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魏政权是怎么分裂成东西两魏的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2
转发:0
评论:0
北魏政权是怎么分裂成东西两魏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北魏政权如何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

  北魏政权如何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534年的一天,一伙人偷偷打开了洛阳城的城门,快马加鞭的一路西去,投奔了关中。这伙人不是别人,正是北魏当朝天子,北魏孝武帝元修。

  北魏孝武帝的出奔,不仅抛下了首都洛阳,更抛下了立国近150余年的北魏帝国。数日之后,孝武帝出奔的消息便传到晋阳的高欢耳中,这位北魏政局的实际控制者,闻此消息后异常震怒。跑了一个元修事小,万一孝武帝元修被关中的劲敌宇文泰利用,成为政治号召可就不妙。因此,高欢为保证自身拥有的北魏正统地位,当机立断宣布孝武帝元修因私自出逃,故废其帝位,另立元善见继承大魏皇位,并迁都邺城。

  出奔后的孝武帝元修,本以为投靠了关中的宇文泰,就可以摆脱高欢的控制,成为真正的北魏皇帝。可是没想到这个宇文泰也不是什么善类,一年之后的535年,宇文泰便杀死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国号仍为“魏”。尽管东边与西边的政权都以北魏继承者自居,但学界还是将545年作为北魏分裂灭亡之年,并将宇文泰拥立的政权命名为“西魏”,另一侧高欢控制的政权称为“东魏”。

  不过,历史并非这么简单,北魏的分裂也并非一件因孝武帝出奔而引发的偶然事情,其根本原因还是北魏政权内部的重重矛盾。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于北魏政权、于南北朝史,注定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北魏孝文帝逶迤南下的车驾,一场巨大变革旋即拉开帷幕。这场由孝文帝主导的汉化变革,在之后的岁月里,不单震动北魏政坛,更改变了中国北方之后一个世纪的政治走向。

  孝文帝改革,摈弃鲜卑旧制力行汉化,将鲜卑皇权同汉人的门阀与贵族主义相结合,使北魏政权由鲜卑入汉化。不过,孝文帝改革并非全面性的汉化与贵族化,只是汉化部份鲜卑族上流阶级,多数鲜卑下层民众与旧军功阶级并未享受汉化的益处。致使这些北方旧勋贵,在冲击下,一跃由帝国股肱,沦落为洛阳新贵眼中的贱民。

  正由于这种不满心理与现实压迫,加之孝文帝后北魏诸帝的无能,北方旧勋贵与汉人及汉化鲜卑贵族间的矛盾被迅速激起,六镇之乱、河阴之变等一场场大变乱随之而来。北魏政治、社会在这些变乱裹挟下,迅速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文化上,变乱者高举鲜卑化、胡化大旗,同中央政权的汉化、门阀化相抗衡。政治上,随着葛荣、尔朱氏、高欢等势力的崛起,中国北方于首都洛阳之外,相继成立诸多军事、政治中心,与洛阳相互并立、互相竞争。

  在历经十余年的群雄逐鹿后,随着葛荣、尔朱氏等势力的败落,最终北魏末期的乱局,由出六镇的高欢与宇文泰二人终结。高欢扫平尔朱氏,控制华北及北魏首都洛阳,帝位废立悉听高欢,北魏皇帝名为帝王,实则傀儡。宇文泰则挟六镇余部,控制关中与高欢相持,虽奉北魏正朔,却与拥兵割据无异。二者分立东、西,而北魏政权在二人控制下已是名存实亡。

