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周王室是怎么由盛转衰?天下共主的地位是怎么失去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9
转发:0
评论:0
周王室是怎么由盛转衰?天下共主的地位是怎么失去的?,周王室是怎么由盛转衰的?天下共主的地位是怎么失去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

  周王室是怎么由盛转衰的?天下共主的地位是怎么失去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西周先后分封过3000诸侯,当然那时候的诸侯国差不多相当于三千个部落,并且三千这个数量也属于夸张的说辞。成康盛世之后,以‘国’为基本单位的井田制度逐渐走向瓦解,大的诸侯国不断的吞噬周遭的缩小诸侯,所以到了西周末年幽王时期其实只有几百个诸侯国了。

  当时周朝诸侯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囊括了许、卫、陈、蔡、郑等最早被分封的一批姬姓诸侯。在这片区域内还有同样较早被分封的宋国,不过宋国国君并非周王室宗亲,而是当初武王伐纣期间叛敌投降的商朝王室成员,商纣王帝辛的庶母兄长微子启一脉。

  周幽王末年,朝局突变,申侯叛乱,犬戎入侵。周幽王的王叔郑恒公虽然战死镐京,但是郑国却继续执行他的政策,将曾经让地于郑的虢、郐两国彻底吞并,成为中原地区日益强大的新兴大国。

  就在郑国日益强大的同时,华夏区域边缘的一些诸侯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地处边缘的诸侯国最初的势力都不大,且往往需要同外族争夺土地资源,根基并不深厚。

  在中原的东侧,当年主持编纂周礼的周公旦一脉分封的鲁自诩周朝正统传承,成功占据周礼天下的高地。山东搬到的其他地方乃姜子牙一脉的封土齐国,此处虽然山脉丘陵众多,但凭借远离周朝中央的地缘优势,齐国依托靠海的“渔盐之利”,同时继承了山东地界上东夷族系经商的经验传承将国家发展的十分富足,文化氛围和商业氛围都十分活跃,为日后百家争鸣开创了一个先决条件。

  在中原的北侧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姬姓诸侯,其中一个距离姜姓齐国和箕子朝鲜不远的燕国,显然是周王室用来监护天下的手段之一。另一个姬姓诸侯是周成王弟弟的封地唐。唐国第二任国君将国号改为晋,这便是为何后世起兵太远晋地的李渊为何封号是唐国公的原因了,因为晋和唐原本就是一个地方。

  在周易中,晋是一个代表上升和顺调的卦象,‘晋升’一词便缘由于此。当南边的周王室逐步衰落之际,中原北侧这片区域的大部分小国都渐渐成为了晋国的附属。和燕国不同,晋国同北方游牧民族部落交流的方式是经商、战争、通婚等多元化的进行,所以晋的军事实力也越来越强,到了周幽王时期晋国已成为霸居北方的强大力量。

  商朝伐夏的时候,曾有两支夏族遗民被赶出中原腹地,一支是偏居西岐与羌人杂居一起的周,并最终席卷天下推翻了商的统治成为天下共主。另外一支是地处长江中游蛮夷之地,并曾协助武王灭商的“芈姓”楚部落。

  楚在周朝初年被封了一个子爵,换言之楚国是一个爵位特别低下的子爵国。不过爵位的高低显然并未影响楚国的扩张,到了西周后期的,楚国已经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了长江以南,并且驱逐和融合了大量的三苗和百濮,虽然进一步的扩大了‘诸夏’文化圈的范围,却也让自己的文化基因中充斥着外族的痕迹,因此向来不会中原国家所接纳。

  长江下游的吴国子民多为狄人和百越,而越国不仅子民以越人为主,就连国君也是夏朝王族后裔,因此吴越两国和周并不亲近。但是周乃天下共主,因此认同诸夏一体的吴越两国不得不跟从周朝的文化,容纳进入周礼的天系中去了。

  犬戎入侵周朝,周王身死让中原腹地和边缘地区的诸侯国都不知所措。诸夏一体的地缘体系显然无法容忍这样的局面,各路诸侯此时还需要借助周的旗帜扩充自身势力呢,于是大家行动起来了。

  最先赶到是秦。秦国先祖就是被大禹指定为王位继承人的伯益,当然后来伯益的位置被夏启所取代了。到了商朝伯益的子孙曾帮助帝辛抵抗周的侵略,也就是飞廉、恶来父子二人。商朝灭亡后,作为夏族遗民的飞廉恶来被同是夏族遗民的周俘虏后从事低贱职务。

  转机出现在周穆王时期,这位周王在位时间极长,曾一意孤行要西游昆仑寻找传说中的“西王母”,结果天子不在朝,九夷乘机入侵,恶来的孙子造父便驾着自己制造的马车狂奔不止,直奔镐京平叛,因此立了大功。周穆王因此册封造父于赵地。从此这一脉自称“嬴姓赵氏”,赵姓先祖从此出现。

  到了周孝王时期,赢姓一脉的非子被封到秦地养马。从此赢姓秦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这个嬴姓赵氏的分支虽然日益发展并成为可以媲美嬴姓赵氏本宗的势力,却一直被周作为抵御西边犬戎的防盗门。当时的秦地,零星的城池之内是人口众多的华夏人控制着,城外的郊野却大多是戎狄游牧的区域。这些羌人不停的被周人驱赶到黄土高原上,所以十分愤恨周人。

