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时候还没有普通话 古人交流到底用什么方言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0
转发:0
评论:0
古时候还没有普通话古人交流到底用什么方言呢,古代交流用什么语言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

  古代交流用什么语言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其实中国古代根本没有通用普通话,完全是因时代而使用不同的方言。

  现代人去了解历史,也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阅读文献,另外一种则是观看影视剧,虽然说的时隔千年,地域也不同,但我们依然能够凭借着这两种方式去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思想,这就是文字的功劳。其实中国古代根本没有通用普通话,完全是因时代而使用不同的方言。

  一说到文字,我们就要说到一个人物,那就是秦始皇,他将战国时期的古文字统一,以小篆作为官方的文字。虽然说不同地方的人会使用不同的方言,但使用的文字是一样的,所以也更容易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使用的肯定还是口头交流,虽然说地大物博,但正是因为河流山川阻隔了人们的交往,聚落也正在河流山川之间形成,所以使得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会有口音上面的差别,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方言。

  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是有着普通话的存在,所以人们交流起来,只要使用普通话,一切都没什么问题,但古代却不存在着普通话,那古人又是怎么交流的呢。据说古代人们把普通话称之为雅言,一般是以国都的方言为标准普通话。

  除了西周之外,夏商周都把都城设在河南,所以当时所用的普通话也就是河南话。当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之后,洛邑的方言也就成了雅言。所以当时孔子去讲学的时候,用的不是山东话,反而是河南话。

  来到秦朝,都城在咸阳,所以雅言便换成了关中话,到了西汉,都城在长安,所以雅言则是陕西话,东汉的时候都城在洛阳,雅言则是河南话,并且汉朝时期,普通话还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是通语和正音。

  三国之后,西晋的都城设在洛阳,所以洛阳方言自然又一次的成为了雅言。东晋时期,都城在建康,也就是南京,士大夫在南迁之后,虽然说口里面说的还是洛阳方言,不过当地人却说的是吴语,所以二者合在一起,被人们称之为吴音。

  隋朝定都长安,雅言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正音,后来唐朝又延续了隋朝的制度,所以隋唐时期的国语被人们称之为汉音。在元朝灭掉宋朝之后,因为元朝都是蒙古人,所以他们便用蒙古语作为国语。

  而在明朝建立后,都城又设在了南京,所以便以南京官话作为标准语。都城迁到北京之后,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从南京来的,所以当时北京官话的使用者比较少,反而是南京官话的使用者比较多。历史延续清朝,依然有很多人使用南京官话,不过到了中后期,北京官话终于占据了主流,一直到了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有统一的“普通话”吗?古人是怎么交流的?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方言,甚至可能同个地区,不同村落的人的说话语调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为了方便交流,我们在工作上以及与人交流过程中都是使用普通话的,那么古代有统一的“普通话”吗?古人是怎么交流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的时候,就有最早的官话了,也就是“雅言”,在《论语》中有讲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思就是说孔子在诵读《诗经》、《尚书》和主持典礼的时候,都是用“雅言”,还有在各个诸侯国的弟子沟通以及在游历各个诸侯国的时候,也是通过雅言进行交流的。不过也有语言学家指出,在上古时期的时候,“雅”和“夏”是想通的,而所谓的雅言是夏朝人流传下来的,流行于黄河、洛水一带的语言,所以在夏商周时期,一般诸侯国也都是讲雅言的。后来秦统一六国之后,当时的官话就是采用秦朝国都的“关中话”。到了西汉时期,先是采用了“关中话”,不过后来东汉迁都洛阳后,他们的官话也变...
· 古代护城河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古人会花重金去修建呢
护城河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经常观看古装剧的朋友肯定知道无论是哪个朝代,城墙外面都会修建一条护城河,顾名思义,这是用来守护这个国家的,然而挖护城河所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为何古人还要坚持这么做呢?究竟是为什么?实际上护城河的作用除了能够在敌军进攻的过程中延缓一定时间,还有一个大作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那就是挖出来的一部分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上,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去拉土,而且还剩下了不少的运费。另外护城河里的水还可以供城内的民众所使用,再加上古代经常会发生洪涝灾害,有了护城河后,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灾难的发生,起到水利工程的作用。所以说一般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会第一时间安排护城河的建造,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工程在古人的眼中是有多么重要,当然无论有什么其他的小作用,增强防御能力还是最为重要的。
· 古时候的城墙到底是什么做的为何能屹立不倒呢
古代城墙为何屹立不倒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国与国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战争不断。古代战争不同于现代战争,古代的战争无非就是攻城略地。一个城池用来守卫自己的最有利武器就是坚固的城墙。我们常说的城池,池指的是护城河,而城指的就是用来防御敌人的城墙。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墙的坚固程度就显得特别重要,甚至关乎整座城池的人的生死存亡。古代城墙在我国从古代保留到现在的城墙有很多,其中有名的就有南京的明城墙、西安的明城墙等。今天我们就以南京城墙为例,分析一下古代城墙坚不可摧的原因。据小编查到的资料,南京城墙在朱元璋在位时开始修建,为了保卫首都南京的安全,朱元璋不惜动用了用来修建皇宫的费用。共计调动29万民工,累计用砖3.6亿块,耗时26年之久,最终才修建完成。南京城墙至今已经超过600年,依旧坚不可摧,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朱元璋第一条原因就...
· 古代也有“普通话”:古代普通话是什么呢?
近日,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普通话研究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区别于现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中国古代也有着独特的标准音。官话是最早的“普通话”么?网络配图汉语方言纷繁复杂,自古已然。慎在《说文解字》里就说过:“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根据西汉扬雄所著《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的记载,汉初的方言大致已有十来种。方言太多,还差别很大,于是人们需要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大多数人可以交流的语言。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语”,即通用的语言。扬雄的《方言》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并与方言对应。不过,这种通用的语言实际比“通语”这个概念要早得多,各个历史时期通语的具体称谓也不一样。夏商周时期的通语叫什么指什么,现在已不可考。先秦时期的通语叫“雅言”,《论语·述而第七》里说:“子所雅言,《诗》、《书》、《礼》,皆雅言也。”不过,这里所说的雅言,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书面语。到了秦汉时期,多...
· 古时候没有普通话出现那么皇帝上朝时是怎么听懂方言的
还不知道:皇帝上朝都说什么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朝堂之上皇帝正襟危坐,朝堂之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臣。皇帝一声:“启奏!”,如果下面方言声一片,且不论这些方言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些方言让皇帝头大是一定的。历史上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事,惟有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读训谕,审判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工晓乎?”雍正就想了个主意——开办“官话培训学校”,他让福建、广东两省督抚重金悬赏会说“官话”的人,在各省教语言,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建立“正音书院”(纠正读音)。另外,对科考人员例如:童生、秀才、举人们,规定8年内学不好官话,免考!这是要和官位前途挂钩呀,所以雍正一声令下,全国纷纷学习,普通百姓闲暇之余,也都在效仿学习“普通话”。据史书记载,秦朝时期,嬴政向广东岭南地区迁徙大量的中原人,登记在册的将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