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除了科举考试能当官外 还有一种最直接最暴力的方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5
转发:0
评论:0
古代除了科举考试能当官外还有一种最直接最暴力的方法,古代当官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古代当官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1.   自古以来,做官这件事在老百姓眼里始终是高大上的,官老爷威风八面,又拿着草头平民一辈子都赚不来的巨额俸禄。“长大做官,光宗耀祖”通常是平凡人家对后代抱的最大希望。现如今,公职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全面考核,古代也有类似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统考”始终是重要的当官渠道,但是,除此之外,从前还有许多做官的方式,其中一条较为隐晦的途径,那就是“捐纳”,也就是我们口中的买官。

  买官这种事在和谐社会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古代的确有这种不光彩现象的存在。

  “银钱易官”最早的源头在秦朝,随着朝代更迭这种肮脏勾当断断续续时有发生。延续到我国封建帝制统治末期——清朝,则是捐纳制度最盛行的时期。

  在清朝若想做官,有四条路,分别为科举、封荫、推选,还有我们之前说到的捐纳。

  科举就不多讲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必各位经历过大型统考的都清楚其中艰难。而封荫则是需要祖上于朝廷有功,基本是生下来就已经决定的。推选就有些微妙了,通常这种方式会受到地方官员或名门望族控制,有点世袭的意思。

  相比之下,捐纳就相对容易得多,当然,这也只是有钱人的游戏,只要你有大把银子,心甘情愿奉献给朝廷,上面自然不会亏待你。

  在我们的认知里,买卖官职无疑是一种最黑暗最混乱的行当。但是,清政府国库空虚,为了周转之需,这一做法从康熙年间一直断断续续进行了二百年左右。

  清朝首例卖官事件发生在康熙四年,清朝立国未久,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银钱来修整战火摧毁的地区。与此同时,也缺乏粮食抵抗灾荒,于是,在这时候,清廷颁布法令:出身民间家境富足的,只要能为朝廷奉献粮食五百石、白银五百两,青年才俊者可以直接保送国子监念书,其他民众则赐予荣誉九品官职。

  买卖官职先例一开,顿时风靡全国,规模越来越大,捐官的价码翻了几倍。买卖对象也从民众扩大到了公职人员,级别也是越买越高,从最开始并无实权的荣誉九品逐渐上升到了掌控一地的县令。可以说,此举就像是潘多拉打开了魔盒一样,捐纳之风愈演愈烈。

  长此以往,官场成何体统?

  朝廷对此也有些举措,比如:硬性规定了允许捐纳的时间,比如:战乱时期、抗洪救灾期间、整备军需之时、增强海防的时候才可以买官,在其他时期是严格禁止的。例如:康熙五十年颁布永不加赋之时,朝廷收入比较少,为了维持国家机关运转便开启捐纳之法。

  至于可买卖的官职方面,朝廷规定了京官最高只能买到郎中一级,外放的官员则最高可买到各省道台,而且,国家六部之中吏部和礼部的官员则不卖。可以说,这两个部门的官职是行政的重点,自然不会交给没有水平的捐官人士。

  除此之外,买官者的家世也需考察,毕竟做清朝的官得家世清白,知根知底。根据大清的干部制度,各地进京跑官买官人士,必须先拿到中央六部出具的介绍信,证明此人安分守己,文化水平胜任行政工作,相当于现在的资格证书。

  但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谁有本事把六个大章都盖全?

  这就需要一个人脉广泛、能写会跑的社会中介,把两头的利益兼顾起来,于是,翰林院便脱颖而出。“清水衙门水不清”,无非说明腐败的普遍性,而公然卖官鬻爵,则像一把尺子,标示着腐败的深度。

  若满足上述条件,手里又有大笔闲钱,那么,从京城到各地的多种官位就任君挑选了。

  讲到这里,当时想买这些官职需要捐多少银钱呢?

  古代卖官叫作“赀选”,即“卖官鬻爵”,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财货就能拜官授爵。“卖官鬻爵”这个词,最早记载于南朝梁朝沈的《宋书邓琬传》:“琬性鄙闇,贪吝过甚,财货酒食,皆身自量较。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

  乾隆年间明码标价,八品县丞约千两,七品知县则要四千多两,五品同知不到七千两,超过这个品阶的官职就要上万两了。当然,这个标准只是外官,京官要贵一些。

  富人花了这么多银两买来官位,自然,要用些手段大肆搜刮,力争回本。

  捐纳填补了官员的空缺,同时,也给紧迫的国库带来了些许缓冲作用。

  譬如道光三十年,仅仅九个月的时间,买卖官职就给政府带来了八百多万两白银的收益,清光绪十三年通过捐纳获收入四百万两,令人咋舌。

  由于,买官者甚多,僧多粥少,许多人倾尽所有捐得一官半职后仅得了个候补之位,这一候补没准到死都轮不到。许多候补之官不得不继续投资运作,贿赂关节,以求得早日上位。

  虽然,捐纳丰富了国库,但是,如此昏暗不堪的官场乱象所带来的恶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捐纳上位的官员严重,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长久之下,国家就会更加混乱,就会有更多贪慕权力之人倾家荡产的买官,恶性循环,不得不说此举实是治国败笔。

  或许清廷也明白此事之危害,但是,他们并没有更好的对策改善国库空虚。这也难怪,如今流传下来的清朝官方史籍对捐纳买官一事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可以说,对于一个正常社会来说,什么都可以进入市场,唯独官位不能。对此,晚清思想家冯桂芬有生动描述:

  “近年来流行买官卖官,吏治坏了,吏治一变坏,就经常出事。一出事就要花钱摆平,财政自然吃紧,财政一吃紧,只好加大卖官力度,国家能不乱吗?”

