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有关于药王孙思邈的故事有哪些 他的传奇故事是什么样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0
转发:0
评论:0
有关于药王孙思邈的故事有哪些他的传奇故事是什么样的,药王孙思邈的传奇故事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

  药王孙思邈的传奇故事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这件中国明代木雕,收藏于中国医史博物馆,上面雕刻了黄帝、伏羲、神农及孙思邈,当时很多人家里都供奉这样的雕像,孙思邈是中国唐代的名医,被后世称为药王,他写的《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著作,但作为一代名医,孙思邈一开始并不敢把当医生作为自己的理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孙思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读过书,但是并未进入仕途,他把入仕的愿望寄托在了天资聪颖的儿子身上,由于家庭窘迫,再加上孙思邈自幼体弱多病,孙家的日子越过越紧,懂事的孙思邈觉得愧对父母,同时他看到亲戚邻里有人生病也大多没钱看病,于是萌生了长大后学医的念头,但他又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孙思邈暗暗发誓,即使做不了医生,也要精通医学业余时间给人看病,孙思邈在完成私塾课业后,常常会偷着找一些医药书籍来读,每次他都将借来的一书整册抄录,烂熟于心,除父亲外,家里人并不反对孙思邈学医,有时候家里的姐妹生病,都让孙思邈诊治,这样孙思邈大受鼓舞,他对医药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医术也大有长进,因为一件突发的事情,改变了孙思邈父亲的想法。

  一天孙思邈的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突然跌坐在地上,脖子硬挺,脸色青紫,全身盗汗不止,连话也说不出来,村里的人都没有见过这种病没人敢治,孙母急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见此情景,孙思邈跑到母亲身边,低声说父亲得的是什么病?以及医术上所记载的药方,孙母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立即去药铺买药,药熬好后给孙父喝下,孙父服药后觉得喉部滋润,发音顺畅,脸色也渐渐正常,他从此改变了要求儿子走仕途的想法同意孙思邈学医,孙父嘱咐儿子,以后若给人看病,需要把病人当成自己家人一样对待,孙思邈激动的连连点头,孙思邈的医德医风非常高尚,对待病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富贵贫贱、不分时间地点,认认真真的给病人看病,全心全意的为病人服务,所以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有的医学院校就把它作为医生行医的一个准则,甚至作为校训,所以对后世医德医风,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楷模。

  孙思邈求医的道路漫长而艰辛,而他始终保持着行医救人的初心不断学习,不断摸索,最终成名,越来越多的人找他看病,唐太宗李世民听完孙思邈的名声,也特地召她到宫中来为皇后看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古书记载,唐贞观年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理完朝政后留下大臣徐懋公问道,长孙皇后怀胎十个多月不能分娩,现在又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太医无能为力,这该如何是好?徐懋功看着一脸愁容的皇帝说道,臣早听说民间有位叫孙思邈的名医,疑难杂症一经他手都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以臣之见还是召他入宫为娘娘诊治,唐太宗听后表示赞同,立即下令找孙思邈入宫,孙思邈入宫后,唐太宗迫不及待的召见了他,并请他立刻为长孙皇后看病,这时陪同诊治的太医们可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如果孙思邈一旦为皇后治好病,皇上就会重用孙思邈,就直接威胁到太医们的地位,为了阻止孙思邈为皇后看病,太医们联合上奏,孙思邈地位低下,不能让他接近皇后凤体,正当唐太宗犹豫的时候,孙思邈自告奋勇说,我可以悬丝诊脉,唐太宗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孙思邈于是让宫女取来一根红线,自己握着一端,另一端让宫女系在皇后的右手腕上,孙思邈坐在窗外的桌子旁,开始为皇后诊脉,他捏着丝线不一会儿便说,已经了解了皇后娘娘的病情,虽说孙思邈医术高超,但他真的能悬丝诊脉吗?当时正在焦急等待的唐太宗,询问孙思邈该如何诊治,孙思邈答道,只需要在皇后娘娘左手上扎一针就能分娩,再吃上几副汤药就会逐渐痊愈,唐太宗大喜,他命孙思邈即可给皇后扎针,果不其然,皇后很快顺利分娩,专家说,并不能通过一根丝线来诊脉,那孙思邈是如何得知皇后病情的呢?

