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时期,为什么朱元璋规定巡按御史只能骑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5
转发:0
评论:0
明朝时期,为什么朱元璋规定巡按御史只能骑驴?,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古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古代庞大的官僚机构,是皇帝统御天下的必要配置之一,毕竟皇帝是人不是神,所以肯定需要官僚机构协助他治理这庞大的天下。

  但官僚机构往往代表的是朝廷代表的是天子,如果官僚机构贪污腐败成风,那么搞的地方上是民怨四起,甚至经常激起民变的话,那么这个帝国也就距离分崩离析不远了,所以历代王朝中是一个不时提起的话题,统治者经常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大规模的行动,使官僚机构保持一定程度的清廉和执行力。

  同时除了行动以外,通过监察制度来监察百官,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那么今天宋安之就来给大家说说明代的监察机构,还有御史为何最初只能骑驴,后来却可以骑马的冷历史。

  大明洪武十三年,随着胡惟庸案的发生,明太祖朱元璋不只是除掉了丞相胡惟庸,更是废除了一直耿耿于怀的丞相制度,使自己进一步。

  说起这段历史,很多人以为只是废除丞相制度,皇帝权力从而更大而已,其实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只是对于改革制度的一个开始,之后朱元璋又陆续对其他制度进行了改革。

  那么到底有哪些改革了呢,宋安之先给大家来说说洪武十三年之前的朝廷:掌管民政的最高机构是中书省、掌管军事的最高机构是大都督府、掌管监察百官的最高机构是御史台。

  很明显朱元璋是对这三个最高机构都动手了,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制,罢中书省的同时,提高了中书省之下的六部权力,由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同时大都府也被拆分为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也就是将大都督府的权力分散到了五个机构,而且权力也被削减,五军都督府只掌军政,没有调兵之权,而铨选和军令之权在六部中的兵部手中,当然兵部并没有指挥军队之权,两者之间互相牵制平衡,最终的大权则是在于皇帝手中。

  御史台这个最高监察机构也被明太祖朱元璋撤销,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在两年以后的洪武十五年,与御史台一样性质的都察院成立,不过都察院的最高领导者不再像御史台那般只是一个御史中丞,而是左、右都御史,地位很是尊崇,与六部共称为七卿。

  至于为什么是两位长官呢,这样做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形成两足鼎立,互相牵制之意。

  都察院下设了十三道监察御史,其主要职责是:“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还建立了御史巡按制度,巡按御史的权力很大“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这些巡按御史的权力有多大呢,通俗来说就跟大家在电视剧上经常看到的钦差大臣差不多。

  一般自布政司等省级三品以下官员,其政绩和才能皆都由其考核。处理地方事务上,小事情自己就可以当机立断,大的事情上奏朝廷,请旨再行,像哪怕是三品的地方官员,只要御史弹劾,证据充足的话,也是分分钟可以让其罢官归故里的。

  当然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正因为巡按御史的权力太大,为了平衡之道,所以他在其他方面有着诸多限制,比如说御史只是官阶七品,一般要按照品级拜见地方官员;巡按御史如果与布政使这种三品大员出行的话,布政使可以骑马前行,而御史则是骑着驴随后;因为当时鹅比较稀少,朱元璋这个务实主义者,甚至规定巡按御史不能吃鹅,免得铺张浪费。

  明太祖朱元璋通过这种限制巡按御史的品级等方法,但给予其很大的权力,以达到以小制大的效果,从而与地方官员互相牵制,免得巡按御史一家独大,可谓是很好的方法。

  当然这样做还有一重考虑,那便是明太祖朱元璋参考借鉴了历朝历代的权臣乱政,乃至篡位的教训,为了避免将来出现权臣,然后封王再加九锡什么的,所以很是限制文臣,在《大明律》之中就规定“文臣不得封侯”,像巡按御史品级低,也可以视为明太祖朱元璋限制文臣权力的一面。

  所以说明初的巡按御史其实挺悲剧的,皇帝为了平衡,所以虽然给了他们不小的权力,但他们却是跟着布政使等大官时只能骑驴,还不能吃鹅。

  不过任何朝代,经过开国初期以后,都会偃武修文,而文官的地位肯定会水涨船高的,明朝历经太祖、成祖两朝以后,国家进入平世,文官地位上涨,这些巡按御史自然也跟着地位上涨。

  像到了明宣宗在位时期,巡按御史终于扬眉吐气了,最起码不用骑驴了,跟着出巡时也可以骑马了;到了明英宗正统时期,巡按御史更是可以与布政使这种三品大员平起平坐,虽然依旧是七品官员,但不用再以品级拜见地方官员,四五品的官员见了巡按御史反而是需要拜见了。

  从此以后,随着文官地位越来越高,巡按御史除了官阶七品没有升,权力是越来越大,可以对布政使和按察使等三品大员有着考察和举荐之权,甚至可以影响到总督和总兵等武将。

  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地方官员是为了升官,则是对其越来越卑微,这样一来,明太祖朱元璋处心积虑设下的巡按御史和地方官员互相牵制的平衡开始被打破,终于是形成了巡按御史一家独大的情况。

  巡按御史虽然是监察官员的存在,但他毕竟还是属于百官,所以自然会如同百官一般腐败,更何况到了明朝后期巡按御史的权力在地方上一家独大,于是巡按御史对于肃清不正之风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摇身一变,成为贪官,是在一方作威作福甚至鱼肉百姓。

