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元朝朝廷花钱赈灾,老百姓不感谢还造反,真实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7
转发:0
评论:0
元朝朝廷花钱赈灾,老百姓不感谢还造反,真实原因是什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元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我们前面提到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元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一、

  我们前面提到的黄河决口,灾民遍地,由于决口迟迟无法愈合,灾难也就迟迟无法消除。对于元朝统治者来讲,死点汉人,对他们影响不大,但是死多了,毕竟不忍,就算是一个汉人性命等价于一头毛驴,那也是条命啊。蒙古人那点文化,决定了他们的眼光,不管是征服蒙古其他部落,亦或者欧亚大陆,他们都把征服的人当做自己的财产对待,不然不会官方刻意分个四等人出来。

  而此时黄河两岸的财产不停流失,统治者必然心疼,心疼过后,就得亡羊补牢,也就是得治水啊。

  其实放在任何一个朝廷,这种事情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治水,而老百姓也乐于治水,就算是因为治水而死,也总比淹死、饿死要强的多。

  但是问题也来了,治水是应该治,关键是派谁来治呢?

  按照常理,治水的主力应该是朝廷,治水的人以军队为主,翻翻二十四史,正儿八经的朝廷都会这么做。

  比如北宋时期,泗水和汴河发洪水,任谅任当地的转运使,立马调动周边的军队抗洪赈灾:

  “谅亲部卒筑堤,徙民就高,赈以米粟。”

  比如1892年天津洪涝灾害,淮军将领卫汝贵带领2000名战士连夜挖沟泄洪,拯救老百姓。

  元朝统治者再荒淫无度,也必然懂得这个道理,就算他们翻阅前朝的历史,按葫芦画瓢也知道得赈灾,可是一定要军队赈灾吗?

  二、

  要知道灾民需要粮食和银两安置,军队去治河又得花粮食和银两,为什么不让灾民自己去赈灾呢,这样岂不是省了一半的粮食和银两?

  “脱脱”丞相自认为比汉人聪明,不然汉人为什么被蒙古人统治呢?他把想法跟“铁锅”皇帝一说,皇帝也很高兴,此招妙哉,不愧是“贤相”啊,花一半的钱,干两样,妙!

  这就是对汉家文化学术不精的后果,只学到了皮毛,没有学到精髓。但凡好好翻翻历史书,看一下汉人有没有这样赈过灾,再好好琢磨一下,“脱脱”丞相也不会出这么个损招。

  就算是放在现在社会,赈灾的主力仍然是军队,决不能让老百姓自己救自己,那样,没得救!

  后来的元朝统治者确实也想不明白,我们好心花钱、送粮让你们治水,都是为了你们好,你们怎么还反了呢?

  是啊,为什么这么好的事,老百姓要反呢?

  其实老百姓自古都很老实的,就算是穷,就算是没饭吃,就算乞讨,下跪,宁可饿死,也很少会想到造反。

  可是如果把一群这样的人弄到一起,他们可就不是他们了,想想最近什么港发生的事,不就是一群人吃饱了没事干,走到大街上闲逛,最后一激动,干出点冲动的事吗。往身边讲,比如现在的工厂,如果招工一个地方的人多了,一样会闹事,他们可不管谁对谁错,难管的很。这玩意放在过去是一样一样的,你把干草分开放,你用心点都不一定点的着,要是都堆在一起,你不小心扔块石头,就有可能燎原……

  红巾军起义说白了,就是这么回事,毕竟着火三要素中的氧气和可燃物准备好了啊,此时就差点火源了。

  三、

  难道元朝朝廷都是蒙古人当官,为什么汉人官员不提醒一下呢?

  提醒?那真是高估了他们,当年蒙古人打败南宋,那些投降的汉人没少使力。此时这些汉人官员跟当年投降的那些人是一样一样的。

  他们想的可不是什么家国情怀,就算有,也只有一个“家”,他自己的“家”!历朝历代因为贪污赈灾款杀了多少官员,想必不用我说,数不胜数,这种官员就盼着闹灾弄点钱呢,更何况还是官场更加腐败的元朝。

  “铁锅”皇帝把银子拿给“脱脱”丞相,“脱脱”丞相再把银子拿给户部,户部下发到省里,省里再到府、州、县,层层盘剥,到了老百姓手中,毛都没啦。

  朝廷你赈灾不用军队也就罢了,老百姓也认,毕竟自己救自己嘛,可是你光让干活不给饭吃,那就是你不地道了。

  不满情绪在蔓延,韩山童和刘福通就利用人们这种不满,传播这么一句口号“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最后真挖出一个一只眼的石人,难道是天意?

