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内阁加强了皇权,但其实留下了祸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9
转发:0
评论:0
明朝内阁加强了皇权,但其实留下了祸患,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仁、宣时期,内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朝仁、宣时期,内阁制度也确立起来。阁职渐崇。这有个发展过程。朱元璋自废除丞相制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加强,全国政务最后都丛集到他身上。朱元璋即使“昧爽临朝,日宴忘餐”,整天批答处理章奏,也还是忙不过来。而当遇到重大问题时,又无处商量讨论,朱元璋已感到“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90年)九月置“四辅官”,户部尚书范敏荐耆儒王本、杜佑、龚敩、赵民望、吴源等任之。四辅官的任务是“协赞政事”,“刑官议狱,四辅官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但“诸人皆老儒,起田家,惇朴无他长”,不能胜任其职,不久相继致仕。继任的安然,虽“练达庶务”,但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病死,以后就废罢不设。四辅官的设置虽只一年左右,但它说明了朱元璋这个皇帝也需要有人“协赞政事”。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仿效宋朝的制度,“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以礼部尚书刘仲质为华盖殿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铨等为之,辅导太子,秩皆五品。这就是后来内阁制的最早雏形。不过朱元璋“克勤不怠”,重大政务皆“自操威柄”,直到病重弥留之际,仍“临朝决事如故”,因此,这些大学士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只备顾问而已。

  明代内阁制度的基本形成,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即命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从此以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制,成为一个稳定的官僚机构,并且明确规定其职责是“参预机务”。所以从职责和名称来看,明朝的内阁制度,这时已基本形成。

  但当时阁臣的阶秩不高,“各赐五品服”,是中级官员。“其时入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尽管阁臣与皇帝“朝夕左右”,“机密重务悉预闻”,朱棣也曾鼓励解缙等人说:“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但实际上阁臣的权位远远不及尚书,尤其当时的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军国事皆倚办”,“称股肱之任”。蹇义在永乐朝,“数奉命兼理他部事,职务填委,处之裕如”。“(夏)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

  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北巡,命夏原吉“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八年,命夏原吉“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阁臣虽得参预机务,但他们的权力却受到种种限制。他们的建言行事,即使得到皇帝的赞许,在推行中也还会有顾忌。如永乐十七年(1384年)十一月,“学士杨荣疏陈十事,皆指斥府、部、法司积弊。上览之,密谕荣曰:卿言甚当。但侍臣腹心之臣,若进此言,恐群臣相猜疑,不若使御史言之。于是御史邓真疏入奏,众皆请罪,诏诸司即日悛改,怙终者不赦”。所以从这些来看,内阁其实有很大的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明朝的内阁制度怎么分割皇权
明朝的内阁制非常奇特,他与之先前王朝的制度大不相同。在明朝中后期中竟出现了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特例。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朝初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大小事务由殿阁大学士们商讨后将最终方案通过司礼监递交给皇帝批红,最后实施。但此举无意间强化了司礼监与内阁的权利,以至于最后皇帝竟。甚至在李自成请求招降封王时,崇祯皇帝在文臣的反对下都无法做出自己的决策,以至于闯王攻破北京,明朝灭亡。自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出现了近代资产阶级萌芽,苏杭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形式,而出身于富商家庭的士大夫阶层进入内阁,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将税款负担强加到农民身上。从而导致明末各地的农民起义。总的来说,一方面,内阁制度已经成为维护运转的重要支柱,内阁的运转,让皇帝不能再胡来极大的限制了君权。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大胆畅想一下,如果明朝没有灭亡...
· 明朝内阁
历史沿革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由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置中书令。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同年九月,朱元璋设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洪武十五年,再次撤销,而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以辅导太子,品秩为正五品,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建文年间,改大学士为学士,悉数罢免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此后改谨身殿为正心殿,设正心殿学士。明成祖靖难夺位后,召解缙、胡广、杨荣等人直入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度至此建...
· 论明朝的内阁制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封建朝代。内阁制是其中央集权举措中最关键也是与其王朝兴亡相始终的制度,之后的清朝也加以继承并进一步完善改进。内阁制的确立导致了一千多年丞相辅主政治的消亡,他是两千多年封建王朝“不朽性”理念追求的产物。而无论什么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内阁制为明王朝带来了所谓的“稳定”,但也扼杀了冲破封建即成理念,从而走向停滞不前,不断衰落的道路。明朝的内阁制始于洪武,成于永乐(海外学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成于洪熙,即仁宗),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正月以“谋不轨”之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之后,裁撤了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听命于皇上,直接对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太祖进而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但事实证明,中央集权发挥到极致所产生的必然矛盾就是权力的无条件单独享受与个人精力之间的矛盾。洪武皇帝在废相之后,繁重的政务与冗长的...
· 在交流中增强了解在了解中增加认识
在交流中增强了解在了解中增加认识本站讯(世金总会通讯员金标报道)在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时节,为增强东北宗亲对世金总会和福建金氏宗亲会的了解与沟通,促进相互间的理解与支持,2012年1月25日,大连宗亲金国安在世金总会副主席金淑安、金云山陪同下,专程前来福建,拜会世金总会主席金朝水并与秘书长金松会面,同时参加福建金氏宗亲会在莆田举办的新春团拜会和金朝水教育扶贫促进会助学金发放仪式等各项活动。25日晚,金淑安、金云山、金国安宗亲抵达福州后,在下榻的宾馆,金国安宗亲向金松秘书长详细了解世金总会这几年来和福建金氏宗亲会三十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工作经验。金松秘书长也认真聆听了金国安宗亲对世金总会工作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在这之前,金国安宗亲通过对潮汕分会的走访对世金总会有了基本的了解,再通过福州的实地接触,相互坦诚交流,更加深了他对世金总会和福建金氏宗亲会的认识和了解,这对今后东北宗亲工作提供了有效帮助。...
· 司马懿留下了什么祸患?竟困扰隋唐400年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话说三国的时候,各路豪杰争夺了许久,使得天下三分,僵持了许久,结果之后这天下叫司马家给得了去,而这司马家必须要提到的就是司马懿了。他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不仅善谋略,而且还多有奇策,他曾经两次带兵成功地毁掉了诸葛亮的北伐计划,是诸葛孔明颇为忌惮的对手,而且他辅佐了曹家四代君王,后来更是成为了掌控朝政的权臣。虽然他一直为魏国出谋划策,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很不情愿为曹操所驱使的,因为当时曹操当时名声不好而且出身低贱,司马懿则是贵族出身,所以很是瞧不上曹操,后来被曹操用强制手段给立为文学掾,后来他就开始在曹操手下做事,逐渐成为曹操最器重的人。曹操虽然觉得他很有能力,但是一直认为他是一个不甘于人下的人,所以对他很是防备,但是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很好,曹丕也经常帮他求情,之后曹丕继位之后,他便认真辅佐起曹丕,曹丕去世之前,又拜托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