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唐的夏天吃什么?古代的冰镇美食欣赏品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59
转发:0
评论:0
大唐的夏天吃什么?古代的冰镇美食欣赏品鉴!,大唐的夏天吃什么?古代的冰镇美食欣赏品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

  大唐的夏天吃什么?古代的冰镇美食欣赏品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冰品虽好,可不要吃撑哦?

  一到夏天,就总想吃喝点凉的东西:冰激凌入口即化,冰沙清凉舒爽,酸梅汤解腻消暑……

  这份对冰冷的享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这是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对清凉可口的“冰镇米酒”的赞叹。

  现在,就让我们坐上冰箱里的时光机,进行一段穿越千年的“冰镇之旅”。

  早在7000年前,宁波的先民就开始面朝大海、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不乏制作精

  上古:冰山上的美酒与果实

  冰,在上古时期,是一种皇家与权力的象征。

  自周代起,就有专门有司掌冰相关事务的官职“凌人”。按《周礼·天官》记载,凌人主掌斩冰、藏冰、启冰、颁冰诸事,带领的团队足有八十多人,而此后历朝历代,都有专门为皇家和官府用冰所设立的官职。

  冰主要被用于祭祀、“颁冰”与冷藏,是当时国家仪礼中的重要角色。藏冰和开启冰窖时,都有专门的祭祀。把冰放入冰窖,要以黑色的公羊与黍米,祭祀司寒之神“玄冥”;开启冰窖时,要献上羔羊与春韭,取出的第一批冰块,则要在太庙祭祀先祖。

  颁冰,是皇室在夏天发的福利。在天气炎热时,皇室会把冰块颁发给各级官员,以表示亲厚,彰显权力。这种制度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改进,一直贯穿了整个古代社会的历史。

  在宋代,每当暑伏,宫廷就会向官员颁发“蜜沙冰”。这种由蜂蜜、豆沙、冰块制成的甜点,颇具有今日刨冰的风采。

  那么,这些冰块从哪里来?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一句诗歌: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这句诗歌,讲挖冰的时节与储存,而挖冰的地点,按《左传》记载,要到“深山穷谷,固阴冱寒”处。只有在这种不见天日,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能保证冰源的纯净。

  按《诗经》记载,人们在十二月的时候去凿冰,在正月的时候把冰放入冰窖。所谓“凌阴”,就是古时候的冰窖。

  直到电冰箱发明之前,古代人储藏冰的手段,就是在地底修筑高而深的冰窖。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陶寺遗址,就发掘出了面积约200平方米,深约9米的凌阴遗迹,还带有坡道、储冰池等构造。可见古人用冰,是一件历史非常悠久的事情。

  最早的夏日冷饮,也是当时诞生的。

  最原始的冰品做法,就是冰镇。

  为了喝到冰镇的饮料和吃到其他冷食,古人专门发明了一件上古“冰箱”——冰鉴。

  这种冰鉴一般由青铜制成,里边放一方壶,呈回字形结构。使用的时候,就在中间倒酒,然后在四周放入冰块,让酒降温。

  屈原诗云:“清馨冻饮,不啜役只。”,可见这种清凉馨香的冰镇美酒,仆役是没有资格饮用的。说明在当时,冰镇饮品是一种奢侈且高贵的享受。

  建安十九年,曹操在邺城以北建造了冰井台,“有屋四百五十间,上有冰室。”,兼具游乐和藏冰的作用。

  曹丕就曾留下“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的记载。可以想象,每逢酷暑,曹操父子在台上避暑,享用冰镇瓜果的场景。

  由此可见,早年能享用冰品的,不是皇室,就是大贵族。直到盛唐时节,这座高高在上的“冰山”,才稍微有点融化,衍化出更丰富的冰品种类。

  梦回长安:从“冰激凌”到冷面

  在唐代,夏日的冰品逐步从皇家贵族的私享,一步步向民间“融化”。但由于冰价奇高,它依然是达官贵人专属的享受。

  “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只有像白居易这样享誉京都的大诗人才能“论筐取之,不复偿价”。这些虽然是五代冯贽的笔记体小说《云仙散录》里夸张的记述,但足见当时冰块的矜贵。

  在当时,就有专门用于宴会的高级冰品——酥山。当时著名的炫富手段之一,就是在宴会上现场制作这么一座冰、奶、糖铸成的山峦。

  “酥”,类似今天的奶油。唐代因为与北方民族融合的关系,牛、羊的奶油制品盛行。奶油,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引入了冰品的制作。