  像明末魏忠贤的阉党五虎之首崔呈秀,在担任巡按御史时,不仅没有刷新当地吏治,反而是公开索贿,甚至明码标价,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巡按御史这种由骑驴到骑马,由互相平衡到一家独大的情况,意味着晚明的监察体系崩溃,而当一个王朝的监察体系崩溃,甚至监察体系的执法者御史都加入贪污大军之中时,意味着这个王朝的官僚机构已经腐烂到了极点,文官爱钱,还无人监督的话,就意味着帝国的人心开始涣散,而这也是亡国的开始,果然不久以后明朝亡国。

  从另一面来看,任何王朝的灭亡并非是一朝一夕而成的,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比如说从明朝巡按御史的慢慢腐败之路,就可以看出很多弊端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明显,危害会越来越大,最后诸多弊端累积之下,王朝积重难返,自然只有灭亡一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巡按卢经
卢经(1571―1649),漳州市长泰县青阳村人,字乔权,号得一,乳名彩云。卢秉崇六世孙,生于明朝穆宗隆庆五年,13岁随父迁居厦门市同安杜桥村。年少时在同安杜桥就塾。他孜孜不倦,勤奋进取,于明万历壬子年(1612年)中举人,又于天启乙丑年(1625年)获二甲进士,两次钦命藩封;庚午年(1630年)晋升都察院巡抚之职,任四川道监察御史,监临贵州主考;崇祯七年(1634年)奉崇祯皇帝之命“代天巡狩”,为河南道钦差大臣,巡按河南、赐尚方宝剑行事,被后人称为“十三省巡按”。巡按河南期间,遇皇叔莱阳郡王为夺田争地,恣行吓诈,欺压百姓。卢经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秉公执法,连夜起草奏本,忠言直谏。皇伯极力为皇叔开脱罪责,颠倒是非,欲置卢经于死地。崇祯昏庸,偏袒皇亲,以“溺职酿衅”之罪名革职查办,卢经蒙冤入狱,饱受委屈和折磨。卢经那高风劲节,疾恶如仇,爱国忧民的品德深受朝廷上下忠良的钦佩,深受后人的尊敬和厚...
· 明朝直隶巡按佴祺
佴祺明万历年间金榜题名,荣登进士。官至御史、直隶巡按等。御史监察之官职位介绍约自秦始。《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汉御史因职务不同有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曹魏增殿中侍御史。晋又有督运御史、符节御史、检校御史。北朝魏、齐沿设检校御史,隋改为监察御史。隋又改殿中侍御史为殿内侍御史。炀帝省殿内侍御史员数,增监察御史员数,又一度增设从九品的御史。唐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宋同。元有治书而无殿中。明、清以监察御史分道纠察,员额甚多。此外尚有分任各种任务之御史,如巡按御史(清顺治后不设)、巡漕御史等。大明御史袁可立(1562-1633)大明御史袁可立(1562-1633)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
· 隋朝最早设置巡按御史:可弹劾违法官吏
笔者小的时候,看过不少戏曲电影,影片中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落魄书生,在家乡受地主、官僚欺负,后来考上了状元,被授予“八府巡按”之职,威风凛凛地衣锦还乡,把当年欺负他的地主和官僚都抓了起来……在这类戏剧中,地方官见了“八府巡按”,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浑身发抖如筛糠,“八府巡按”一声“拿下”,那些官员便立即被扒掉官服押了起来,因此,在那时的印象中,这个“八府巡按”的官职非常大,所以才能在那些平时作威作福的地方官面前说一不二。及至上了大学,开始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史书时,才发现,所谓的“八府巡按”,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官方从没有过“八府巡按”一说,所谓的“八府巡按”,应该叫做“巡按御史”;而且,巡按御史的官职非常小—只是小小的七品官。网络配图巡按御史这个官职,最早是由隋朝设置的,在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化设置。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种,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即都察院(类似今天的或监察部...
· 明朝御史——东郊
东郊(生卒年待考),山东安德(今山东陵县)人,明朝中期御史,巡按应天府,行部过常州。当时明武宗朱厚燳南巡,遇都指挥佥事江彬纵其党羽横行州郡,乌烟瘴气。推官张曰韬上书于东郊,东郊命其登上自己的船。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农历9月6日,明武宗在淮安清江浦上钓鱼泛舟,由于站脚不稳跌入江中,东郊在明武宗落水危急时救护了明武宗。由于当时已经是九月天气,江水寒冷,加之明武宗已经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据传,明武宗后给东郊留下一道秘旨,令其在自己百年后交给皇太后。明武宗一行匆匆回到京城,虽然太医们尽心治疗,可还是没有挽回武宗的生命,数月之后病逝。明武宗在豹房(今北京海淀科学城豹房)病逝后,东郊立即将密旨交给皇太后张皇后。张皇后视旨后,即降懿旨骗捕了江彬,并抄其家。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首务即是“磔彬于市”,即活剐了江彬。
· 隋朝竟是最早设置巡按御史:可弹劾违法官吏
巡按御史这个官职,最早是由隋朝设置的,在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化设置。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种,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即都察院(类似今天的或监察部),都察院下面设御史(也称监察御史),明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三道监察御史;清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五道监察御史。这些御史可以分为几类:在京城都察院供职的称为内差或常差,奉命出巡盐务的称为巡盐御史,奉命出巡漕运的称为巡漕御史,奉命巡按地方称为巡按御史……前面提到的所谓“八府巡按”,指的就是巡按御史。据《明史》记载,明洪武年间即有巡按御史之设,但不是常例,到了永乐元年二月乙卯,才成为定制。巡按御史的官级虽然只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县团级,即当时的巡按御史,官职等同于现在的一个正职县长),但其权力还是非常大的,据《明史》记载:“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