  可以说北魏王朝自孝文帝改革后,随着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的逐渐突显,又历经多次战乱,至孝武帝时政局早已是权臣把持,积重难返。因此,无论孝武帝出奔事件是否会在历史上发生,北魏的灭亡与分裂都是在所难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魏是怎么分裂的?北魏分裂的原因有哪些?
北魏是怎么分裂的?北魏分裂的原因有哪些?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经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利。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魏孝文帝带病抵抗,打退了齐兵。不久,孝文帝也病死了。魏孝文帝死后,魏宣武帝元恪继位,北魏又开始衰落。到了魏孝明帝即位,因为年纪太小,由他母亲胡太后临朝。胡太后是个专横奢侈的人。她相信佛教,认为佛法能减轻她的罪过。她在皇宫旁边造起一座气势宏伟的永宁寺。寺里供奉的佛像有用金子塑的,也有用白玉雕的,高的一座有一丈八尺。寺的旁边又建造了一座九十丈高的九层宝塔。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风吹动塔上的铃,发出的声音,十里以外都听得到。寺里有一千间僧房,都用珠玉锦绣装饰,叫人看了眼花缭乱。据说从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像这样华丽的寺院,还从来没有过。北魏的统治者,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凿石窟,建造佛像。在建都洛阳之前...
· 北魏孝武帝西迁简介,标志着东西两魏的形成
北魏孝武帝西迁是指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迫于权臣高欢方面的压力,亲总京师宗室股肱播迁长安的事件。孝武帝西迁关中之后不仅没有达到亲揽朝政的目的,反而陷入宇文泰关陇集团的控制之中。高欢立北魏皇族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孝武帝元修不久被宇文泰毒杀。北魏孝武帝西迁标志着东西两魏的形成。历史背景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七月,由孝武帝亲自策划针对高欢集团用兵的军事行动败绩为元斌之所误,高欢所统领二十多万大军进逼京师洛阳,孝武帝火速遣京中群臣进言,得三方案(移驾荆襄、力抗高师、播迁关陇)中择取播迁关陇倚仗宇文泰集团军之议,由是,由帝胄宗室、股肱宿臣、亲军将校及有关人员家眷万余人踏上了西迁长安的路途。西迁经历永熙三年秋七月丁未,孝武皇帝招还前线督领御林军的心腹侍中、仪同开府斛斯椿,继而率京中各人马由宫中发动,从之而西有名可考者有:宗室亲王太尉南阳王元宝炬(即西魏文帝)、清河王元亶(东魏孝静帝元...
· 揭秘:北魏政权是怎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
公元534年的一天,一伙人偷偷打开了洛阳城的城门,快马加鞭的一路西去,投奔了关中。这伙人不是别人,正是北魏当朝天子,北魏孝武帝元修。北魏孝武帝的出奔,不仅抛下了首都洛阳,更抛下了立国近150余年的北魏帝国。数日之后,孝武帝出奔的消息便传到晋阳的高欢耳中,这位北魏政局的实际控制者,闻此消息后异常震怒。跑了一个元修事小,万一孝武帝元修被关中的劲敌宇文泰利用,成为政治号召可就不妙。因此,高欢为保证自身拥有的北魏正统地位,当机立断宣布孝武帝元修因私自出逃,故废其帝位,另立元善见继承大魏皇位,并迁都邺城。出奔后的孝武帝元修,本以为投靠了关中的宇文泰,就可以摆脱高欢的控制,成为真正的北魏皇帝。可是没想到这个宇文泰也不是什么善类,一年之后的535年,宇文泰便杀死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国号仍为“魏”。尽管东边与西边的政权都以北魏继承者自居,但学界还是将545年作为北魏分裂灭亡之年,并将宇文泰拥立的政权命名...
· 奴隶制的北魏是如何强大起来的?一国两制的北魏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贵族。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部落首领拓跋诘汾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漠北地区。该部到拓跋力微时期,逐渐强大起来,拓跋力微取得了部落联盟世袭大酋长的地位。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始置百官,后又建都盛乐(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迈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逐渐强大起来。三十八年后,前秦昭宣帝苻坚攻代,拓跋什翼犍战死,代灭亡。公元386年,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纠合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河)即代王位。同年,拓跋珪纠合旧部,在牛川(今内蒙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即位不久,因牛川偏远,便迁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大魏,史称“北魏”。拓跋珪要复兴拓跋氏,首先必须与匈奴族的刘库仁、刘卫辰两个部落争夺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刘库仁投靠拓跋珪,刘卫辰则反抗拓跋珪。最后卫辰失败被杀,他的...
· 为什么北魏王朝被称为正统王朝呢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魏王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鲜卑拓跋部在东汉以前,进入漠北地区,后来又迁居盛乐,这时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的拓跋部有了逐鹿中原的决心。一场巨大的权力争夺游戏让年仅6岁的拓跋珪侥幸逃脱,公元386年,长大后的拓跋珪重兴代国,定都盛乐,国号“魏”,也就是“北魏”,而此时他才年仅15岁。稚气的脸庞写满了坚毅和果断。两年后,拓跋珪正式称帝,迁都平城,五胡十六国的第一个王朝诞生,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中国历史上的北魏王朝拉开了他长达148年的历史……。在这148年里,共历经20位皇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公元534年,北魏又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不过这两个王朝都比较短命。为什么北魏王朝被称为正统王朝呢?其实也就是华夏血统一脉相承,父死子承。正统就是权威、合法,在古代权利游戏中有着无比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在五胡十六国时代,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无一不都在争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