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国新君越杀功臣就越强 而六国却无限衰弱呢
还不知道:秦国越杀功臣为何越强大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都离不开人才的因素。
战国时期,更为如此。
战国纷争三百多年,有才之士数不胜数,特别是战国七雄,几乎每个诸侯国都曾天降大才,区别只是有些诸侯国完美地利用了人才,即使没有也会创造条件引进人才,而有些则是亲手把人才送给了别的国家而已。
作为统一华夏的秦国,它的强大和山东士子对秦国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当然,这里的山东并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一座山的东面,这座山叫做崤山,山的西边是秦国地盘,山的东面就是其余诸侯的地盘了。
如果你对这座山的位置有点模糊,那我们就说这座山附近的一个关,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函谷关,所以,崤山和函谷关又被称为秦国的天险和门户。
我们言归正传,进入战国时期的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就特别注重引进人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秦始皇嬴政统一华夏,中间历经七八代人,都未曾动摇过,秦国也在这些山东士子的贡献下,愈发强大。
但是这些人却有一个共同的下场,那就是没有人能在秦国善终。
这是因为新君继位杀前代功臣是惯例,那么为何秦国越杀越强,六国却无限衰弱?
秦国新君继位后必做的1件事是什么?当属斩杀或驱逐前代功臣无疑!
秦惠文王车裂了功臣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曾在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当中庶子,也就是类似丞相府管家的小吏,公叔痤也知晓商鞅非池中之物,但是怕他会抢了自己的饭碗,一直到他死的时候,才推荐给魏惠王,但是却没有得到重用。
我们现在想想也是,一个年过花甲即将要死的人对魏惠王语无伦次地说,我死后,我的大管家可以当魏国的丞相,别说魏王不信,换了其他人也都不会相信,所以魏王不重用商鞅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了公叔痤身上。
就这样商鞅去了秦国,这下可了不得了,因为商鞅在秦国彻底发光发热了,可以说他是大秦帝国的奠基人,商鞅变法持续的时间太久,影响力也惊人,可以说没有商鞅的变法,就没有强大的秦国,他是秦孝公时代一手遮天的人物,秦孝公也几乎把整个秦国都交到了他的手上。
但是,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惠文王一继位就把商鞅给车裂了,并且灭了商鞅满门,但商鞅虽死,商法犹在,秦国并没有废除商鞅的法令,这也是秦国得以继续强大的原因。
秦武王驱逐了功臣张仪。
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同样经过辗转反侧之后来到了秦国,这时候秦国是秦惠文王时期,山东六国也看到了秦国的威胁,纷纷想要通过合纵来抗衡秦国。
张仪被称为战国第一大忽悠,这嘴皮子可不是盖的,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战国时期的外交上可抵千军万马,纵横捭阖,游刃有余,通过一张嘴,把山东六国合纵抗秦扭转为连横亲秦。
张仪的连横政策对正在崛起的秦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秦国虽经历了商鞅变法,但是还不足以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山东六国的联合,可以说张仪为秦国争取了深入变法的时间。
但是,秦惠文王死后,他的儿子秦武王继位,觉得张仪此人太会忽悠不靠谱,就想着把他给杀掉,张仪也不傻,找个借口就逃了,与其说张仪是自己走的,不如说是被秦武王驱逐的。
秦昭襄王驱逐了功臣甘茂。
甘茂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秦武王的得力干将,也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曾经和魏章一起平定了汉中,后来又打了一场载入史册的战争,宜阳之战。
在秦武王时期,甘茂出将入相,可以说是秦武王之下第一人,奈何秦武王英年早逝,甘茂的好日子也随着秦武王的生命结束了,秦武王死后继位的是秦昭襄王,甘茂虽然战功赫赫,但还是被谗言所毁,终究被驱逐出了秦国。
秦昭襄王这位仁兄,真的活得太久了,整整活了74年,在位就50余年,这就导致了他的儿子秦孝文王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个老头子了,仅仅在位一年也就死了。
但秦昭襄王却把他儿子该干的事情都干完了,那就是清算了两位泰山级别的人物,一个是白起,一个是范雎。
秦王政诛杀了功臣吕不韦。
秦孝文王死后继位的是秦庄襄王,说这个名字很多人好像不熟悉,但要是说赢异人、嬴子楚,亦或者是嬴政的老爸,很多人就会比较熟悉了。
虽然秦庄襄王在位的时间也非常短,但他不像秦孝文王一样,因为他给他的儿子留了一个大才,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战国时期卫国人,奇货可居的投资换来了几十年的声名赫赫,可谓无人能及。
只是可惜,一代奇才吕不韦也逃脱不了不得善终的宿命,秦王政小的时候,虽然拿这位仲父无可奈何,但是一旦自己亲政,立即就拿吕不韦开刀,借着嫪毐乱政,顺道把吕不韦也给处理了。
单单剥夺了吕不韦的权力和把他打发到封地还不能罢休,最后一杯毒酒赐死吕不韦才算了事。
飞鱼说:
秦国新君继位后必做的1件事是什么?当属斩杀或驱逐前代功臣无疑,无一例外,虽然这些功臣自身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导致他们不得善终最根本的原因这不是这些,而是新君对这些功臣的忌惮。
这些外籍功臣,在他们父辈那一代都积攒了一定的人脉和权力,已经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即使他们兢兢业业,不犯一点错误,这些新君还是会找到诛杀他们的理由,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是这个道理。
新君继位杀前代功臣是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改朝换代后通用惯例,那为何秦国越杀越强,六国却无限衰弱?最根本的原因是秦国诛杀或者驱逐了前代功臣之后,会很快找到适合秦国发展的大能之人,但是六国却不行。
秦国从六国之中源源不断地吸引人才为已所用,也决定了它在战国时期会越来越强,一段时期内,能扭转历史的人也是凤毛麟角,秦国从别国挖来了大才,而别的国家又挖不走秦国的大才,这样一加一减,已经不是数量的加减那么简单了,而是演变成了彻彻底底的质变。
所以,单从人才这方面而言,秦国攻灭六国早已初现倪端,对此,您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