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时候黄河这么难治理 历史上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1
转发:0
评论:0
古时候黄河这么难治理历史上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呢,还不知道:古代是怎么治理黄河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

  还不知道:古代是怎么治理黄河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有关黄河的治理最早的一次记录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大禹治水”而其中的过程更是熟悉: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鲧因为动用了皇帝的息壤来治理黄河而被治罪。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自古治理黄河的办法就不是不断地提高堤坝的高度而是疏通河道。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黄河治理的难度可以用一句古话看出来: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元朝末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黄河治理上,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

  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古代对黄河治理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四次

  1:东汉王景治河主要措施:修高堤坝、修整分洪道2:元代贾鲁治和主要措施:疏、塞并举,疏南道,塞北道、使黄河改流经南故道3:明代潘季驯治河主要措施:巩固堤坝、缩窄河道、加快水速以冲走河沙、修筑分洪区4:清代靳辅与陈潢的治河主要措施:大体沿袭潘季驯的方法,统一了浚淤和筑堤、提出减少下行泥沙。

  黄河决堤有多可怕?真实版的洪水猛兽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发生了一场大暴雨。黄河干流潼关至小浪底河段出现千年来的最高洪水位。这次洪水是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性暴雨形成。这次洪水,根据沿河古代遗物和洪水淤沙调查,均可说明1843年洪水位至少是千年来最高者,它的重现期可视为千年一遇。在洪水调查中,黄河潼关至小浪底河段两岸居民对这次洪水灾害的记忆极为深刻,并有许多歌谣流传至今。如“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了太阳渡,捎带万锦滩”等。

  据当时河南巡抚鄂顺安润七月八日奏折称:“又据、陕州、新安、渑池、武陟、郑州、荥泽等州县禀报,该州县地居中河九堡之上游,因七月十四等日黄水陡涨二丈有余,满溢出槽,以致沿河民房田禾均被冲损……现已报到,被洪水浸淹者共二十三州县,被雨水淹浸者共十七州县,淹及城垣者共七县,汜水、陈留二县情形为最重。洪水下泄至中牟,将原已在农历六月溃决夺溜的口门又复冲宽至360丈(约1000余米),大量洪水均由中牟口门向东南漫流,经贾鲁河入涡河、大沙河夺淮归洪泽湖。被淹范围包括河南、安徽境内西起扶沟、西华,东至通许、太康、鹿邑、亳州,南至洪泽湖。”

  黄河夺淮入海

  黄河夺淮指的是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再度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此后黄河大致以山东济水(古代山东大清河乃济水,并非今天大清河)河道为入海口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景:东汉崛起的大功臣,还成功治理黄河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倘若说起治水这件事情,大家都会想到大禹,想到上古时期那个带领中原百姓存活下来的伟大人物。但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治水能力突出的人并不仅仅只有大禹,还有一位名为王景之人。王景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此人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王景的祖辈王仲好道术,以善观天象知名,而王景也继承了祖辈的兴趣,特别喜欢天文数术之学。到了永平(公元58—76年)初年之时,有人向汉明帝推荐王景,称其有治水的才能。于是乎,王景获得了配合王吴疏通河道的机会。在这一次的治水过程中,王景提出了“流法,水乃不复为害”的建议,并为王吴所采用的,最终成功治理了水患。其中,“流法”指的是在渠旁设立的滚水堰,可控制渠内水位,从而保护渠堤安全。到了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为水患所忧,因此召见了王景。王景全面分析了河汴情形,应对精辟,让明帝...
· 贾鲁治理黄河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很多人都不了解贾鲁是怎样治理黄河的?期间遇到过什么困难?进来了解一下吧!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贾鲁是元朝的著名的大臣,在治理水患上面有很高的成就。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儒家的教授,后来又被选作成为了户部的主事。在后来又奉旨为编辑辽国,金国和宋国的历史。在贾鲁担任了中书省的检察官后,就根据当时社会上面发生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后来元惠宗就派贾鲁为行都水监。贾鲁在接受任务了之后,就根据当时的水情描绘出了详细的治水的图纸,并且还提出了两个治理水患的方案。后来元惠帝在看了贾鲁提出的两个方案之后,就采用了第二个方案。在公元一三五一年的时候,贾鲁因为功绩很好,就被任命为了工部的尚书,并且还是治理河患的总管理者。但是因为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不幸去世了,当年只有五十七岁。下面就带着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贾鲁治理水灾的事情。在一三四四年的五月份,黄河水决堤。河水在山东等地冲破了河堤冲向了平原,当时在...
· 王景:成功治理黄河使其多年不泛滥,却是东汉崛起的大功臣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他生于平壤,却是东汉崛起的大功臣,成功治理黄河使其多年不泛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倘若说起治水这件事情,大家都会想到大禹,想到上古时期那个带领中原百姓存活下来的伟大人物。但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治水能力突出的人并不仅仅只有大禹,还有一位名为王景之人。王景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此人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王景的祖辈王仲好道术,以善观天象知名,而王景也继承了祖辈的兴趣,特别喜欢天文数术之学。到了永平(公元58—76年)初年之时,有人向汉明帝推荐王景,称其有治水的才能。于是乎,王景获得了配合王吴疏通河道的机会。在这一次的治水过程中,王景提出了“流法,水乃不复为害”的建议,并为王吴所采用的,最终成功治理了水患。其中,“流法”指的是在渠旁设立的滚水堰,可控制渠内水位,从而保护渠堤安全。到了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为水患所...
· 为什么古时候媒婆的形象都非常丑陋呢历史上有没有长得漂亮的呢
古代媒婆的形象为何那么丑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节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候,如果你还是单身青年,那么在春节回家的时候有没有被催婚,被逼着相亲呢?你有没有遇到一群三姑六婆围绕在你身边问这问那,让你有种被口水淹没的感觉?这群三姑六婆就是我们所说的媒婆,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的职业女性啊!媒婆是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的、为年轻人们牵线搭桥、建立婚姻的人。媒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孟子都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媒婆在媒婆这职业在古代起源很早,在《诗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可以说在周代媒婆就已经是婚姻不可或缺的角色了。而且在后来的朝代的礼制和法律中还规定婚姻必须有媒妁之言,否则是不作数的,是不被认可的。在我国之前的礼制中标准的婚姻要经过纳采,还有问名、纳吉、以及纳征、请期、最后亲迎六个环节...
· 这个姓氏想取个好听的名字怎么这么难呢
说起姓氏,恐怕中国可以称的上世界上姓氏最多的一个国家,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单《百家姓》记载的姓氏就多达数百多种,但是在《百家姓》中,中国很多的稀少姓氏并没有记载在内,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十分稀有的姓氏,此姓氏可以称的上是最难起名字的一个姓氏,它究竟是怎么呢?操,这个姓氏是在中国姓氏中是十分罕见的,关于操姓的起源,历史上存在着许多的说法,其中说服力最强也是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操姓源于东汉末年的曹姓,更准确的说操姓应该是曹操的后代,据说在司马昭建立西晋后,为了巩固政权,就开始大量的曹操子孙,曹操的后代为了躲避司马昭的追杀,从中原一路逃到当今的江西省波阳县,曹操的后代怕自己的身份暴露,所以纷纷改名换姓,改姓操,所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操、曹不能通婚的习俗,因为两者本是一家人。由于操这个字在汉语中的含义不雅,起名字实在是太困难,起什么名字都不好听,所以在之后的数百年里,操姓的后代有很多都已经改回了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