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朝时期的人是怎么过年的 和现代比有什么区别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5
转发:0
评论:0
汉朝时期的人是怎么过年的和现代比有什么区别呢,汉朝时期是怎么过年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

  汉朝时期是怎么过年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到中国文化,汉代永远是个绕不过去的朝代。很多中华文化的符号都与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过年也是一样。

  在早期的夏朝制定的夏历中,一年是以正月为开始的。但商朝就改了,改成以十二月为一年之初,到周朝又往前推进了一个月,变成十一起为一年之始。汉初沿用秦制,秦朝认为自己是水德,把每年的开始定。一直到汉武帝时,着手“改正朔易服色”,将一岁之首改回到元月。

  当时没有春节这个称呼。春节这个名称是民国之后的事情。在汉朝时,正月初一这个日子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等。而过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全家一起祭拜祖先了。但现代春节的很多习俗,在当时已经开始出现了。

  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每年到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供上糖瓜,寓意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说不出坏话。灶王爷和糖瓜都是后来的产物,但祭灶神则在先秦就已经开始了。

  灶神负责创造食物,在古代可是一位重要的神灵。先秦时在每年的十二月末就有“腊祭”,除了祭祀祖先之外,还包括了五祀:灶神、门神、行神、户神和土神(中雷)。但灶王爷上天的传说始见于晋朝,汉朝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大扫除

  旧时习俗,每年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而根据《吕氏春秋》,这个习俗在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了。尧舜过于遥远,但至少说明先秦就已经有了年前大扫除的习俗。

  在年前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重要仪式举行,是寄托了我们希望在新一年中“除旧布新”的美好愿望。扫出去的不只是尘土,还有旧一年中所有不好的和不顺利的。时至如今,进入现代社会,虽然腊月二十四很多时候不放假,但大多数家庭还要找时间进行彻底的扫除,也是希望来年能够更好。

  年夜饭

  年夜饭来源于古代祭祀。年末年初之时,全家一起祭拜祖先是汉代过年的必选项。古代都是大家族,真正团圆在一起并不容易,而这时则是为数不多最有可能齐全的时刻。

  祭祀完毕,除了供品之外,全家团聚吃的一餐饭也是一年中最丰富的一餐。只不过吃的东西和现代的不同。现在过年必备的饺子,要到东汉末年才由医圣张仲景发明。而馄饨这个名字是到唐朝才有的。很多地方过年吃年糕,这是起于宋盛于明的食品……

  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的最早记载就是出现在汉朝。当时不叫压岁钱,叫厌胜钱或压胜钱。只是这种钱不是真正的货币,而是一种纪念币或游戏币。它的正面通常是一些吉祥话,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等,背面则一般是吉祥图案,如龙凤、龟蛇、星辰等。它不能作为真正的钱币,只是作为一种“吉祥辟邪”的饰品佩戴在身上。

  压岁钱的习俗一直保持到今天,只是其中的意味早已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拜年

  东汉的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就记载:正旦那天祭祀完,子妇曾孙都各自用椒酒和柏酒向家长敬酒。大家举杯祝寿,一片欢乐……

  事实上在汉代,拜年分三种。首先是向逝去的祖先拜年,其次是向一家之长拜年。第三种是同辈亲朋相互问候,不知是不是庆祝对方没有被年兽吃掉?如果是官员,新年的朝贺更是头等大事,即便不去见皇帝,新年伊始向自己的长官到贺也是必要的。

