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平时说话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的全部都是文言文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9
转发:0
评论:0
古代平时说话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的全部都是文言文吗,古人说话用文言文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

  古人说话用文言文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起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刊登都是采用新式标点符号的白话文。从此之后,我们的文学创作开始使用白话。而古书上的记载,留下的历史,基本上都是文言文,不管是人物对话也好,还是事情的记载,都是文言文,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平时说话也是用文言文吗?

  答案肯定不是的,古人说话与现在说话其实区别不大,最多是一些现代的词语古代没有罢了,哪怕是朝堂之上的大官虽然在庙堂之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但他们在私下交流也是说的大白话。古代人们受教育率很低,十个人里有一次认字的就不错了,一百个人里只有三四个“先生”,老百姓不懂文言文,说的都是方言型白话文,为了能使的朝廷的政令不出现误解,官员们都是用一种通用的口音来当作官话和官腔,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所以古人说的话也是白话,也就是说一套写一套。比如雍正就特别爱用白话写朱批:“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给封疆大吏年羹尧的朱批:“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的到。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再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下的抗倭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是不是有些难以置信?

  要知道文言文的发明,是伴随着书写文字而出现的,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书写是用来记录口语,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人,或者是自己心目中的神灵,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会用一些比较重要的不容易损坏的书写载体,那么这个成本就上去了,所以中国人发明了文言文这个东西,是在表达清楚含义的前提下,对口语进行省略变形。要注意文言文的发明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一点点堆积而成,在时代上要比文字慢一点,但不会慢太多。

  同时文言文的出现也可能是由于发声器官进化不到位。语音出现在文字之前,实际中你会发现有这个音但不一定能对应着字。由此推断,字是从语音里脱胎出来的。早期发声器官进化不到位,能使用的音节比较少,所以对应的字少。音节发音比较模糊,所以一个字会对应很多个意思。再一个就是审美的需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翻译成白话就没有了诗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意境,这画面,必须用文言文。

  另外古人最早是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是把文字书写在竹简上。龟甲、竹简等作为文字的载体,不仅原材料贵重而且制作复杂,因此必须将松散的口语大白话凝炼成以单字词为主的文言文,目的是在有限的书写空间里用最少的字词尽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不过,即使是古人的白话,在我们如今依旧是不太懂的,因为白话文是一直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啊,要想了解古人,还是要学好文言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古时候的人说话真的是文言文交流吗?
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花费时期和精力的事业。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教育更是成为了贵族特有的特权。即使到了清朝晚期,甚至是民国,中国依然有大量的文盲人口存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为之付出大量的财富和精力。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终日劳作,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哪儿还有余力去学习呢?另外,作为思想控制的一个手段,教育历来也被当政者认为是愚民政策的重要一环,他们特地限制了平民教育的发展。所以孔子之所以伟大,并非是说他写下了《春秋》,而是它开辟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但是孔子所收的弟子,尽管号称平民,但是他们依然也是没落的王公贵族。因为孔子虽然不收学费,但是当时也有一个说法,叫做“束脩”,意思就是要上学,还要给老师背一些肉干、肉脯之类的礼物。连饭都吃不饱,还能吃得起肉,你看这样的家庭肯定就不是等闲之辈了吧!(至圣先师孔子)那么从古到今那么多的文盲人口,他们的日常交流是怎么做的呢?难...
· 古代将军的实力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的可以以一敌百吗
还不知道:古代将军实力如何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在看古装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将军能够从敌方的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不管有多少士兵都无法阻挡他们。项羽,冉闵,杨再兴等这些猛将都有斩杀上百名士兵的记录,如果在现实的古代战场上,将军真的能够以一敌百吗?影视剧中的那些猛将都是有夸张成分的,比如轻功,能够飞墙走壁,那都是假的,最多也就是比一般人要跳得高一点,跑得快一点。说到武功也就是力气大一些,比如关羽手中拿的青龙偃月刀,不仅是很长而且是很重,一般人拿在手中挥不动。古代的将军有一些祖祖辈辈都是从军的,在小时候就在军营接受残酷的训练,力气会比一般人大得多,长大后也会拥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还有一些就是在军营中从士兵做起的,经过了很多次战争之后,由于很强悍的战斗力被慢慢的提升为将军的。不管是怎么当上将军的,至少有一点就是他们力气和实战经验都要比一般士兵强很多。最重...
· 古代太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真的各个都会武功吗
还不知道:古代太监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这样的武侠世界中,太监都是会武功的。越是在宫中职位高的太监,其武功越高。那么古代太监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影视中的太监)我认为,古代的太监,其身体也许比较硬朗,但绝对不会是武功高强之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古代的太监没有机会习武。中国古代是一个祖宗崇拜的国度,传宗接代的观念十分强烈。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讲的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重要性。而太监显然是不可能有后人的。所以古代的家庭,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儿子变成太监,把他送入宫中。由此可见,古代的太监,应该都是出生于贫困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是没有机会习武的。填饱肚子都忙不赢,哪有时间把精力花在习武上。再说了,就是想习武,也没钱请师傅教啊。其二,古代太监不准习武。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中,皇帝的安全问题,是...
· 古代炼丹术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炼丹术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炼丹求仙成神仙,这是中国古代众多帝王的终极梦想。神秘的东方炼丹术,不仅酝酿了后来影响世界的火药,更包涵了许多让现代社会难以理解的技术方式。道教飞仙东汉时期,道教开始在中国基层社会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社会上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以羽化登仙、长生不死为最高目的,这是它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宗教信仰之处。在求仙思想的指引下,炼制金丹大药——“外丹”的金丹派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图/关于金丹道的修炼图景魏晋南北朝之际最为有名的炼丹教当属南朝梁的陶弘景。他曾经进行过多种烧炼实验,并为梁武帝炼过丹药。据《南史·隐逸传·陶弘景传》:“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梁武帝给他提供了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在他的著作《本草经集注》中,陶弘景提出...
· 古代太平盛世到底是什么样的盛世是否就是太平时代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平盛世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的盛世是否就是太平时代?是的!回答正确,加10分。因为太平,才有盛世。这是历史的规律。太平既是盛世的原因之一,又是盛世的成果之一。太平与盛世是共生的。不错,“太平”,是个美好的词组,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太平——社会平安、安宁。盛世——兴盛的时代。“太平”总是与“盛世”密不可分。翻阅史书,用“太平”做年号的封建君王不少,有吴国的会稽王、梁国的梁敬帝、辽国的圣宗。北魏的太武帝、宋代的宋太宗的年号也有“太平”二字,号为“太平真君”、“太平兴国”。1851年,洪秀全等领导的起义,也曾建国号为“太平天国”。此外,全国各地以“太平”做地名者也不在少数,比如太平县、太平乡、太平街等。只不过,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如今这些老地名已慢慢消失了。或许只有一个名字永恒不变——医院的“太平间”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从取“太平”为年号到以“太平”做地名,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