  不停的战争让嬴姓秦氏日益适应了秦地的环境。不断的战胜和融合让秦的军事实力出现了和晋类似的提升。周幽王时期,秦已经是整个西疆最大的诸侯势力了。

  犬戎入侵,秦迅速行动起来完全控制住了犬戎的攻势,并且联络晋一起在边缘前线抵御。另外中原腹地的郑也与秦一道担任起保卫周王室的重任。

  周幽王死后,周平王继位,他知道镐京已经无法长久,于是决定在秦的护送、郑的迎接下东迁到了洛邑。史称‘平王东迁’。原先的周朝都城镐京被平王分封给了秦,秦在此时正式成为诸侯。

  平王东迁都城,后世史书将此时的周朝称之为东周。周王室这段名为东周实是春秋的时期,从就没被天下诸侯放在眼里,春秋诸侯争霸由此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平王东迁,周朝由盛转衰的开始,从天下共主变成傀儡王室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
· 刘]是西汉由盛转衰的皇帝
刘�]可以算是一个幸运的人,本来他的父亲汉宣帝刘询是流落在民间的皇室子孙,生活状况苦不堪言,也许他会跟着受一辈子的苦。但是上天就是眷顾着他,刚出生没几个月,他的父亲就时来运转,当上了汉朝的皇帝。于是他这个儿子刘�]也不用继续跟着受苦。然而他又是不幸的,因为没过多久,在两年之后,他的生母许平君就被人谋杀了。别看他是汉宣帝的第一个儿子,但是因为没有什么才能,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被汉宣帝喜欢,甚至还差点被汉宣帝废了。不过因为汉宣帝和刘�]的生母许平君的感情非常好,又是患难的夫妻,因此怎么也不忍心将他们的儿子废掉。尤其是许平君被人谋杀之后,只留下了刘�]这一个儿子,所以汉宣帝就更不能将他废掉了。在汉宣帝时期的权臣霍光去世以后,公元前67年4月,刘�]被汉宣帝册立成太子。公元前49年10月,汉宣帝驾崩,刘�]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西汉的皇帝,也就是汉元帝。尽管刘�]的父亲汉宣帝将西汉的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军事...
· 揭秘:清朝八旗制度的是怎么由盛转衰的?
清朝八旗制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到清朝的历史,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经济民生,值得拿出来讨论的话题实在是太多了,毕竟清朝作为我国历史漫长发展中不可抹去的一个关键点,有太多东西引人注意了。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清朝的一种制度,即所谓的八旗制。在具体介绍这一制度之前,我们首先要介绍下这一制度的建立者努尔哈赤。从征服建州到统一女真,足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努尔哈赤的抱负与志向。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多次场面浩大的著名战役,后人们总是赞叹他在军事上料事如神,各种兵法运用得游刃有余丝毫不感到陌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军事奇才了。在不理朝政的闲暇时间里,努尔哈赤最喜欢看的书就是《三国演义》,努尔哈赤每每读这本书时仿佛自己都置身于那一片群雄争斗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努尔哈赤后来在军事上的成绩奠定了一些理论上的基础。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也大多是不加掩饰的夸赞:“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
· 刘据之死为何是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吗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生母是卫皇后,所以也称他为卫太子。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在公元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和当时刘彻被立为太子是同一个年纪。刘据是刘彻的第一个儿子,而且在刘彻即位十多年的时间里唯一的一个儿子,当时田蚡还对刘安说,刘彻没有太子,将来刘安会是天子,但是刘据的出生让汉武帝都喜出望外。汉武帝和刘据的图片卫夫子受宠与汉武帝10年之久,在汉武帝29岁之前生下3个女儿,也在汉武帝即将而立的年纪生下第一个皇子,当时的刘据是庶出的长子,汉武帝当时为其取名为据,同年立卫子夫为皇后,大赦天下,因此刘据成为嫡长子。刘据7岁被立为太子,汉武帝大赏天下,刘据是被汉武帝寄予厚望的,所以为他精挑细选老师已教导他,而且汉武帝在刘据成年后,为他建了博望苑,本来不喜欢臣子结交宾客的汉武帝,为了儿子建苑专门交往宾客所用,当时刘据门下人才济济。但刘据的性格和母亲卫子夫较为相像,温和宽厚。随着时间...
· 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三)
古代茶业的最后骤起和大落要谈古代茶业的向近代发展,就有必要先讲讲西方茶的饮用和贸易历史。因为,近代茶业,从某种角度来说,主要就是中国和西方茶叶贸易的事业。那么,关于饮茶和茶的知识,是什么时候从我国和东方传到欧洲、播及全球的呢?更悠远的情况,已说不清楚,从现在能够见到的确切记载,欧洲出版的最早介绍茶叶的著作,是16世纪50年代威尼斯作家拉马歇所写的《中国茶》;最早把茶运销西欧的,是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自此以后,当时被称之为“草药汁液”的茶叶,首先在西欧上层社会风传了开来。接着由西欧、中欧传遍整个欧洲和世界其他许多地方,使茶和丝绸,成为中国和西方贸易的两种主要商品。茶在中国的传播,就从西汉王褒《僮约》为始,至唐朝中期普及南北,共用了800多年。但是,茶从17世纪初首输荷兰,由欧洲进一步传饮美洲、非洲和澳洲,也只用了仅一个多世纪。当然,这与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