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的盛世是怎么开始的?为何英宗继位迅速走了下坡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9
转发:0
评论:0
明朝的盛世是怎么开始的?为何英宗继位迅速走了下坡路?,明朝的盛世是怎么开始的?为何英宗继位迅速走了下坡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

  明朝的盛世是怎么开始的?为何英宗继位迅速走了下坡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导读: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五大盛世,它们依次是:西汉“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唐朝“开元盛世”、明朝“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五个时期即是这四个朝代的鼎盛时期。那么相反,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看,盛世即意味着这个朝代的国力自这个时期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或者是朝代的衰败即从这个盛世末期就开始有了征兆。当然唐朝是个例外,因为中途出现了“武后代唐”这一特殊时期。

  明朝的盛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自从朱元璋时期,经过他的励精图治,一直到明宣宗末期,这一段时间都是明朝的盛世,而之所以有了仁宣盛世,是因为这个时期是明朝的最鼎盛时期。但是凡事都有盛极而衰的现象,一个朝代的发展也是如此。虽然仁宣二帝在洪永基础上,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做了一些改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有些方面的改制恰恰为后来社会不安定埋下了伏笔。

  仁宣之治下的明朝盛世现象

  一、内阁制度的完善与过于扩大阁臣权利

  明朝的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于永乐时期,在这一时期内阁大臣有了处理政务的权力。其实早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因为政务处理需要,就仿造宋朝的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他参谋政务,但是此时这些阁臣只是以秘书的形式辅助朱元璋,是没有实权的,这一方式一直延续到永乐初期。朱棣当皇帝后,因为既要领军打仗,又要处理国家政务,是在分身乏术,最后就在朱元璋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内阁。至此明朝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只是这时,阁臣职位级别只有五品。

  洪武时期的殿阁大学士

  到了仁宗继位后,他一是为了回报帮他登上皇位的大臣;二是让阁臣在朝堂上更有威信,于是就让阁臣各自兼任一个二品或三品官衔。另外,个别阁臣还会加三孤头衔(少师、少傅、少保,都是从一品),这一时期是明朝阁臣最位高权重的时期,后来的宣宗也继续采用。不仅如此,到了宣宗时期,又给内阁阁臣了一个更大的权利——票拟。至此,明朝虽然在名义上废除了丞相一职,但是经过仁宣二帝的改制,反而让阁臣的权利更高于前朝的相权,而且人数也又两人(正副丞相)增加到了七人(内阁一般为七人编制)。

  内阁权利过大在仁宣二帝时期还没有显现副作用,这是因为他二人都是贤明勤政的皇帝,而大臣也都是守正有礼的臣子。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一个赛一个的懒政,这些皇帝为了维护皇权,就不得不重用宦官压制文臣,因此后来宦官专权时有发生,成为明朝衰败的原因之一。

  仁宣时期加强阁臣地位和权利

  二、广开言路致使言官胡乱进言

  仁宣二帝鉴于洪永时期的严苛铁律对百官和百姓过于严格,就采用宽松治国的方式,而这一体现就是广开言路。在洪武、永年时期,因为两位皇帝都是搞“”的主,平常不找官员的麻烦就很不错了,所以百官自然也不敢随便说皇帝的不是。而到了仁宣时期,他们则发扬了李世民纳百官之言的优良传统,不管是谁、不管品级都多低,都可以向皇帝直接进言。因此从这开始,言官们就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事实证明,这些言官都是吃饱了没事干的角色,他们的谏言并不能给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反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仁宗多娶了两个老婆,言官就说他好色;宣宗在闲暇之余斗了两次蛐蛐,言官就给他起了个“蛐蛐皇帝”的外号。可见广开言路也是要分进言对象的,仁宣二帝作为贤明的皇帝自然不会和言官们一般计较,但是后来的皇帝为了避免言官喷自己口水,就会主动挑起文官之间互相掐架,也就是党争。所以仁宣二帝做梦也没想到,广开言路会引起这样一个祸端。