  制作酥山,需要将奶油加热至半融化,然后“素手淋沥”,用手抓起奶油,滴淋在冰盘上,然后端入冰窖冷藏。工艺高明者,可以滴淋出山峦形状,所以被称为“酥山”。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上,就有两名侍女捧着装有类似“酥山”的盘子。

  唐代王泠然专门为酥山写了《苏和山赋》,其中有一句是“味兼金房之密(蜜)”,可见酥山里还要加入蜜糖来增加风味。这种奶油、蜜糖、冰混合的做法,又有“非固非絺;触皓齿而便消。”的丝滑口感,堪称是今日冰激凌的雏形了!

  冰品不但是当时宴会的明珠,也是文人墨客夏日的趣味。唐代诗人唐彦谦就写“碧碗敲冰分蔗浆”,敲冰分冰,调制冷饮,一气呵成。

  著名诗人杜甫,是一位夏日的吃冰专家。他留下了“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以冰饮衬出爽脆小菜,更显夏日清凉。此外,他还对一种长安美食念念不忘,并称赞它“碧鲜俱照箸”、“经齿冷于雪。”

  这就是“槐叶冷淘”,它本是唐代宫廷的消夏特供食品,后来制作方法传入民间:采青槐嫩叶捣汁和面,做成细面条,煮熟后放入冰水中浸漂,然后伴油冷藏。食用时再加时鲜蔬菜与作料调味,入口清新适人。

  这种夏日冷面,后世一直有人传承改进。宋人就用甘菊磨粉,制成了“甘菊冷淘。”明清时期,也有徐渭在槐叶初绿的时令,制作冷淘的记载。

  唐代末期,冰块的储藏与制取不再是皇家专属。当时已记载有卖冰的商人,自认为奇货可居,哄抬冰价,结果等到冰都化了也无人问津。可见当时已有私人冰窖出现。

  冰块的人工制取技术也开始成形,《杜阳杂编》就记载了利用不同气压影响水的沸腾,从而吸热造冰的技术。此外,唐末开始制作火药,也发现硝石加水可以吸热制冰,这是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

  无论如何,冰块从此开始成为平民百姓的夏日享受。

  市井人家,冰凉一夏

  宋代,是一个商业空前发达的朝代,也是冰品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期。

  在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这样的繁华大都市里,自然少不了应季冰品的身影。

  文人笔记《东京梦华录》里,夜市小贩会售卖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等甜点。

  这里所谓的冰雪冷元子,就是黄豆粉加糖后搓成小团,再加冰水制成的甜品,算是北宋风行的冷饮。

  等到了南宋,冷饮冰品更为丰富,可见此时市民吃冰,已颇为常见。据《梦粱录》、《武林旧事》等描写南宋风貌的笔记记载,当时市面上小贩售卖的冰品就有:雪泡梅花酒、白醪凉水、雪泡豆儿水,甘豆汤、冰雪荔枝膏等。夜市中售卖的果汁类冰品饮品已多达数十种。

  等到了金代,人们为了追求细腻的口感,甚至在蜜糖调制的冰水中加入珍珠粉。制作出美味与奢华并重的冰饮。

  元代时,加入奶油,果酱的冰品成为主流,成为今天冰激凌的先声。探险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中以羡慕的语气说道:“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

  明清时代,冰窖数量剧增,清代就有国家冰窖、官府自用冰窖与民用冰窖之分。冰品的形态愈发多元,价格也非常亲民。

  清·严缁生《忆京都词》云:“冰果登筵凉沁齿,三钱买得水晶山。”可见当时用冰行业非常发达,冰品也成为京都居民非常普遍的享受。

  这首诗里提到的“冰果”,就是清代的著名冰品,尤其以宫廷制法讲究:需要甜瓜、藕、百合、莲子、桂圆、葡萄干、鲜核桃、山药等新鲜果蔬。甜瓜去籽和藕切片,葡萄干要浸蜜,鲜核桃要去嫩皮并浇葡萄汁……工序繁复,味道也鲜美无比。

  当时的冰品多与水果结合,并在制作工序上下了心思:比如熬制西瓜汁至粘稠,然后冰镇凝结的“琥珀糕”;用甜杏汁加糖、牛乳冷冻成的“杏酪”;在冰盘上铺上藕、菱角、杏仁、核桃再配上甜瓜、蜜桃,最后切成薄片的“什锦冰盘”。