  当然不是,这是人为,韩山童他们提前埋起来的,于是一些胆大的真就造反了。这本来就是小风波,不至于席卷全国,而且老百姓也不过是反当地的官员,不是针对朝廷来的,毕竟不给他们饭吃的是当地官员。

  可惜当地官员不管那一套,马上上报谋反,朝廷呢,也不好好查查老百姓反的真正原因,就是武力蛮横。

  四、

  但是事情还不至于变得那么糟,毕竟黄河大堤上老实巴交的老百姓还有很多,但是要知道,人与人的命价格是不一样的。其实不仅元朝,后来的明朝也是这样,比如杀一个蒙古人或女真人赏30两银子,倭寇50两,造反的少数民族人民10两,造反的内地人民3两,杀普通老百姓,不仅没钱拿,说不定还得赔一头驴。

  蒙古军队不是白来的,得立功领赏啊,就这么几个起义军显然是不够分的。于是凡是说过“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话的都当起义军看待,杀。再后来,凡是听说过,甚至当着你的面念一句这句话,只要面露异色,杀!再后来,管你是不是起义军,杀!

  于是越杀越多,越多越杀,到最后老百姓是当不成了,也当不成元军,留下的只剩一条路,既然你们都说是起义军,那就是起义军了。

  面对越杀越多的情况,元朝统治者开始觉得不对劲,也醒过味来了,敢情是地方官太腐败导致的起义,于是矛头又对准地方官员。

  地方官员也怕啊,但是显然技高一筹,懂得借力打力,他们随之摇身一变,自己成起义军了,还撺掇身边的起义军,真不是我们腐败造成的,是朝廷造成的,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决定的,外族统治我们就是这么一个下场!

  后来朱元璋之后,为什么对官员恨之入骨,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因,这些官员太精了,跟他们讲道理根本讲不通,也就只有“流氓”能治这些人。

  五、

  难道说用军队赈灾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可以说,要安全的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些国家赈灾时军队都带着枪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暴乱。既然是赈灾,必然要深入灾区,军队赈灾的同时,能树立朝廷良好的赈灾形象,还可以稳定一下当地治安,同时也对一些想趁火打劫的人起到威慑作用。

  其次,军队是有军纪的,言出必行,统一行动,战斗力又强,后勤也有保障,工作效率要大大提升。

  难道当地官员不会克扣军队的钱粮?

  那他们也得敢啊?拿枪的会怕穿鞋的?再说,军队的开支都是军队特殊流程,根本不会经过地方官的手。当兵的军饷是固定的,没听说敢明目张胆克扣的,即使有,也不过是100人队伍报110人,吃空饷罢了。也就是说,军队来赈灾,吃私贪污的情况要好一些,也不敢拖欠军饷。比如我们看《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为了保证军需,甚至可以抄大臣的家的,真实历史也是如此。

  朱元璋当年回到皇觉寺的时候,正是这个时候,天下大乱,到处都是起义军。朱元璋此时还没有想过造反,要是他骨子里有造反的基因,早在父母饿死的时候就该反了,显然他不是这种人。

