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包绶墓中的歙砚,竟然成了包大人廉洁的有力证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8
转发:0
评论:0
包绶墓中的歙砚,竟然成了包大人廉洁的有力证据!,包绶墓中的歙砚,竟然成了包大人廉洁的有力证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包绶墓中的歙砚,竟然成了包大人廉洁的有力证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包拯被民间称之为包青天,也是历史上清官形象的典型代表。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绝对是清官。但他留下什么证明自己是“清官”证据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73年的春天,安徽省合肥市大兴集双圩镇附近,准备扩建一家大型的钢铁厂,而位于此处的一座千年的包家坟地也需要进行迁移。包家墓地,正是北宋名臣包拯及其后人的大型家族墓葬群在发掘时,专家们找到了一座不起眼的墓葬,该墓的主人名为包绶。包拯一生曾育有三子,大儿子名为包繶,二儿子名为包绶,小儿子名为包綖。大儿子因为疾病过早夭折,而二儿子却被授任为大理评事,继续在朝当官,为国效力。

  在墓室中,专家们发现了为数不多的银器、陶器等陪葬品,但其价值都不是太高。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块不起眼的歙砚,该歙砚高2厘米,长宽不超过20厘米,由长方形砚面与一个椭圆形水池构成。按照常理来说,在宋代的时候,受到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的影响,安徽歙砚的制作工艺尤为繁荣,历来以选材优良、做工精致被列为“四大名砚”之一。

  既然如此,包绶墓土的歙砚必然也是极为精致之作。在将墓室清理完毕后,专家们将发掘出来的文物全部保护起来,并用妥善的方式将运送到博物馆的实验室内。专家们在实验室中对歙砚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该歙砚虽也是出产于安徽,却只是民间手工艺人的粗糙之作,无论是选材还是做工,都难以与“”二字沾边。读到这里,估计有不少读者会感到扫兴,觉得有些大失所望。可是您却想错了,包绶墓中的歙砚虽然做工粗糙,却依然被专家们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别急,我们还是得从包拯的为官作风说起。

  包拯自宋仁宗时期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便踏入了宦海生涯。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读书人科考的目的多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可是包拯却一直坚持着为国为民的志向,秉承着清正廉洁的品格。包拯曾被朝廷派往端州任官三年,端州盛产名砚,号称“端砚”,是专门为朝廷进贡之物。朝廷每年都会在此征收定额的端砚,以前的地方官经常借此机会捞财,将征收数量加以提高,害的百姓们有苦难言。

  自从包拯上任后,他对于朝廷征收的额度严格要求,既不少收一块也绝不多收一块,还减免了当地砚工的劳赋,为端州百姓减轻了很大的压力。包拯于端州在任期间,本可以随手得到最精美的端砚使用,而他却依然用着自己从庐州老家带来的砚台。三年之后包拯任期已满,临行之前,端州百姓夹道相送,还特意制作了一尊“清正廉洁砚”奉上,感激包拯对民众的恩情。却拒绝接受百姓馈赠的砚台。直至上船时,才有百姓偷偷将砚台塞进其包袱内。船行路上,包拯偶然间发现了此砚,听仆人细说前后始末后,他便命人将砚台扔进河中,(将砚台留在了端州境地)坚决不受百姓一毫一缕,由此也传出了包拯“不持一砚归”的美名。

