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史上的太监时怎么样的?太监为什么能受重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0
转发:0
评论:0
明朝史上的太监时怎么样的?太监为什么能受重用?,明朝史上的太监时怎么样的?太监为什么能受重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

  明朝史上的太监时怎么样的?太监为什么能受重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太监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人受到影视剧的影响,以为太监都是一种奸邪小人,不断地蛊惑皇帝做出一些危害国家的事情,或者就是像明朝时期的东西厂那样,都是武功非常高的,随便一挥手就能杀人于无形。但其实,这都是人们对于太监的误解或者一知半解所造成的,历史上真实的太监到底什么样?明朝太监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谈到太监,多数人立马会想到《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魏忠贤、曹吉祥……反正不是满目狰狞,就是心理阴暗,绝对不是什么好人。但有人想过吗?任何群体里都有好人和坏人,太监里就没有杰出的人才和好人吗?还有一个更加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就是,明朝的皇帝个个都是笨蛋吗?能统治整个帝国多年,其情商和智商,难道还不如现在的某些网友吗?难道他们就不清楚太监的行为吗?是历代皇帝都是傻子?还是太监被后人给丑化和扭曲了?答案就在下面我们的论述里。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就在上朝的路上立下一块显赫的铁碑,明确告诉子孙后辈,有太监敢干政者直接弄死。但仅仅到了朱棣年间,这个规矩就彻底被打破了。在永乐时期,太监不但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大事,最后还建立了东厂和司礼监。东厂就不用说了,是特务里的特务,可谓名传千古,遗臭万年。而司礼监,更是直接掌握军权,到后期发展到比兵部还牛。

  所有地方藩镇的驻军,业务总监都是太监,而且他们有直接上书朝廷的权力。朱棣之所以违背老爹的命令,重用太监,也有他自己的苦衷。一是因为这哥们继承问题有点特殊,俗称造反。虽然成功之后,他了朝廷内的保皇派,但心里还有个坎,就是看谁都不放心。而在他创业过程中,有不少太监给他出了大力。有著名的大太监郑和,还有一些京城宫里的内应。这些人,都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老大出谋划策。等公司上市了,自然朱棣不会亏待他们,那就分股份吧。像郑和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也是太监里的佼佼者。

  太监之所以能受到皇帝的重用,无非就两个字。一,他们好用。二,他们代表着皇帝的利益。为什么说他们好用?和传统士大夫们相比,太监素质更低,没有那么多儒学熏陶。他们的目的就是完成皇帝交待下来的事情,至于什么手段,那根本不重要。而且这些人也没后人,顾头不顾腚,别人怎么骂无所谓,皇上开心就好了。

  说他们代表皇帝的利益,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太监干政引起国乱的事件,作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拥有着全国最精英的团队,如果真的没有三把刷子,他连一天的皇帝也干不了,因为那个位置太讨人喜爱了。太监做的那些个事,你真当皇帝不知道吗?说白了,和做买卖一样,就是看那头更挣钱。就像和珅一样,他再贪,无非就乾隆的一个狗腿子儿子,弄死他和弄死一个蚂蚁一样。明末的魏忠贤,不就是例子?别看那么牛,新上任一个毛头小子,说让他死,他就得死,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话说回来,如果魏忠贤还活着,大明还有一丝希望。东林党和魏家帮比,比他们更黑,更烂,也更没用。

  这些观点,如果还不够颠覆你以前对太监的看法,还有更雷人的,那就是太监在某种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和工业的推动者。为了给皇帝弄更多的钱,也为自己能从中吃点残羹剩饭。太监是想尽办法给皇上折腾钱。对内,有皇庄(皇家的私人土地,其收入不进入国库,而是皇帝的私人腰包),有矿产(这个古今都一样,最富有的行业,皇家几乎垄断),还有皇商(钱庄、当铺等暴利行业)。对外,有口岸和国际贸易。其中,我们的郑和同学在这方面的成绩就不错。

  为了赚更多的钱,就要组织更多的人,这就有了大型工厂的。无论造船,还是纺织厂,规模都是上万人的,这也就是有很多学者说明朝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开端。而且,这些个太监为了扩大成果,还不断扩张其海外业务。为了订单,他们会亲自和外商谈判,购置最新的设备。不仅仅只是民用,军需也有很多是国际贸易过来的。明朝发达的火炮事业,就和繁荣的国际交流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红夷大炮,还是勃朗宁(火枪的一种),都大大刺激了明朝的工业化进程,这期间,太监就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更加搞笑的是,太监这个群体虽然坏事没少干,但好事也没少干。因为他们是皇上的直属势力,不像传统的儒家官员那样,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要考虑各方的利益。比如,修黄河这件事,如果让传统官员去做。不但一万两银子用不到工地上一半,而且还会拖拖拉拉,反正到谁那里都要吃一勺子。但太监来了,就省事了,他只代表皇帝,谁敢作死,来啊。

  这也是明朝历代皇帝重用太监的原因之一,就是效率高。比如收税,明朝太大,有些地方难免会出现点问题,这时税收就难了。地方上搞不定,就让太监去。到那里先抓当官的,杀一个,扶一个。谁搞不好,整谁。没粮,交地,没地,交牛,没牛,呦,你们家二丫也不错……至于太监在下面弄的那三核桃两枣,你真当上面眼瞎吗?