  明宣宗因为个人爱好被言官骂

  三、长期的臣僚宴乐造成吏治腐败

  不得不承认,仁宣二帝的各种改制和为政方针,确实让明王朝的国力更上一层楼。但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比较安定的情况下,上至皇帝、下至臣僚,都渐渐沉浸在这一现象中,从而放松了对地方官员的治理。恰逢这一时期一改洪永的严苛治吏方式,使得地方官员贪污现象十分严重。

  比如:“垦荒田永不起科及洿下斥卤无粮者,皆核入赋额”。这是说,洪武时期对那些开垦了荒地的农民不征收赋税,而到了宣宗时期,地方官吏则不再维持这一政策,而是所有土地,包括洼地池塘盐碱地不能生产粮食的,都统统计入赋税之列,而那些违规收取的赋税则都进入了官员私囊。不仅如此,在宣宗时期北方各地多次发生洪灾和旱灾,朝廷就会立刻下发免费赈灾粮食,但是到了地方官员手中,则成了暂时借给难民,之后还需要难民还给当地政府。还有在土地所有权方面,原本按照洪武时期的政策,百姓开垦的荒地属于自己所有,但是宣宗时期,地方官偏偏要把土地收为政府所有,然后再重新给农民分配减量的土地,而剩下的土地则被地主和官员兼并。

  宣宗时期的流民祸患最后危及明王朝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西、山东、北直隶地区年年都会出现不少的流民,他们逃亡他乡不仅带走了当地的劳动力,而且也对其他地区的治安造成不稳定影响。所以说,明朝的流民现象就是始于仁宣时期。

  四、内迁开平卫使得长城成为北方防御的直接屏障

  仁宣二帝都是以文治国的君主,所以他们不奢求在疆域扩充上有多大的做为,只求边界安稳,为达这一目的甚至不惜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固有领土。在宣宗五年,经过朝廷的多次商议,最终决定放弃对开平地区的直接控制权,将开平卫内迁到独石堡。这样做的影响就是,完成了以长城为北方主要防御体系的架构,而且也是唯一的、直接的屏障;同时也失去了包括龙岗、滦河在内的险地三百余里。这一做法对明朝中后期防御北方游牧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后来瓦刺在绕过宣府后,就轻而易举的来到了北京城下。

