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9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北伐,虽然诸葛亮多次挑衅司马懿,司马懿却固守不战,诸葛亮用女衣嘲讽司马懿,司马懿居然还演出一场千里请战的戏,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司马懿根本不想应战,千里请战只是为了稳定军心。那么,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

  司马懿固守是为了等诸葛亮粮尽而退?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司马懿之所以固守不战,是因为他要拖到诸葛亮粮尽而退,其实史料表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时,汉军并不缺粮,相反缺粮的是魏军。《三国志》记载称: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三国志

  最后一次北伐之时,诸葛亮已经做好了与司马懿打持久战的准备,直接在渭滨种地了。渭滨是魏国的渭滨,渭水是魏国的渭水,诸葛亮能够在魏国境内屯田,司马懿却只能依靠从全国各地运输来得粮草。与此同时,木牛流马将来自蜀地的粮草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五丈原。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实际上粮食产量不敌,诸葛亮之所以缺粮是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粮草很难运输出去,但是木牛流马的出现,解决了粮草运输问题。这时候的魏国是怎样一个情况呢?《三国志》记载称:

  况今天下雕弊,民无儋石之储,国无终年之畜。——三国志

  由此可以看出,实际上最后一次北伐时期魏国粮草压力更大,险些就支撑不下去了,真要这样拖下去,魏国真的会经济崩溃了,因此,司马懿固守不战,根本不是为了拖延到诸葛亮粮尽而退,那么司马懿之所以固守不战,是在等什么呢?

  司马懿固守是为了等诸葛亮病逝而退?

  原来汉军虽然不缺粮,但是遇见了一个比缺粮更严峻的问题——诸葛亮糟糕的身体状况。

  诸葛亮此时已经疾病缠身,如果回去养病,或许可以多活几年,但是这次北伐又得前功尽弃。如果坚持在前线,得不到休息,那么病情只会加重,或许撑不到第二年。撤还是不撤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刘备南阳三顾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已经把生死置身事外,他选择和司马懿继续对峙。

  那么司马懿是怎么知道诸葛亮已经身体不行了呢?原来是因为蜀汉使者与司马懿的一番对话:

  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晋书

  事必躬亲的诸葛亮连罚20军棍这样的小责罚都要亲自监督执行,而且吃的东西也不多,事情多吃的少,本来就是带病出征的诸葛亮又怎么能够长久呢?原来司马懿固守不战,是为了拖延到诸葛亮病逝!但是司马懿也不能预料到诸葛亮什么时候会病逝,自身却又陷入严重的粮草危机。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在赌,司马懿赌诸葛亮先病逝,诸葛亮赌司马懿先粮尽,至于最终谁能赌赢,就交给天意来决定了。