  老北京走街串巷卖冷饮的人,也是装备齐全,他们都手拿名叫“冰盏儿”的黄铜碗型响器,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当时所售卖的冰品有冰镇酸梅汤、什锦水果冰盘,由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等等。暑夜胡同里清圆浏亮的“泠泠”声,与“冰激儿的淋,雪花儿的酪!”的叫卖声,那是独属于老北京的夏日声音。

  《燕京岁时记》中曾排出当年北京的“四大冰食佳品”,“一是酸梅汤,二是西瓜汁,三是杏仁豆腐,四是什锦盘,均以冰镇之。

  可见清末民初冷饮界的霸主,就是鼎鼎大名的冰镇酸梅汤。

  酸梅汤配方源自中药,《本草纲目》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以乌梅加冰糖熬煮,再加入桂花、玫瑰等增香,用冰水调制,就是一碗酸甜消暑的酸梅汤了。

  这道汤最初是由清代宫廷改良,后来传入民间。清朝末年时开在琉璃厂的“信远斋”、与开在前门大街的“九龙斋”,均是著名的酸梅汤店。“九龙斋”制作淡汤,味道清醇,汤色浅黄;“信远斋”则制作浓汤,色如琥珀,香气浓厚。二者均颇受当时的文人墨客喜爱。

  著名作家梁实秋就是“信远斋”的骨灰粉丝,他不但喝酸梅汤,还要写成文章,把酸梅汤和可口可乐对比,发出为何酸梅汤不能“制成罐头,全国售卖”的感慨。

  这份感慨在今天终于化成了真实。本是皇家特饮的酸梅汤,在今天,真的藉由老字号们的复兴与民间的传播,出现在各种夏日的餐桌上,真正成了夏天消暑的“国民饮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冬至要吃什么?冬至的传统美食大全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12月21~23日,又称为冬节、压岁等。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更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节日,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所以我国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冬肥年瘦”的说法,也因此形成了很多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上。冬至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传统食物,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冬至各地要吃什么。豆腐“老南京”在冬至这天要开始喝鸡汤进补,还要吃豆腐。豆腐做法也有很多,比如青菜烧豆腐、大葱炖豆腐、大肠烧豆腐等。为何要在冬至吃豆腐?这里面也有“说头”:民间有要想富,吃豆腐的说法,同时青菜豆腐还有保平安的寓意。关于吃豆腐在过去和现在还有不一样的地方。以前老南京有种说法叫“葱煎豆腐烧大肠”,说的是当时吃豆腐还要配上葱和大肠,这样油水丰富,能够满足物质匮乏时期人们的需求。又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但是现在老百姓一般都是只烧青菜豆腐,既不油腻,又有“青菜豆腐保...
· 重阳节吃什么好重阳节的传统美食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原意为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名称最早见载于三国时代,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每个节日里的美食各有特色、各有讲究,那么,重阳节有哪些传统美食呢?重阳节吃什么?重阳糕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这也就是后世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的秋祭习俗渊源。糕在汉语中谐音“高”,糕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被俗称为“老人节”,江南地区的人们喜欢送上一砧软糯又不黏牙的重阳糕给长辈,以表孝心。因为江南重阳糕不同于北方的花糕...
· 古代官制品鉴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
· 古代官制品鉴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
· 古代也有冰镇饮料,古代的冰块是哪儿来的呢?
每当酷热的夏季来临时,古人是用什么方法降温和降暑的呢?没有空调和风扇,又没有冰柜和冰箱的情况下,他们在夏季用的冰是哪来的呢?我国春秋时期就有了冰镇米酒,就是在米酒当中加点冰,喝了凉爽可口,还可以降暑。到了唐代,人们把冰放到木桶里,然后在上面撒上盐,再把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冰上面,再插上小木棍,等蔗糖水凝固了以后就可以吃了,这可能就最早的冰棍制作方法了吧。宋代时,冰制的食品、饮料就更加丰富了,当时的冷饮有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汤、雪泡豆水等冰制食品。元代的游牧民族在夏天就给牛奶里加点冰块变成冰奶,后来又给加了冰块的牛奶里在加点果酱、蜜饯、果脯,吃起来就更加可口了,很像现在的冰激凌。以上是古人用食物解暑的方法,下面我们再看看古人用的空调是什么样子的。汉代时的皇宫里就已经有了空调房,那时叫清凉殿,里面的床是用石头做的,旁边还放一些冰块儿,仆人就对着冰块扇扇子,把凉风扇到主人那边去,这就是最早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