  原来孙思邈在悬丝诊脉前,已经像服侍皇后的几个宫女详细询问了皇后的病情,又要来了太医所开的处方,掌握了不少情况,孙思邈在悬丝诊脉的时候,其实想的是如何开药方,唐太宗看着刚出生的皇子非常高兴,亲自在宫中设宴款待孙思邈,想让他留在宫中掌管太医院,而孙思邈却婉言谢绝了唐太宗的提议,孙思邈是道德非常高尚的人,它应该是解除天下人的疾苦为己任,他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既不追求荣华富贵也不愿意专职为某一个人服务,所以他拒绝了唐太宗的要求,到民间去行医,这应该说是个非道德思想非常高尚的人,唐太宗也能理解,所以也没勉强他。

  孙思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都有求必应,深为百姓崇敬,这件收藏于中国医史博物馆的三皇及孙思邈木雕像雕刻于中国明代,把孙思邈与黄帝、伏羲、神农雕刻在一起,当时很多人家里都会供奉这样的雕像,这足以看出孙思邈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孙思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难以检索,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该书系统总结了唐初以前的医学成就,第一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其中《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成为中医伦理学的基础,总论是各科临床施治,包括妇科三卷,儿科一卷,五官科一卷,内科十五卷,外科三卷,另外还有解毒急救,食治养生,脉学及针灸学的内容,孙思邈认为人类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往往能救人一命,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

  孙思邈医术医德名扬天下,很多人都会慕名前来找他看病或拜师学医,据史书记载,初唐文学家卢照邻因患疾病找孙思邈医治,后来竟然拜孙思邈为师,他还帮助孙思邈写成了另一部著名的医书《千金翼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673年,30多岁的卢照邻染了麻风病,他头发稀疏,脸上长满毒疮,四处寻医无人愿意收治,卢照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孙思邈,看着面前的卢照邻,孙思邈便知道了病因,他让卢照邻留下接受治疗,卢照邻被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所折服,坚持要把孙思邈为师,孙思邈觉得卢照邻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实在不忍心将他拒之门外便没有推辞,收下了这位弟子,一天卢照邻坐在院子里望着眼前的梨树闷不做声,孙思邈走过去,问他有什么心事,卢照邻说道,我身患恶疾,就像这棵生了病的梨树,前些日子我写了篇文章,取名《病梨树赋》,请老师过目,孙思邈读后摇头说道,你对疾病太悲观了,要放宽心,这样病才能早些好起来。