  可惜的是,天意终究没有站在蜀汉这一边,诸葛亮终究还是没有坚持到司马懿粮尽被迫出战的那一天。假如诸葛亮能够多活哪怕一年半载,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司马懿固守不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正面战场上,他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说诸葛亮为蜀汉基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南阳三顾,白帝之托!诸葛亮最终是输给了时间,而不是司马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什么时候?第五次北伐目标是什么?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什么时候?第五次北伐目标是什么?蜀汉建兴十一年(233年),诸葛亮在斜谷的粮仓(邸阁)里已储备了大量粮食,被烧毁的褒斜道栈道也基本修复完成。次年二月,天气刚一转暖,秦岭山中的积雪刚刚融化,诸葛亮便率大军出征了,这是他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行前诸葛亮又给吴帝孙权写了信,约定共同行动,再次讨伐曹魏。在这封信中,诸葛亮写道:“汉室遭遇不幸,朝廷的法纪被废驰,从曹操篡逆开始,已蔓延到了今天,我们双方都有剿灭曹贼的想法,但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目标(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纂逆,蔓延及今,皆思剿灭,未遂同盟)。“我承蒙昭烈皇帝的重托,不敢不尽忠竭虑。现在大军已集结于祁山一带,敌人即将被消灭于渭水之滨(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恳切盼望您按照同盟的约定,命令将领北征,一同平定中原,共扶汉室。书不尽言,万望明鉴。”信中说蜀汉大军集结在祁山,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实这一次的进...
· 明太祖第五次北伐
1368年,元朝灭亡,元天顺帝北逃蒙古本部,建立北元。故元贵族也相继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建立割据势力与明分庭抗礼。登基之后的朱元璋为建立全国统治,下令展开对故元势力的大清洗。1387年岁初,年至59岁的朱元璋,下令再次讨伐盘踞在北方的故元势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割据明东北地区的北元太尉纳哈出。元朝灭亡后,北元太尉纳哈出拥兵数万,割据辽东。辽东地区自古以来系兵家必争之地,曾有人称“天下安危常系辽野。辽野安,则海内风尘不动;辽野一扰,则天下金鼓互鸣”,足可见其对王朝统治的重要性。早有西汉设汉四郡以固统治,后有唐初两代三征高句丽稳定东北。对于尚未建立全国统治的明朝而言,辽东北挟故元,东扼女真,南望京师,更是明与高丽陆上交往的必经之地,地位之重犹如明朝北部边防之左腋,深谙军事的朱元璋绝不容卧榻之患。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年,正月初二,朱元璋决定拔掉这个横亘在东北方的隐患。为此,朱元璋想出一个万全之计:一方面
· 揭秘: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为何坚守不出?
司马懿不管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还是在历史时上他都是一个充斥着人性复杂的存。正是他的复杂性引得很多人的好奇,对于他的解读也是各种各样。在在三国后期,令后世很不能理解的是,诸葛亮每一次的北伐,司马懿手握庞大数量的军队,但是都龟缩不出,除了坚守还是坚守,最后等诸葛亮断粮自退。每次都是这样,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是司马懿怕诸葛亮,才智不如他,打不过?真实原因是什么?网络配图“大胜最不好”司马懿其实当时的处境是很危险的,因为,曹睿上台后,曹氏亲贵都要杀他。但是,曹睿考虑到诸葛亮的威胁,司马懿后面必有大用,所以就没直接杀掉,而是关了起来。当诸葛亮北伐,节节胜利,曹氏亲贵都被打的落花流水后。为了国家存亡,曹睿不得不启用一直防范的司马懿!司马懿深知这一点,自己的价值就在这。那么,每次打诸葛亮,司马懿都不主动凭借军队数量优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因为一旦大胜,斩杀蜀汉太多人马,那么曹睿必定认为,诸葛亮也不过...
·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为何按兵不动龟缩防守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但是每次北伐,司马懿虽然手握重兵,却总是按兵不动,龟缩防守,却是让人看不懂。究竟是司马懿心理上害怕诸葛亮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网络配图“大胜最不好”司马懿其实当时的处境是很危险的,因为,曹睿上台后,曹氏亲贵都要杀他。但是,曹睿考虑到诸葛亮的威胁,司马懿后面必有大用,所以就没直接杀掉,而是关了起来。当诸葛亮北伐,节节胜利,曹氏亲贵都被打的落花流水后。为了国家存亡,曹睿不得不启用一直防范的司马懿!司马懿深知这一点,自己的价值就在这。那么,每次打诸葛亮,司马懿都不主动凭借军队数量优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因为一旦大胜,斩杀蜀汉太多人马,那么曹睿必定认为,诸葛亮也不过如此,那么司马懿的价值必然就大大减少,甚至有直接被杀的可能!“大败也不行”网络配图而曹睿之所以让司马懿去抵抗诸葛亮,看中的是司马...
· 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兵伐中原:司马懿拖延不战而胜
导读: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大勇若怯的统帅,他就是司马懿。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即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最后一次兵伐中原,他兵出斜谷(在陕西终南山。谷有二口,南曰褒,北曰斜,亦称褒斜谷),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斜谷口西侧)扎下大寨。司马懿作为统帅带着魏军渡过渭水背水扎营,双方相遇。五丈原前临渭水,背靠秦岭,三面壁立,难攻易守。司马懿到来后并不进攻,只是坚守在东边。因为司马懿料定,诸葛亮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困难,利在速战,只要和他拖下去,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自己倾斜,所以司马懿能战却就是不战。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说“大勇若怯,大智如愚”。什么叫“大勇若怯”?看看司马懿就知道了。守而不战,向对方示弱,这是司马懿“大勇若怯”的第一步。但是,一个“拖”字,说着简单,实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敌人在千方百计挑战你忍耐的底线,“大勇若怯”有个坚持忍耐、接受时间考验的问题。诸葛亮派将士天天挑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