  综上所述,太监和士大夫都是服务皇权的狗腿子。而为什么太监被后人骂的要死,东林党之徒居然成了白莲花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书是谁写的?太监虽然在当时很牛,但写史书的还是文人士大夫。在生前斗不过你们没事,你就拽吧,威风吧。死后,看我不骂死你们这帮死太监。而在现实的利益面前,那些官就真的比太监好吗?当我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时,总能找出让我们惊讶的东西。对此,读者您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朝太监曹腾为什么死后能享受皇帝的封号
这些年来,电视荧幕几乎被各种宫廷剧占领;宫廷剧里,总少不了说话阴阳怪气的一种人——太监。各种影视剧和历史书籍给我们传达的太监印象,大多残忍、自私、贪婪、冷血,就像一个心智不全的成年人。比如赵高、张让、刘瑾、魏忠贤之流。相比之下,东汉时期的太监曹腾就像一个另类。俗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做坏事,只做好事。曹腾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做了大量的好事。《三国志》这样说曹腾:“在省闼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网络配图什么意思呢?指曹腾当了30多年太监,服侍4位皇帝,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名声很好。上至皇帝太后,下至文武百官,都对他交口称赞。一次,蜀郡太守给曹腾写信,试图送礼物贿赂他。可信件送到半路,就被益州刺史种暠搜查到。按照当时的规定,宫内太监是不能与外面的大臣勾勾搭搭的。种暠就以曹腾“内臣外交”为由,向皇帝告了一状。皇帝以曹腾不清楚此事,终结了这件事。曹腾知道后并没有恨上种暠...
· 盘点历史上太监的叫法称呼太监是明朝以后的事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监的叫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监原称“宦官”,称呼太监是明朝以后的事情。太监,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在唐朝、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明朝是宦官最为盛行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宦官,使能各司其职,废内侍省,设九监、二库、六局,后来发展为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八局、四司,各设掌印太监领导,专管皇帝及皇室吃喝拉撒睡等诸事,后来又设立了由宦官负责的东厂、西厂、内行厂,对官府和百姓进行侦缉和刑狱,又插手干预财政、管理皇庄、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等。宦官因为权势膨胀,于是拍马屁的人就多了,太监原本是少数上层宦官的称呼,而到了明朝,不论其职务高低,无不点头哈腰,以尊其长官之例,通通戴上了“太监”这顶高帽子。久而久之,太监便成为了日常用语。到了清朝,太监便成了宦官的通称。其实,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和古人的世俗用语中,太监还有许多别的称呼,粗略地算了一下,也有几十种之多,现...
· 明朝太监是大明的重要支柱之一?明朝的太监有什么作用?
明朝太监是大明的重要支柱之一?明朝的太监有什么作用?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每当想到太监,我们总喜欢在前面带一个“死”字。死太监,似乎才更配得上太监这个词。作为普通人,我们对太监的认识,多数都是来自各种演绎和影视。而真正的历史学家又是如何看待太监这个问题的呢?比如著名的历史学家蔡石山先生。但很多人,根本不会去读那些学术性很强的著作。他们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反正,谁只要敢说太监和秦桧是背锅侠,或说半点他们的好,就是替他们洗白,就是别有用心。对于这种没有理性思维的人,我们最好不要和他们生气,因为不值得。今天,作者就给你简单地说说明朝太监的作用。我第一次恨太监是初中时,那时读一篇优秀作文。说魏忠贤他们喝着东林党忠君爱国的喉骨灰粉,在阴暗的烛光下狰狞地奸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我对秦桧、魏忠贤、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等就有了不同的认识。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将来也会不会像我一样,但我想不会...
· 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明朝著名大太监简介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郑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塬名马叁保,生于1371年,死于1433年。10岁时,马叁保被掳进皇宫成了太监,后来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叁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叁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钦封郑和为叁宝太监。刘瑾刘瑾是明朝第一大宦官,生于1451年,死于1510年,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当时有“立...
· 中国的外籍太监从哪儿来的?历史上的外籍太监
中国史上的外籍太监从哪儿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和关注。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籍太监的特殊身份以及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历史。外籍太监多出于政治需要,在本国阉割后,被送到中国文章讲述的外籍太监名叫朴不花,高丽人。据《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全记录》一书中记载,朴不花在7岁时被净身送进了元朝的皇城内,从事皇宫内的杂务工作。在朝中的几十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小太监步步攀升,最终权倾朝野,参与国政。在历史上,中国的皇宫内出现外籍太监并不奇怪。曾经撰写过《历代太监出身考略》、《太监评价浅议》等论文的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告诉记者,中国古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