  近十年,每每听到朋友们说年味儿淡了。禁放鞭炮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宋朝之前也没有鞭炮这回事。只是我们忙碌的现代人,渐渐将过年退化成了一个假期,一个仪式。缺少了对传统的敬畏,只求形似不求根源,以现代科技的发达,过年这些事儿,坐在沙发里,下几个APP,拜年话、压岁钱这些手指动动就行了,就是年夜饭,你要是点一批丰盛的外卖也没人拦得住。只是这年味儿,自然是越来越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状元有什么样的待遇和特权呢跟现代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古代的状元和现代状元,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隋朝之后,民国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对大多数人来讲,光宗耀祖的唯一办法就是榜上有名,只要能中个举人,都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著名的小说片段范进中举,就讲述了范进在长时间的考试之后,中了举人,直接疯癫至死的情形。更不要提前三甲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状元榜眼跟探花。如今的高考,有说某某市状元的,有说某某省状元的,当然,也有全国状元的。而在古代,状元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全国的第一,那么其他地区的第一被称为什么呢?乡里的第一名叫做解元,所有上榜的叫做举人。各省的举人被叫到都城参加笔试,第一名叫做会元,所有上榜的叫做贡士。全部的贡士进入大殿参加皇上的面试,第一名叫做状元,所有上榜的叫做进士。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科举的层次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隋朝的时候,科举制诞生,但是第一个状元却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因为科举制刚设立的那些年,题出的都非常难。...
· 古人是如何过中元节的和现在比有什么区别呢
古人是怎么过中元节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元节始于古代,沿袭至今,中元节普度是现在最主要的过节方式。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过中元节的呢,是比现在更加隆重呢还是仪式等更少一点?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古代的人是怎么过中元节的,和现在相比会怎样。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南方三省的中元节习俗宋初的时候,中元节与元宵节一样,也要四处张灯,以显示节日之隆,此习俗在宋太宗登基后被废止。到了南宋,中元节的前几天,市井店肆就开始售卖纸制的鞋靴、头巾帽子、五彩衣服,供人们焚烧献给亡灵。享祀时,人们用桑叶来铺衬桌面,用葛黍苗、麻苗、粟苗做成的麻谷窠儿系在桌子脚上,寓意为用收成来敬告祖先。中元节的前一天,人们在寺庙前方的广场上竖立起一根数丈高的竹竿,顶端系一盏灯笼,名为“灯篙”。此为公众性质的祭祀。民间传说,灯篙上的灯笼点亮之后,散布于各处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
· 古代人是如何取名的?跟现代比,有什么区别?
自古以来,取名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小谱给大家讲讲,古代是如何取名的!古代贤哲尹文子说过: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验名。这就是说,观察辨别事物、人物必先定名而后才可以成事。荀子也曾说:”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意思是说:名有完善之名,平易好懂而不被人误解之名,可以说是好名。为了起一个好名,年轻的父母总要翻开厚厚的辞海、辞源,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试图为自己的宝贝起个好名字,正如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所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要取好名,首先要名正,名正才能言顺。宋代大名士苏洵,曾为其兄正名而专门写下一篇典范之作,题目是《仲兄字文甫说》。苏洵的仲兄(二哥)名叫苏涣,字公群。苏洵读《易经》之后认为仲兄之名字不妥,建议用”文甫”来取代”公群”。苏洵在文章中论述人生哲理,倾注了他的人生信念,是一篇笔力雄健的正名之作。如果名字不正,言传则不顺有时还会留下笑柄,贻笑大方。明朝熹宗时大宦...
· 古代仵作是现代的法医吗?仵作和法医有什么区别?
古代仵作是现代的法医吗?仵作和法医有什么区别?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很多电视剧里面,为了查清楚一个案子,要从尸体上入手,古装剧中会出现仵作,现代剧中会出现法医,从作用上来看,仵作和法医似乎都是检查尸体,然后判断这个人的死因、死亡时间、身体特征等情况,以便查案。所以会给很多人造成一种印象,那就是古代的仵作和现代的法医其实是一样的。事实当真如此吗?先来看看仵作的概念。在古代,仵作最早是战国后期的“令史”,他们是专门带人检查尸体或者活体的一群人,后来汉朝时期,法医学检验已经盛行,而且对于人员也有安排,每个县大概有一到三个仵作,他们还有工钱,隋唐时期出现“仵作”一词,负责殡葬业,宋朝宋慈的洗冤录更是成为这一行业的必备参考书。虽然在查案的时候,仵作至关重要,但是毕竟是和死人打交道,而且古代人封建思想很重,所以从一开始一直到清朝之前,仵作一直都是社会地位很低的贱民所担任,尤其是他...
· 元明清时期的服饰风格是什么样的?和现代有什么区别?
时代发展的不同,服饰和各种生活习俗也会不同。元明清三朝有两个朝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风格也和历朝代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元、明、清三朝的服饰风格。元朝:蒙古人风格强烈以长袍为主元朝并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仍保持其生活习俗,但同时又受汉族的影响,服饰日趋华丽。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种,夏服有15种。这个时期的妇女也穿长袍,而汉族妇女则以襦裙为主。由於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影响,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辫发和髡发,其特徵是先用刀剃开两道直线,脑後头发全部剃去,左右两侧留出辫发或随意散落披肩。明朝:沿袭唐宋服饰以袍衫为主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而官员则以「补服」为常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