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燕王喜本想趁火打劫成就一番伟业,结果却差点被灭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7
转发:0
评论: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燕王喜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西汉刘向《战国策·原序》战国的历史,如果用一个字能形容的话,非“战”字莫属。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有史料可循的战争高达百次有余,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成了战国历史的主旋律。礼崩乐坏,诸侯并起,无法避免的战争,一次次刷新着战国的格局,一遍遍洗礼着与生产力无法适应的政治制度,旧制度逐渐被新制度取代的过程,充斥着血腥与暴力。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死亡的士兵对于统治者来说,也只是一个数字,他们唯一在乎的也仅仅只是自己的统治能否持久。周朝虽然还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但周天子已经无能力管辖华夏大地上并起的诸侯,尤其到了战国末期,强秦东出,周天子也仅仅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胆战心惊的数着日子过生活了。这其实不重要,因为周王室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很少人会关注这个已经病入膏肓无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燕王喜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西汉刘向《战国策·原序》

  战国的历史,如果用一个字能形容的话,非“战”字莫属。

  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有史料可循的战争高达百次有余,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成了战国历史的主旋律。

  礼崩乐坏,诸侯并起,无法避免的战争,一次次刷新着战国的格局,一遍遍洗礼着与生产力无法适应的政治制度,旧制度逐渐被新制度取代的过程,充斥着与暴力。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死亡的士兵对于统治者来说,也只是一个数字,他们唯一在乎的也仅仅只是自己的统治能否持久。

  周朝虽然还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但周天子已经无能力管辖华夏大地上并起的诸侯,尤其到了战国末期,强秦东出,周天子也仅仅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胆战心惊的数着日子过生活了。

  这其实不重要,因为周王室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很少人会关注这个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医治的“病人”,而引人注目的是战国七雄之间的争霸。

  赵国作为秦国东出最大的障碍,穿过这个障碍,统一华夏也指日可待,所以秦国和赵国之间无法避免的战争就成为了战国格局中的转折点。

  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和邯郸保卫战也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这两战赵国青壮年损失殆尽,虽用生命之躯抵挡住了强秦的铁蹄,但这还是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还没来及休养生息的赵国,又迎来了燕国的大军。

  燕国趁赵国历经两次大战国力空虚就想要了它的命,结果差点被反杀。

  燕王喜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趁火打劫成就一番伟业,却差点被灭国。

  燕国的趁火打劫。

  公元前255年,燕孝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喜继位,此时邯郸保卫战的阴影还未从赵国的上空散去(《史记》记载: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喜立),你可能会有疑问燕王喜的谥号是什么呢,不好意思,他没有,因为他是燕国最后一任王,没人给他起,说白了他是亡国之君,这里暂不赘述。

  公元前251年,继位没多久的燕王喜就打算和赵国结盟(名义上是结盟,其实是打探赵国虚实),于是派出栗腹带着百斤黄金去向赵孝成王献礼祝寿(《战国策·燕策》记载: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结果栗腹带回来一个很腹黑的主意,那就是趁其病要其命,栗腹给燕王喜回禀说,赵国的青壮年都死在了长平,少年还没有长大,趁着这机会,可以一举灭赵,刚给别人送了黄金表示友好,转眼就建议燕王攻打别人,这栗腹着实很黑。

  栗腹的建议正好说穿了燕王喜的内心,那还说什么,决定举兵伐赵,想着秦昭襄王都打不下来的赵国,自己却能打下来,燕王喜真乐了,顺道还问了下乐间的意见,结果乐间一盆冷水浇了下来,说打不赢,不要去打赵国(乐间劝说燕王喜的故事,我们下次再说),但燕王喜不听劝阻,执意出兵。

  赵国的顽强抵抗。

  按照燕王喜的构想,打仗不就是人打人,我的人多自然就能打的赢,于是发兵六十万,四十万由栗腹带着进攻赵国城池鄗城,剑指邯郸,另二十万以庆秦统领进攻赵国代地。

  而这时候的赵国凑出来多少兵抵抗呢,只有13万,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稚嫩的面孔,因为这些都是赵国刚招募来的新兵蛋子,毕竟长平之战和邯郸保卫战,赵国损失太重,但是为了保卫国家,只有孤注一掷。

  赵国此时大将也是青黄不接,赵王没有办法只有再次启用老将廉颇,让他统领八万赵军去抵抗腹部的四十万大军,给了乐乘五万赵军,让他去抵抗庆秦的二十万大军。

  按照比例换算一下,乐乘面对的是一打四,而廉颇面对的是一打五,冷兵器时代,一个人打两个都费劲,更别说这样的比例了,但历史就是由一个一个的意外构成的,当燕军觉得必胜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

  廉颇的名将风采。

  这个意外就是,六十万燕军被十三万赵军打的落花流水,并且在这场仗中,燕军主将栗腹还被廉颇杀死了,然后赵军在廉颇的带领下一路进攻燕国,并且包围了其首都。

  这场战役是燕赵之间的一次大战,双方投入兵力达七十余万,而在史料中记载这场战争都是只说了一个结果,《战国策·燕策》记载:燕人大败,乐间入赵,《史记》中记载: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於鄗,破卿秦於代,乐间奔赵,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