  明长城和北京之间的距离

  以上说的这些军制和社会矛盾所造成的危机,虽然在当时没有触发,绝大部分原因是皇帝和大臣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是皇帝终究会驾崩的、大臣终究会退休的,如果继任者不能继续缓和矛盾,那么这些危机就会一触而发。所以在英宗继位后,明朝的国力就快速的走向了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军土木堡惨败的主因:明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看到土木堡,就联想到夺门之变。因为土木堡事件才是夺门之变的起因。在土木堡这个小小的地方,明军最精锐的部队被惨遭,全军覆没。总结出来,有一下几点原因:其一,宦官弄权,大明军队作战目标不明确。王振这个大宦官一直把持着统帅军队的大权,英宗皇帝不闻不问,凡事唯王振的决定行之;五十万大军随意出征,从其进军路线上来说:北京——怀来——宣府——大同——紫荆关——宣府——土木堡。大军从其进攻路线上来说,从未能主动出击过,一路被动挨打。其二,作战指挥者不懂军事。部队的作战不仅仅是杀敌,还有后勤等等诸多方面,但王振这个实际上的大军统帅居然不懂这个道理,甚至对于最基本的任何排兵布阵,任何军事策略都一无所知,,这又何谈胜利呢?在随行群臣中,英国公张辅是德高望重的名将,兵部尚书邝野也很有才干,但英宗却不许他们参于军政,一切听由王振指挥。其三,没有任何作战技巧。从大军出征到全军覆没,实在是看不出任何作战技巧,无非是在...
· 嬴稷是怎么继位的秦武王为何选嬴稷继位
秦武王之后谁继位秦武王是秦国的国君中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他只在这个位子上做了三年便离世了。说起来他的离世也是非常离奇的:因为秦武王自长得身材高大,勇猛魁梧,因此他十分喜欢跟人比试武力,以展示自己的力量。这一比却比出了使事,他和自己手下的一员猛将孟贲比试举鼎,当他看到孟贲稳稳地举起了大鼎之后,便也想不顾一切地想举起大鼎,他举是举起来了,但是在放下鼎的过程中,却因为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右腿上,顿时昏了过去,几天之后便不治而亡,享年二十三岁。网络配图秦武王死了之后,因为他并没有子嗣,一时之间朝堂中为立谁为国君产生了争执。当时秦武王的弟弟公子稷在燕国做人质,赵武灵王知道后,用计让丞相赵固将他从燕国迎入赵国,再送到秦国去。但是朝中的大臣们反对公子稷继位,后来还是在大将魏冉的支持下,最终继承了君位,这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又本称为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叫则或稷。他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同父...
· 南明鲁王政权:为何建立的迅速败亡的更迅速
1644年3月,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景山),历时277年的大明皇朝宣告灭亡。明王朝灭亡后,逃到江南不甘失败的明宗室及其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了一些地方性反清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等,前后历经18年,史称南明时期。在南明诸帝中,惟一有一位坚持称“监国”而不称帝的人是鲁王朱以海。他百折不挠的抗清斗争精神,实在是可歌可泣。“鲁王监国”的故事,就发生在绍兴。主角鲁王,名叫朱以海(1618一1662),字巨川,号恒山,又号常石子,为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第十个儿子荒王朱檀的九世孙。父亲朱寿镛,崇祯九年(1636)时袭封王位。可惜好景不长,崇祯十二年(1639)他就一病死了。寿镛去世后,以海的哥哥以派顺理成章地继承民王位。可是塞翁得马安知非祸,在国家多事之秋继承了王位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儿。十五年(1642)冬,崇祯帝石桀杀名将袁崇焕,至使抗清主阵地...
· 李世民得位不正!是怎么迅速做坐稳高位开创盛世的?
李世民得位不正!是怎么迅速做坐稳高位开创盛世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作为唐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上台经过可谓充满了血雨腥风。但即便是在更加讲究正统的唐初,李世民还是稳稳的控制了局势,并且在后世人心目中留下了很高评价。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首先,李世民前后的唐帝国主要由北朝时期发展起来的关陇贵族集团把控。尽管经历了北周与隋朝的皇权集中,但当时的帝王还没有办法做到后来明清帝国式的彻底唯吾独尊。所以,李世民要敢于发动宣武门之变,说明其本身已经在关陇集团内部有了比较大的号召力。宣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已经有了完整的班底在隋末的群雄混战中,李世民已经初步崭露头角。他依靠唐朝的两路征服天下战略,以及自己所展现出来的军事指挥水准,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幕府与私家军部队。加上源自上一辈母系联姻所带来的贵族外戚,构成了李世民参与初唐政治斗争的原始资本。尽管还不具备决定性优势,但这类...
· 元成宗是怎么继位的?子凭父贵沾了老子的光
元成宗是怎么继位的?铁穆耳,中国元代皇帝,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名铁穆耳。至元三十年(1293),统军镇守漠北,受皇太子宝。次年,忽必烈去世,由于其母阔阔真可敦与权臣伯颜、玉昔帖木儿等的支持,铁穆耳继帝位,建元元贞,后改大德。遂罢侵日本、侵安南之役,减免江南地区的一部分赋税,又令编辑整理律令。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的局面。但为了酬谢拥立他的诸王贵戚而滥增赏赐,很快造成国库向之所储,散之殆尽,岁入之数,不支半岁的枯竭局面,只能依靠挪用钞本来维持,导致钞币迅速贬值。在用人上倾心任用的仍是伯颜(赛典赤孙)、阿里等一批色目官僚。在位后期,因连年患病,这些色目官僚与皇后卜鲁罕内外勾结,淆乱朝政,官场中贪污因循的风气大盛。为了能建功后世,提高威望,铁穆耳又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等地),使西南大扰,酿成云南、贵州各族人民起义。这些举措都导致国力空虚,政治日趋黑暗。但他在位时,元军成功地击败了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