  正所谓躺着也中枪,朱元璋再怎么躲,也躲不过命运啊,偏偏这时候他的小伙伴汤和给来了封信,就这么不凑巧,还被别人发现了。汤和此时已经是郭子兴下面红巾军的一个千夫长,跟反贼通信,这是死罪啊。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先是找到小伙伴周德兴算了一卦,这个卦真邪乎,是留在庙中大凶、继续流浪大凶、参加官军大凶,没别的选,只能投奔起义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科举屡试不第,后来起兵造反竟还破坏了朝廷统治根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黄巢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中国的古代,也同样有一个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就是科举制。科举制存在的1000多年历史中,它不仅对中国历史同样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如笔者要给大家说的这个人,就是因为科举考试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他就是唐朝末年起义军的领袖黄巢。黄巢是那一种能文能武的全才,他的家族中以贩卖私盐为生,从一出生开始,黄巢就是一个富二代。从小就非常聪慧的黄巢也十分的有才气,他在5岁的时候就可以吟诗作对。不过在古代,重农抑商的社会现状非常严重,黄巢自认为像祖辈一样贩卖私盐不是长久之计,他就决定博取一个功名。黄巢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屡试不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不第后赋菊》这首诗,这首诗中有一句流传千古,“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得出黄巢的愤懑和无奈。唐朝统治的晚期,在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巨大变...
· 揭秘徐敬业造反原因真是因为朝廷昏聩无道吗?
徐敬业,唐朝人,因祖上有功,而被李氏唐朝赐姓李,史称李敬业,是唐朝武则天时期公元684年扬州叛乱的主谋,出生年月不详,逝于公元684年,是在叛乱中被部将所杀。图片来源于网络徐敬业,为唐朝开国将领李勣的孙子,父亲李震早亡,因而承袭了祖父的爵位英国公,徐敬业从小才智过人,历任唐朝的太仆少卿、眉州刺史、柳州司马。在武则天改朝改制后,全面掌握政权,于683年因事获罪,被降为柳州司马,心生怨愤,在扬州和一帮官场失意的朋友们聚会,而商量出反叛武则天政权的计划,于是他们一行人以徐敬业为主将,魏思温为军师,唐之奇、骆宾王、李敬猷等人附合,在扬州起兵反武,骆宾王还写了那篇名垂千古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的起义得到了很多对武则天不满的人的响应,特别是山东地区。但是徐敬业以匡复李氏唐朝为名,却也怀私心,想要自己图谋霸业,徐敬业没有听取军师魏思温的意见,做为正义之师,直取东都洛阳,顺应民心,而是听从了薛仲璋...
· 卢绾为什么要造反?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对卢绾那么好,为什么卢绾还要造反?原因很简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卢绾和刘邦是老乡,他们的父辈关系非常好,而且刘邦和卢绾两人是同一天出生,所以这两个人从小关系就很好,长大后又是同学。在刘邦刚造反的时候,卢绾就一直跟随着刘邦,两个人同生死共患难。后来刘邦拿下了沛县,卢绾还是继续的跟着刘邦,直到后面刘邦进入汉中卢绾才被封为将军。卢绾可以说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伴随着刘邦直到他建立了大汉王朝,刘邦自然不会亏待这么一个发小,他的饮食,恩赐都是群臣可望不可及的,但是后来卢绾却造反了。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封了七个异姓王,这七个人为了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兵仙韩信被封楚王,燕王是臧荼,长沙王是吴芮,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彭越是梁王,张耳是赵王,还有韩王信(不是韩信哦)。但是封这些为王是因为他们有功劳,刘邦还想要把卢绾也封为王,但是大臣们都不同意,刘邦只能放弃封王。直到后面燕王造反,刘邦带兵把...
· 魏延为什么造反?三国魏延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导读:诸葛亮打仗喜欢把每个人当棋子使,让你干啥就干啥,别问为什么,魏延能自己思考,每有意见和诸葛不符就顶撞,诸葛估计烦他了。至于最后反叛,是被杨仪小人陷害的,政治上的夺权,根本没有叛变。魏延是个将才。但做事急功近利,向诸葛献计出子午谷出长安就是个例子,这个地方地势险要,这样冒进的打法完全是拿将士的身价性命做赌注。需知北上伐魏是老刘与诸葛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定下来的国家大计,是要从全盘去考虑的。后来造反就为这件事,可见他心里完全没有“君为臣纲”这几个字的,怀有这样的思想很危险。魏延爱护士兵,骁勇善战,也很有军事才能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优点.但是他飞扬跋扈,自高自大,是那种给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的角色。跟同事关系相处得很不好一般人对他是抱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不敢得罪他。但是,至少有两个人不买他的帐,这也造成了他跟这两人的矛盾极度恶化,一个是刘备的宗亲刘琰,一个是诸葛亮的长史杨仪。至于魏延之死,其责任更...
· 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帝国,定都大都(今北京)。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先后消灭金朝、西夏、大理国等政权。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覆亡。1279年经崖山海战后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完全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灭亡的根本因素在于:1、统治集团分裂,政治腐败,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对百姓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军队废弛,奸臣当道。2、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其他民族有不平等待遇,甚至是迫害。这又引起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人民的极大不满,从而纷纷揭竿而起。直接原因:元末,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崩溃,人们面对的不是因自然灾害而死就是被元朝欺压致死。因此许多人怀着拼死一搏的想法选择了起义,或许还有生的希望。此外,元朝等级制度也令百姓极度不满。1351年,刘福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