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对洞房如此的重视 那么洞房是怎么来的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3
转发:0
评论:0
古人对洞房如此的重视那么洞房是怎么来的呢,还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洞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还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洞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代社会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事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那个时候,男人都为此一生努力。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代人对洞房是有多重视: 那洞房是怎么来的呢?

  “洞房”一词出现很早,不过最初并不是指结婚的新房。据说,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曾赋了一首《长门赋》,描述了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武帝许诺朝往而暮来,于是苦苦等待。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君王幸临,于是她独自徘徊,只好“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里的洞房就不是指新人完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而又豪华的居室。直到中唐以后,洞房才渐渐引申为新婚婚房。

  我们就来说一下古代社会是怎么洞房的?洞房的流程是什么?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有一系列的仪俗。诸如:坐帐,亦称“坐福”,即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边,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女人一头。

  撒帐,这项仪俗是指亲朋在新人入洞房以后,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怀中,撒向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撒帐的仪俗始于汉代。一般所撒物品是常见的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男孩女孩“花搭着生”。

  吃“子孙饺子”的仪俗。旧时北京的子孙饺子是由女家包好带来的,由男家煮熟。吃子孙饺子的时候,照例要有一群孩子在窗外问“生不生?”娶亲太太或新郎回答“生!”或者干脆把饺子煮得半生不熟,让新娘自己说“生”。这叫“讨口彩”,是早生孩子的吉兆。

  古代婚礼有同牢合卺的仪俗: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同吃一份牲牢。牲牢本来多是用于祭祀的,指整牛、猪、羊。古时同牢在新房进行,新郎脸向东,新娘面向西,一起吃牲牢,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之人。后世团圆饭和同牢仪俗基本相同。

  一起喝酒则叫“合卺”(卺是由同一个瓜、瓠等分剖两半儿做成的瓢)。同牢、合卺在后世已发展为吃团圆饭、喝交杯酒。交杯酒也叫交心酒、合欢酒、合婚酒、卯颜酒等。

  与同牢、合卺同样表示成婚的还有“结发”(一称合髻)。结发本来指束发,后来把元配夫妻称作结发夫妻。结发本来不是婚礼的仪俗,后来演化出婚礼结发的仪注,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绺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作信物的。

  到这里,洞房的流程才算结束。古代社会洞房还是有很多的讲究的,有些太过于繁琐。但直到今天,有一些流程还一直在使用。比如喝交杯酒等。然而,现在年轻人多举行西式婚礼,这些流程也就无从谈起。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洞房 的来历 ?
“洞房”的来历?“洞房”的来历很久以前,人们习惯地把新人完婚的新房称作“洞房”。古人就“洞房”咏诗的佳作也不胜牧举。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君子有所思行》中咏道:“甲等高闼,洞房结阿阁。”北周瘐信有“三和咏舞诗”诗曰:“洞房花烛明,舞馀双燕轻。”唐朝诗人宋庆馀在《近试张水部》诗中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更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句。可见,“洞房”美称的由来己很久。但何时何谓将新房称作“洞房”呢?相传,远古时期,陶唐氏尧称王不久。非常关心放牧人的生活。有一天他亲临牧区问苦,忽然传来一般幽香,远处有一位漂亮的女子手执火种飘然而来,。尧王惊呆了,问牧民才知是鹿仙女,从此尧王食不甘味,一心惦着仙女,决计下山寻仙。尧王带领四个大臣访仙于晋南“仙洞沟”,久觅不得。忽见一俏丽梅花鹿悠然从姑射仙洞走来,尧王知是仙女,便迎了上前去,正要接见时,一条大蟒突然窜出,直...
· 为什么古人管婚房叫做洞房古代洞房都是什么样的
一说到古代,我们就会有很多好奇的事物,比如说他们煮饭是怎么煮的,平时都吃些什么之类的。再比如说小编就一直很好奇他们为什么管新婚男女的婚房叫做洞房,这在各种古装电视剧或者小说里都是很常见的,这个习俗也算是保留了下来,就好像什么春节和中秋节一样都一样存在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呢,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下为什么古人管婚房叫做洞房的原因。其实在整个封建时代,这个婚嫁的习俗已经基本定型了,就是什么三拜高堂啦,还有必须穿红色啦,摆酒席啦,这都是至今都流行的。发展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喜欢复古形式的人都喜欢在结婚的时候照那种古时候的照片,而且就在现在还有“闹洞房”这个词儿,这就意味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多么深厚啊,也代表着我国人民将这些传统文化都完好无损的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那既然整个封建时代都存在这个结婚入洞房这一词儿,那这个词儿到底是什么时候起流传到我国古代的呢?原来这一词儿是从上古时期就存在...
· 洞房的来历啊?
过去,在一个村里,住着个叫新郎的小伙子,他独自一人,三间草房,靠开饭铺过日子。新郎很有肚才,三里五乡的人有了什么难事都找他。他在自家门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年。”有三个皮匠去赶庙会,这一天路过新娘的家门,看见“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在年”的木牌子,感到稀罕。一个皮匠说:“口气不小,进去看看。”他们三人进门往里一走,新郎赶紧出来迎接,礼貌地说:“三位老兄,来来来,屋里坐。”他又搬凳子又倒茶,一阵忙活:“三位老兄,有嘛事?”“没事,我们路过门口,见牌子上写得挺文明,想请你办件事,不知能不能办到?”“让人让到底,送人送到家。你们有嘛事,尽管说吧。”大皮匠说:“我想要太阳大的一个馍。”二皮匠说:“我想要海大的一瓮油。”三皮匠说:“给我织路那么长的一匹布。”新郎听了哈哈大笑:“三位老兄,得多长时间?”三人一商量,嗯,时间不有太长,夜长梦多,就说:“三天就要。”说完三人走了...
· 为何古人如此重视祭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活动,它不仅承载着对祖先的怀念,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重视祭祖的原因。一、寻根问祖祭祖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祖先崇拜。在农耕社会,人们认为祖先能够保佑家族兴旺、五谷丰登。通过祭祖,不仅能够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还能寻根问祖,了解家族的历史与传承。二、家族团结在古代社会,家族是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之一。祭祖不仅是对先人的纪念,更是家族成员团聚的时刻。通过共同参与祭祖活动,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家族的团结与和睦。三、道德教育祭祖活动还承载着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讲述祖先的事迹,弘扬家族美德,教育后代尊老爱幼、诚信守礼。这种代代相传的家族文化,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作用。四、历史传承家谱与族谱是祭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记录了家族的历史变迁与血脉延续,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家谱,了解家...
· 古代军队对后勤如此的重视那么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行军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现代战争中,军队的后勤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可见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其实古代军队没有条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行。特别是远征时,实在不行杀马凑合吃,两军交战双方必互有损伤,有些军队就是靠“以战养战”,特别是古代蒙古军队,就是这种典型。说到蒙古军队,就要提一下古代军队黑暗的一面。其实古代军队的食物远不是我们所想像的普通食物,那些文化不高的古代武夫,什么都可以吃,如果战胜了敌人,没有了粮食就掠夺,甚至会吃敌人的尸体。否则,以古代时期那薄弱的补给线,根本就无法支撑起一支数十万人的军队远征时所需的口粮。所以古代军队打仗,平民百姓都会躲之不及,将其称为“兵灾”。在我国古代,其实军队还是算是比较有军纪的。吃饭这一环也是治军的一部分,那时带兵打仗一出战就是万八千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