  包拯在临终之前,曾为子孙定下了“为官清正廉洁,若行贪污之事不得入祖坟”的家规,并将全部遗物交给了包绶,在墓土的歙砚正是遗物之一。包绶墓中歙砚的出土,不仅说明了包拯生前的简朴生活,同时也验证了他“不持一砚归”绝对是真的。如果包拯携带会了大量精美的端砚,包绶怎么会用这一尊小小的、普通的,完全不起眼歙砚?这尊歙砚虽价值不高,可是它代表的是一种清正廉洁的精神,是华夏民族五千年来追求的崇高信仰,更是包拯留给后人最有教育意义的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包绶墓志铭
北宋包绶墓志铭,一合两块。志盖呈正方形,长宽各100厘米,厚15.5厘米。盖上阴刻篆书:"宋朝奉郎包公墓志铭"9个字,四周雕饰花边,其中左右两旁阴雕6只仙鹤,翩翩起舞,嬉戏缭绕,翻飞在祥云瑞气之中,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上下两边则阴雕缠枝牡丹,布局巧妙,取姿优美,手法夸张,镌刻精细。志石长91厘米,宽96厘米,厚14厘米,刻文楷书。共32行,满行50个字,约1600个字左右。墓志记载了包绶卒于崇宁四年(1105年)而归葬于政和丙申(1116年)的史实。北宋包绶墓志,1973年4月出土於合肥大兴集双圩大队黄泥坎生产队东北部包氏家族墓群,同墓出土的还有包绶妻文氏墓志铭,两墓志铭均藏安徽省博物馆。1994年5月国家文物委员会专家鉴定组鉴定为一级藏品。藏品号:2:22675。附:包绶墓志铭宋朝奉郎、通判潭州军州事,赐绯鱼袋包公墓志铭中奉大夫、提举兖州岱岳观、咸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休撰...
· 包绶
生平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享年四十七岁。包绶的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但未出世,生母孙氏便被包公打发回娘家,多亏大嫂崔氏知悉孙氏怀有身孕,便背着包公夫妇,私底下不断派人送钱财衣物等到孙家,孙氏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将男孩抱养在自己房里,名为长嫂,实为养母,翌年,在包公六十岁大寿之际崔氏将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妇大喜,遂将此子取名包綖。包公于嘉祐七年过世,宋仁宗亲自前往灵堂吊唁,当仁宗看到灵前的包綖只是个五岁的小娃娃,衣着打扮极其一般,环顾包家摆设也与包公的身份相去甚远,禁不住一阵鼻酸,为了照顾包公后代,赐与包家许多财物,还钦封包绶为太常寺太祝,并记录在案,在开封的丧礼完毕之后,包绶跟着家人,护送著包公的灵柩从开封回到合肥,这以后包綖渐渐的长大,崔氏在官府的协助下请来启蒙老师,教包綖读书识字,并给包綖取了学名包绶。包绶...
· 北宋包绶墓志铭现在在什么地方包绶的墓志铭上写着什么
墓志铭北宋包绶墓志铭,一合两块。志盖呈正方形,长宽各100厘米,厚15.5厘米。盖上阴刻篆书:"宋朝奉郎包公墓志铭"9个字,四周雕饰花边,其中左右两旁阴雕6只仙鹤,翩翩起舞,嬉戏缭绕,翻飞在祥云瑞气之中,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上下两边则阴雕缠枝牡丹,布局巧妙,取姿优美,手法夸张,镌刻精细。志石长91厘米,宽96厘米,厚14厘米,刻文楷书。共32行,满行50个字,约1600个字左右。墓志记载了包绶卒于崇宁四年(1105年)而归葬于政和丙申(1116年)的史实。北宋包绶墓志,1973年4月出土於合肥大兴集双圩大队黄泥坎生产队东北部包氏家族墓群,同墓出土的还有包绶妻文氏墓志铭,两墓志铭均藏安徽省博物馆。1994年5月国家文物委员会专家鉴定组鉴定为一级藏品。藏品号:2:22675。附:包绶墓志铭宋朝奉郎、通判潭州军州事,赐绯鱼袋包公墓志铭中奉大夫、提举兖州岱岳观、咸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 北宋名臣包拯次子包绶简介包绶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包绶,幼名包綖,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享年四十八岁,北宋名臣包拯次子,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但未出世,生母孙氏便被包公打发回娘家,多亏大嫂崔氏知悉孙氏怀有身孕,便背着包公夫妇,私底下不断派人送钱财衣物等到孙家,孙氏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将男孩抱养在自己房里,名为长嫂,实为养母,翌年,在包公六十岁大寿之际崔氏将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妇大喜,遂将此子取名包綖。简介包公逝世时,包绶年仅5岁。宋仁宗到包公府上祭奠包公时,悯之,遗表授公将仕郎、守太常寺太祝。服除,加承奉郎,覃恩转大理评事。未几,太夫人董氏逝世,又为之守孝。服除,又加承事郎,初调官任濠州团练判官,公事郡守严毅,僚属畏惮。公下车奉公守法,倬有盛誉,守爱重之,遂不以势位自居,凡议事必咨公而后决。事有不可行,公则毅然面折,不苟从。其有补于郡事,不可一二数。秩满解官,...
· 包公原来是这样的——包公夫人墓为何被当成包公墓
我们都知道,包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包,次子包绶。包早亡,二十多岁病逝,当时包公还健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特意请假回合肥老家为包选择墓地,选在了大兴集黄泥坎这片坡地上。包公没有将包安葬在坡地最高的位置,因为他是父亲,是长辈,按照我国古代尊卑有序的原则,他自己才应该葬在高处,儿子只能葬在稍稍低一点的地带。所以他为自己预留了一块墓地,也就是后来包公家族墓群中轴线的最北处,那里地势最高,位置最尊。包公去世之后,也确实安葬在那里。包公夫人董氏高寿,在包公之后去世,安葬在包公墓南侧,同样也位于家族墓群中轴线上,位置稍卑于包公墓。包公后人如果有财力,多年后仍然可以将董氏迁葬至包公墓内。但是还没来得及迁葬,北宋就灭亡了。合肥多次成为金国与南宋的重要战场,有时被金兵占领,有时被宋军收复。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第一次攻占合肥。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第二次攻占合肥。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