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古人是如何相亲 真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5
转发:0
评论:0
揭秘古人是如何相亲真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吗,还不知道古人是如何相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还不知道古人是如何相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如今的相亲节目异常火爆,十几个人对一个人品头论足,或是直接表达爱意,或语出惊人。让人不得不感叹,相亲就是娱乐啊!

  然而,在我国古代,年轻男子和女子根本就无法支配自己的婚姻,一切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传统的婚姻嫁娶环节中,古人并不注重相亲这个环节。一般来说,洞房之前男女是不能见面的。

  宋代以前,依照古礼,婚姻嫁娶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环节,古称六礼。宋代时减为纳采、纳征、亲迎三项。虽然婚礼程序变得简洁了,但是那时的相亲还是不受重视。这并不是说宋时没有相亲。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相亲时,男方的亲人或者母亲作为代表去女方家,要是觉得女孩中意,就会把一支钗子插在女孩头上。如果男方代表不中意,就会给女方家留下一些绸缎,亲事就此打住。可见,古时男方在婚姻中的自主选择权较大,起码男方代表能看清楚女孩的模样。但女孩在结婚之前,根本就不能和男方见面,因此就可能误了一生。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记叙了相亲情节:“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男以酒四杯,女则添备两杯,此礼取男强女弱之意。”男女双方在觥筹交错中酒决定了孩子的婚事。什么脾气秉性、生活习惯、才能爱好都不重要,一切都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爷大妈“硬核相亲”火爆出圈,古代会相亲吗?是如何相亲的?
近几月以来,一批中老年相亲节目火爆全网,大爷大妈们耿直不忸怩的姿态、坦率犀利的言语交锋,为这类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相比于年轻人崇尚逐渐深入的恋爱,大爷大妈们单刀直入、直切要害地表达自己的诉求。那么古代又是怎样相亲的呢?让族谱网的小编为你解答吧。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古代的婚姻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其实古代的婚姻并不是完全依照父母的意思去强组或强拆,父母会给子女一定的选择空间。这个选择的过程就类似于现在相亲,古代相亲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图源网络一、踏青古代的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又称“女儿节”“情人节”,这一天年轻男子和闺阁贵族女子纷纷外出踏青,在河畔嬉戏、赏花、插柳。杜甫曾言“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男子一般分坐河畔两旁,行曲水流觞之雅观以吸引意中人。若双方都满意,则折柳相赠、同行漫步。图源网络二、相亲会宋代理学兴起,封建礼教影响力逐渐增大,女子地位日渐降低。而在周朝以前,女...
· 古代男女成婚真的是只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其实还会主动上街找对象
提起古代婚姻,不少人认为,那时男女没自主权,一切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男女私自相见,则会受到父母及社会的指责。此种认识,尽管不能说是错误,但至少是以偏概全。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不能见面”等规定都是政府倡导的。不过,政府倡导的风俗习惯也开始逐渐动摇。南宋《梦粱录》载:男子带着礼品到女方家里,或在园圃里,或在湖上,双方见面。桌上,男方放四杯酒,女方放两杯酒,以表示男强女弱。在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时,男女青年一生的幸福就这样被决定了。如果说上面的做法打破了“婚前不见面”的规矩,那么,下面要说的三类“相亲会”则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彻底颠覆。元宵节晚上,古代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会用眼角余光偷看异性。单身男女一旦看上心仪的人,便会请朋友上前自报家门,如对方也有“眼缘”,那就彼此留下姓名、地址。双方回家后各自禀告父母,于是父母便可按照“明媒正娶”的程...
· 双方父母见面是订婚吗
结婚之前,让父母见面是常有的事儿。那么双方父母见面是订婚吗,要谁提,何时见面合适,聊什么呢?这里有你要的答案。一、双方父母见面是订婚吗:按照传统,父母见面算提亲:中国式的求婚。双方父母见面,算是确定你俩的恋爱关系,再者看看父母的为人。之后再决定婚事。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聊什么呢,主要是双方父母就子女婚事达成一个意见。若双方父母同意,子女没有意见,接下来就是订婚。虽然订婚是婚嫁的重要仪式,却也是可有可无,根据双方的意见以及长辈的意见安排。最后是结婚,结婚仪式可以请婚庆公司组织,省力省心而且安排周到。当然也可以集体婚礼、旅游结婚。二、双方父母何时见面合适:何时见面的问题,并没有严格规定。只要双方协商后,选择一个时间就可以一起坐下来谈论孩子的婚事等事宜。那么双方父母见面要谁提好呢?这个也没有严格划定,不过最好还是男方提出来好一些,相当于提亲了。双方父母见面要给钱吗?一般来说,双方父母见面是商量儿女...
· 古人是如何养老的?他们也有养老金吗?
现代人都有养老保险,人到老年基本养老问题都有保障,古代的人,没有退休金,是怎样养老,度过晚年的呢?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朝代的养老情况也各有千秋。早在先秦时期,朝廷就把养老问题纳入制度,《礼记王制》“五十异粮,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规定要求,家中50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细粮;60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肉,对70岁以上的老人,要在他们的饭食中增加副食;对80岁以上的老人,要让他们吃些珍馐美味。对90岁以上老人,如果有需要,就得在床前伺候饮食了。这套关于饮食的规定在现在看来极不科学,但在当时物质贫乏的年代,细粮肉食很难吃到,最好的珍馐美味了,自然要给家里的老人享用。为了让子孙更好地赡养老人,周代实行有老人的家庭可减免徭役的政策。“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战国时期的齐国则规定,对70岁以上...
· 古人是如何聚餐的,你知道吗?
我们现在聚餐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比如饭店、烧烤摊、火锅等等,这主要是基于现在美食的种类丰富,就餐的场所也发展的多种多样。那古代是怎样聚餐的呢,让小谱来为你解答吧。李白的一句著名的诗词“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形象的描绘了古人在酒桌上的肆意酣畅,也侧面体现了酒桌上友人间的亲密无间、放松畅快。朋友之间相聚在一起,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从大事到小事都可以享受时光。而且从历史学家的研究中来看,古人有一种特有的仪式感,那么他们这种仪式感是什么呢?图源网络根据《周礼》记载,最早的饮食讲究其实要追溯到与上天的沟通。因为当年《周礼》明确记载了太庙牺牲,我们的食物需要贡献给神明,然后神明保佑我们昌盛不息。所以早在最开始的时候,饮食就带有一种文化色彩,而且还与懵懂时代的神明相沟通。等到后来,所谓对于神明的信仰逐渐转变成了一种文明与礼仪的讲究。在古代,唐朝之前是没有椅子的,大家吃饭只能跪在地上,在一个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