  具体怎么打的史料中不多,这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简单的记录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这场仗,燕国败得太快,想要记录其过程,但是真的没有什么能记录的。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廉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擅长防守,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名将的风采,并且被封为信平君,没有贵族血统,没有过硬的关系,廉颇的封君靠的是真本事,在依然是贵族政治的赵国,能做到这点,实属不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燕王喜
注释
· 朱棣的靖难猛将:看似无奇才却成就一番帝业
明成祖朱棣是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大帝,他统治的时期可以说是明王朝的巅峰时期。但是朱棣登上皇位的方式却不是那么光彩,发动靖难之役,依靠武力把自己侄子赶下台,以藩王之身承得大统。在靖难之役中,朱棣的身边有一群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以姚广孝为代表的靖难功臣,这些人里面,说到猛将,当属后来的封爵的四公十三伯。先来说说四公,分别是淇国公邱福、成国公朱能和追封的荣国公张玉、泾国公陈亨,这其中邱福、朱能、张玉是朱棣麾下的三大干将,陈亨是朝庭军降将。淇国公邱福,邱福在白沟河之战、渡淮之战中立有大功,长期担任燕军前锋,朱棣登基后,大封功臣,邱福封淇国公,居功臣之守,后作为主帅出征蒙古,可见邱福在朱棣心中的地位,可以北征全军覆没,秋福身败名裂。成国公朱能,张玉战死后的燕军第一名将,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军,并在灵璧俘获南军名将平安,后封成国公,晚年担任主帅征安南,不幸出师未捷,病死军中,追封东平王。荣国公张玉,燕军...
· 齐顷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曾因一句笑声差点被灭国
齐顷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曾因一句笑声差点被灭国齐顷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在位期间齐顷公曾因一句笑声,差点导致齐国被灭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晋景公派大臣郤克到齐国参加盟会,但郤克却在齐国受辱,当时晋国国力远胜于齐国,郤克自然咽不下这口气,称:“要让齐国从此过不了黄河”。此时齐顷公才慌了神,两军开战齐国节节败退,齐顷公还差点被俘。那最后齐顷公到底是如何解决这场危机的呢?下面就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能臣干将无数,在形容一个比较优秀的大臣的时候都会以“雄伟英姿、身形俊朗”等来形容,特别是关乎到外交场面的时候,出使的大臣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与威仪,不容别的国家糟践侮辱,这也造就了外交上面最经典的一句话“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然而,却有这么一位春秋的君主,在外交的时候羞辱别国使臣,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差点让自己的国家灭国,这就是齐顷公。公元前592年,还是处于春秋时代,当时的...
· 辛弃疾向往金戈铁马壮志未酬却成就另一番事业
我们最初对于辛弃疾的了解应该大多数都是从古诗词中吧,这位文采飞扬的诗人留下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豪放派为主,他因诗词而闻名所以很少人知道其实之所以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诗词和辛弃疾本人一生的经历和从事的职业有很紧密的联系。网络配图辛弃疾的出生实在算得上是生不逢时,在他出生时北方就已经被金人占领,他从小就目睹这些金人对汉族的百姓的任意妄为,这些屈辱与痛苦使他励志要报国雪耻,所以在他成年后他参与了起义还担任了掌书记,这些优秀表现使他日后被皇帝选为江阴签判,正式步入仕途的他一心想要报效祖国,洗雪前耻。为此他写下了很多抗金北伐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采纳,此时南宋朝廷已经逐渐陷入绝望不再愿意发兵进攻使辛弃疾壮志难酬,他有着北伐的热情但却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样看来,现实真的很残酷。随后,他将这些悲愤化作文字写成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豪迈的情怀和爱国气概都抒发了他报国无门的情怀,而这位将军一生也没有实...
· 三国李严本事干练深受器重却差点被斩首
李严,字正方,三国时期南阳人,后改名为李平。李严早年为郡守中的小官,因为能干而被人称道。荆州刘表调李严前往各处任职,后又被刘璋任为成都县令,皆是以才干被人称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率军投降刘备,成了刘备的将军,为成都的平定立下了功劳。李严还随诸葛亮、伊籍、法正和刘巴一同编订了蜀中的律令《蜀科》,这也为后来的后汉法律奠定了基础。图片来源于网络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李严率领仅仅五千人,就击溃了聚众五万之多的马秦和高胜等人,李严由此被刘备升为辅汉将军,并为犍为太守。李严任命太守期间,也显现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凿山,修建大道,兴土木,整修郡城,据说百姓和官员都十分欢心。不过李严为人却有着自私的一面,与部下曹杨和王冲都不和,致使两人一个辞职引退,一个归降北魏。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东下伐吴失败,在白帝城任李严为尚书令。第二年又托李严和诸葛亮一道辅助少主,李严升为中都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