄宗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玄宗十器重,对人说:“此子尔后必为良将。”图片来源于网络开元二十一年(733)起,忠嗣历任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代州都督、朔方节奏度使、灵州都督、河东节度使、河西、陇右节度使等军政要职。开元二十六年(738)秋,吐蕃叛乱,进犯边境。忠嗣率部属前往平叛,左右驰...
· 唐朝衰弱的致命推手安禄山:他的生涯其实很励志
有唐一代,安禄山可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人物。安禄山父亲可能是康姓胡人,母亲阿史德氏是个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思顺、文贞一起逃离,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据《新唐书》记载(但《旧唐书》未记载),有神奇的光照在他们家的蒙古包上,方园几百里的野兽都开始叫。南北朝至隋,少数民族的兴旺。到了唐朝,处理与边疆、邻国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一向是朝廷大事。安安禄山是少数民族,就一直游走在这个领域,积累着自己的创业资源。年轻时的安禄山,是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人物,用今天时髦一点的词讲,就是一个屌丝。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奋斗,他终于成为皇帝身边最能说得上话的人,比很多太监还强;...
· 唐朝节度使高r
高r[1],渤海人。少好论兵,释褐右金吾胄曹,累辟诸府从事,历陈、蔡二郡刺史,入为太仆卿。太和初,忠武节度使王沛卒,物议以陈许军四征有功,必自择帅;或以禁军之将得之。宰相裴度、韦处厚议r深沉方雅,曾刺陈、蔡,人怀良政,又熟忠武军情,欲请用r。事未闻,陈许表至,果请r为帅,乃授检校左散骑常侍、许州刺史、忠武节度使。自大历已来,节制之除拜,多出禁军中尉。凡命一帅,必广输重赂。禁军将校当为帅者,自无家财,必取资于人;得镇之后,则膏血疲民以偿之。及r之拜,以内外公议,|绅相庆曰:“韦公作相,债帅鲜矣!”三年,就加检校工部尚书。比年水旱,人民荐饥。r召集州民,绕郭立堤塘一百八十里,蓄泄既均,人无饥年。加检校右仆射。六年,移授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等使。议者以徐泗王智兴之后,军士骄恣,宜得雄帅镇之。乃以太府卿崔珙代r,征为刑部尚书。以疾求分司,拜太子少傅。其月,复授检校右仆射、陈许蔡节度使。八年六月卒,...
· 袁绍除了世族身份外,还有其他什么身份?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文章,在这美好的一天中,遇见您是我的福气,遇见您是我的幸运,希望这篇文章“袁绍除了世族身份外,还有其他什么身份?”能够给您带来一点生活中的趣味!?袁绍出身于汝南袁氏,这是当时最大的世族高门之一。他的高祖父袁安担任过东汉王朝的司徒,此后,袁敞任司空,袁汤任太尉,袁绍的父亲袁逢、叔父袁隗也都是三公。“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袁绍在政治上有着这样的凭借,按照当时通例,展现在他面前的,无疑是一片锦绣的前程。但是,他有凭借,也有弱点。这个弱点是,他不是袁逢的嫡子,而是庶出的。后来袁绍的政敌就利用这点,对他大肆攻击。袁绍的从弟袁术看见豪杰大多归附袁绍,愤怒之下,曾经说过:“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他又写信给袁绍的政敌公孙瓒,“云绍非袁氏子”(《后汉书·袁术传》)。也是这个公孙瓒,当他与袁绍争夺河北地区时,又公开上疏汉献帝,指斥袁绍:“《春秋》之义,子以母贵,(袁)绍...
· 安禄山为何要起兵唐朝?安禄山与安史之乱何关
安禄山(703~757)唐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据说姓康。母突厥人。禄山少孤,因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姓胡)。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幽州节度使张守□以其骁勇多机智,令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开元二十八年(740)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二十九年,擢为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玄宗统治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