  卢照邻在恩师的耐心指导下,心胸渐渐变得开阔起来,不久后,他帮助师傅孙思邈写成了另一部著名的医书,《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在写完了《千金药方》之后,又经过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千金药方》加以补充,一共分了十三卷,大家可以想象三十卷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他这里边的内容特别是其中把养生和临床结合治疗起来来研究防病治病,对后世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公元682年,百岁老人孙思邈去世,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我们将其故乡陕西省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还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孙思邈所写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后人广泛印行,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著作。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有关于宝廷的故事有哪些最著名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宝廷的故事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的文坛上,有两个满族八旗子弟的身影。他们一是词苑霸主纳兰性德,二是诗坛领袖宝廷。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宝廷的故事。宝廷,爱新觉罗氏,字少溪,出生于1840年,属于满洲镶蓝旗。宝廷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郑亲王直系后裔,是不折不扣的宗室子弟。对于自己的出身,宝廷是很感自豪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咏怀七古》::“大清策勋封诸王,赫赫郑邸威名扬。文功武烈耀史册,祖宗累代流芬芳。”我们知道,清朝“马上得天下”,凭武功建国,写诗作文从来就不是清朝八旗子弟的特长。可是,宝廷一家偏偏是诗书世家。宝廷父亲常禄考取过进士,儿子寿富考取过进士,他自己,也在1868年那年考取了进士。一门祖孙三进士,也算难得的佳话了。宝廷考中进士后,点了翰林,步入官场。此后,他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讲、浙江省乡试副考官、翰林院侍读、...
·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孙思邈千金方有何贡献
孙思邈的简介里有道士之称,但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医药学家。孙思邈少年时期还是体弱多病的,但是后来接触到了许多医书后,渐渐的也掌握了其中的深邃,成为全国闻名的医生。药王孙思邈的故事有哪些?还有孙思邈的著作《千金方》有何特殊贡献吗?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在古代民间孙思邈的传奇故事有很多,比如“龙宫方”就是讲孙思邈用衣服与牧换救下了一条小蛇,然后医治好蛇的创口后就将它放生了。结果一天一个白衣少年见到孙思邈后就下跪拜谢,并将孙思邈带到了龙宫,少年时龙王的儿子,龙王设宴宽带了孙思邈,并将龙宫药方交给了孙思邈,孙思邈写成了《海上方》。孙思邈塑像还有一个故事是孙思邈是第一个发现夜盲症的人,因为古代的时候人们很穷,缺乏营养。许多山里的百姓在百姓视力是正常的,但是到了晚上就看不清楚,孙思邈就让这些来找他医治的人吃动物的肝脏,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夜盲症患者的病症减轻了不少。同时也有家里富贵的人找他看病,夫人很多都有脚气...
· 有关于敏的故事有哪些有关于他的成就及荣誉有哪些
有关于敏的故事有哪些有关于他的成就及荣誉有哪些,人物故事国产土专家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
· 有关于傅以渐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有关于他的典故是什么样的
傅以渐(1609~1665),字于磐,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先后负责明史、太宗实录的纂修工作,太祖、太宗圣训和通鉴的总裁。历史故事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文才盖世,智压群芳,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由于德高望重,深得顺治、康熙二帝的尊崇。后来告老还乡,荣归故里,常替百姓鸣不平,惩恶扬善,百姓个个称颂,无不敬重。且说这年初冬,一连刮了几场北风,草木皆衰,河将封冻。傅以渐吩咐家人,备纹银五十两、被褥四床,欲送给前几天刚结识的棋友赵良堂。家人备齐拿来让他过目,他却不住摇头,示意退下。一旁相陪的虞夫人禁不住问道:“老爷,何故又不相赠了呢?”“夫人有所不知,有所不知。”傅以渐笑而不答。原来,傅以渐与赵良堂并非棋友,只有“半面”之交。那一天,他到清和庙邀慧明法师对弈,棋到残局,傅以渐“老将”被慧明法师的双“车”所制,欲解无方。正在一筹莫展之际,...
· 关于赖汉英的生平故事有哪些?
赖汉英生平赖汉英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结发之妻赖英莲的弟弟,那么具体的赖汉英生平是怎样的呢?赖汉英的姐夫洪秀全雕塑赖汉英出生在清朝广东省花县四角围一个小山村里,他出生那年是1813年。他自小聪明过人,读书学习也好,最开始在广商做生意的同时也行医救人。赖汉英生平的主要事迹还要从金田起义开始说起,1851年,赖汉英和赖文光等几个表兄弟一起参加金田起义,金田起义不仅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枪,也开始了赖汉英的一生戎马。1852年,年仅39岁的赖汉英率领太平军成功攻占南京,时任夏官副丞相。短短一年的时间,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赖汉英也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太平天国初期将领。后来他多次征战,攻下了除南昌之外的江西全境,之后又转战扬州,紧接着被召回天京,负责文化改革的工作,直接参与了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隐居,最后于公元1909年在家乡病逝。赖汉英生平算得上轰轰烈烈,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