  参考资料:

  『《清朝的买卖官职有多严重?》、《宋书邓琬传》、《买卖官职对整个社会的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皇位除了名正言顺的继承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继承呢
古代皇权继承是怎么继承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皇位继承制度,是封建专制的皇权得以延续的保证,对皇帝制度得以延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形成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利分配制度,但是除了嫡长子继承制之外,中国还有兄终弟及继承制、立子杀母继承制、密建皇储继承制、权臣篡权的继承制。兄终弟及继承制兄终弟及继承制是以皇帝弟弟的身份做为皇位继承人,即“皇太弟”,也是储君,具有继承皇位的权力,是合法的继承人。兄终弟及继承制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太子过于年幼,或皇帝的兄弟逼宫夺权。在皇位传承史上,影响最大的兄终弟及事件,是宋太宗赵光义继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而为皇帝。皇帝的兄弟逼宫夺权最有名的就是”玄武门之变“。立子杀母继承制为铲除可能妨碍皇位继承的政治势力,有些皇帝甚至采取某些决然措施。汉武帝刘彻欲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为...
· 乾隆除了翻牌子侍寝之外,竟然还有一种侍寝方法
清朝统治者满族人是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入住中原之后,各项制度并不完善。其中对于皇帝后宫妃嫔的管理制度也非常随意,清朝后宫妃嫔制度直到入关之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时期,才得到系统的完善。皇帝的后宫佳丽无数,不可能全部被皇帝记住,于是康熙特意设立了一个管理后宫妃嫔的机构——敬事房,专门负责安排妃嫔的侍寝。康熙为了避免后世皇帝出现专宠一人的情况,特意给敬事房立下一条规矩:皇帝要通过翻牌子来决定每晚由哪个妃嫔侍寝。现在很多清宫剧中都有这样的情节:皇帝吃晚饭的时候,敬事房太监就会上前询问,今晚皇帝要不要妃嫔侍寝,如果皇帝政务不忙,需要妃嫔。敬事房太监就会立刻端出一个盘子,里面放着很多小木牌,分别对应着后宫的妃嫔。皇帝看中哪一个,就会翻过来,然后太监就去通知这位妃嫔准备。到了乾隆皇帝时期,按照清宫规矩,皇帝吃晚饭的时候,不能与皇后、妃嫔一起,而要与皇太后一起用餐,表示皇帝的孝顺之意。提到乾隆吃晚饭,在翻阅...
· 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除了狄仁杰还有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武则天重用酷吏,也重用能臣,而武则天最信任的能臣里,除了狄仁杰,那就是李昭德了,李昭德个性特别,敢直言,能力也非常强,武则在非常信任他,即使女皇的侄儿武承嗣诋毁他,武则天都不为所动,据说有一次,武承嗣说李昭德的坏话,武则天却道:“自从我任用李昭德为宰相,常能睡得安稳。他能为我分忧,不是你所能比的。”武则天这么信任李昭德,可是最后李昭德还是落到酷吏来俊臣的手里。李昭德和来俊臣之间的嫌隙由来已久。精明干练,正直敢言的李昭德,是朝中为数不多敢跟来俊臣等酷吏正面相抗的人物。而且当时李昭德贵为宰相,正是圣眷正浓的时候,即使魏王武承嗣也不敢对他怎么样,所以气焰嚣张的来俊臣,也不得不对这位铁腕宰相礼让三分。可以说,在酷吏盛行的年代,李昭德便如激流中的磐石,给了朝不保夕的朝臣们最后一丝安全感。可是当酷吏们被打击后,李昭德就遭遇了困境。在六道使事件之后,...
· 除了老子外还有其他这四位消失的名人
在中国现代漫长的史书长河中,有一些在时期中大放异彩之人,却在最昌盛之时悄悄无踪,今后史书中再也不见他们踪影,这些人终究去了那里?至今还是未解之谜,以至有人脑洞大开的提出他们大概穿越了,固然如许假定有些荒唐,但本着存期近公道的准绳,明天就给各人清点一下这些在史书上忽然消逝的名流。1,老子。起首,不得不提的就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他的许多理念思惟放在明天仍然值得众人沉思,一句【治大国如烹调小鲜】的名句,到明天都遭到天下许多国度推许。传言中老子去官不做,骑着青牛一起西行,途经函谷关的时分,被关令尹留下著书,因而老子写出《道德经》,写完以后持续西行,今后消息全无。史上再也没有关于老子的纪录,去了那里再无人晓得。老子2,西施。事先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害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佳丽西施委曲求全以身救国,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溺爱妃子,惑乱吴宫,利诱吴王。在越王勾践胜利复国以后,...
· 史上最神秘世外奇人:中国古代最牛的老师鬼谷子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清溪隐居着一位世外奇人,据说他一生只下过一次山。此人虽然终年在深山峡谷之中采药修道,未曾直接涉足红尘半步,看似超然于世外,但他却对山下的世事了若指掌。他足不出户,但他却有能力把天下运筹于深山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一举手一抬足,足可惊天动地,这是因为他是历史上最牛的老师,培养出了四个牛气冲天的学生。假如没有这位名师和他的四位高徒的精彩表演,春秋战国的历史将会黯然失色,诸子百家的争鸣也会索然乏味!这位历史上最神秘的世外奇人就是鬼谷子,他原名王诩,号玄嶶子。他是横跨多学科多门派的旷世奇才。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兵圣,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他为王禅师。鬼谷子着有《鬼谷子》一书,此书是谋略学开山的经典之作,由于鬼谷子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异类,他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观,讲求名利与进取,它同儒家所宣扬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历代学者对《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