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陶渊明穷困潦倒时,真的有“童仆侍候”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04
转发:0
评论:0
陶渊明穷困潦倒时,真的有“童仆侍候”吗?,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陶渊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就这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陶渊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就这一问题而言,陶渊明和鲁迅先生是很相似的。与其笼统地说陶渊明“穷困潦倒”、“有童仆侍候”,倒不如说,陶渊明有时“有童仆侍候”,多数时候“穷困潦倒”。后者,才更贴近陶渊明的实际生活。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一说入宋后更名潜,自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不过他在世时是以“隐士”身份闻名,而非以文学才华。在他死后,他的好友赠予他“靖节徵士”这一私谥,因而后世人又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功臣,曾任侍中、太尉、都督八州军事,荆州、江洲刺史,封长沙郡公,进赠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可以说,往上数几代,陶渊明家也算是大户人家。而其父陶敏,一生衣食无忧,便淡泊功名利禄。

  等到陶渊明一代,父亲在陶渊明年幼时就去世。随之而来的,便是家庭的逐渐落魄。加之父亲在世时不喜做官,因而等到陶渊明成年后,他想做官也没有关系和门路。直到二十九岁,陶渊明才做上了江州祭酒。

  从入仕起,陶渊明先后共做过江州刺史桓玄的州府中的官吏、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江州刺史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以及人们熟知的彭泽县县令。

  一方面,陶渊明虽然家道中落但尚有余存。早年的陶渊明,享受着家中的奴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另一方面,他后来的十来年间,断断续续地做了一些官。这些官职虽小,但一个跑腿打杂的仆役,为官的陶渊明还是负担得起的。

  而陶渊明的生活真正走向穷困潦倒,还是在他不再做彭泽县令的三年后,即义熙四年(408)。这年六月,陶渊明家中突发大火,宅院尽毁,家产荡然无存。陶家不得已举家搬迁,陶渊明也就彻底迎来了穷困潦倒的生活。

  我们熟知的陶渊明,是那个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而不是写“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陶渊明。大火过后的他,不再只写表现田园景物的恬美静穆、田园生活及自己心境的悠闲自在,还写田园生活的艰辛和自己的贫困。

  然而无论生活怎样,陶渊明都还是那个陶渊明。义熙十一年(415),朝廷征召他为著作佐郎。结果陶渊明称病,拒不应诏。在陶渊明去世那年,即元嘉四年(427),朝廷重臣檀道济听闻陶渊明的隐士之名,前去拜访,并赠给他大量物资,但陶渊明拒不接受。

  陶渊明晚年的穷困潦倒,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都要出门乞食的地步。这其中有做官无门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陶渊明喜爱隐居而不愿与官宦同流合污。而正是经历过年少有志、仕途不顺、醉心山水和穷困潦倒,陶渊明才能有不一样的生命厚度,才能有不一般的文学成就。

  或许生活的磨难确实是美好的源流,自古以来有太多知识分子都是在困苦中留下传世佳作。对于陶渊明而言,有无童仆其实并不重要。他看重的,是自在的山水,是“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真的很贫苦吗?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陶渊明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归田后,诗人的居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远不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田初,陶渊明在家饮酒赋诗,琴书自娱,生活清闲。这时的诗人,过的是舒适的文人闲居生活。50岁以后,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再加战祸绵延,境遇确已非昔比。然而,他仍能“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常著文章以自娱”,劳逸结合,也不是一位赤贫的农民。陶渊明晚年的《乞食》诗被很多人看成他沦为乞丐的重要证据。但清人陶必铨指出这是借韩信乞食的故事以起兴,故题曰《乞食》,不一...
·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真的很贫困吗
陶渊明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合污的代表人物,同时也认为他辞官归隐之后既然只能种地,那么生活就算自由,恐怕也是会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然而事实上,从陶渊明辞官到他去世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如果真的贫穷不堪,他又是如何活下来的呢。那么,陶渊明归隐后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归田后,诗人的居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远不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田初,陶渊明在家饮酒赋诗,琴书自娱,生活清闲。这时的诗人,过的是舒适的文人闲居生活。50岁...
· 古代战争中真的有免战牌吗?免战牌真的有用吗?
看古装电视剧里,似乎总是可以看到“免战牌”三个字,双方打战,有一方在城墙上挂免战牌就可以暂停,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第一次记载“免战牌”的故事。就是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朱棣在攻打济南的时候遇到一个人让他很无奈,这个人就是铁铉,铁铉一时间经不住朱棣的强攻,于是挂了免战牌,没想到朱棣还真的没有继续攻打,于是铁铉连夜让人赶制朱元璋的牌位,全部放在城墙上,再把免战牌拿掉,结果朱棣攻也不是,不攻也不是,最后还被铁铉等到援军给击退了。不过最后铁铉因为让人用朱元璋的牌位做挡箭牌,被朱棣处死了。你眼里的免战牌是这样的!古人一般都比较讲究诚信,所以双方只要有一方高挂免战牌,就可以停止战争,这时城内的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另一方除了无奈只能骂几句解解气,得一直等到他们把免战牌拿掉再组织进攻。因为古人讲究礼节,必须双方同意,既然你现在不想打,那我就等你好了再打,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是这个前提是必...
· 揭秘: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真的很贫苦吗?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网络配图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归田后,诗人的居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远不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田初,陶渊明在家饮酒赋诗,琴书自娱,生活清闲。这时的诗人,过的是舒适的文人闲居生活。50岁以后,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再加战祸绵延,境遇确已非昔比。然而,他仍能“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常著文章以自娱”,劳逸结合,也不是一位赤贫的农民。网络配图陶渊明晚年的《乞食》诗被很多人看成他沦为乞丐的重要证据。但清人陶必铨指出这是借韩信乞食的故事以起兴,故题曰《乞...
· 三国时刘备摔孩子是真的吗?是计谋吗?
有这么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叫做“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说的是三国时候赵云赵子龙不辞劳苦救回了刘备的孩子刘阿斗,刘备气愤之下把孩子摔在地上,说险些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感动不已,从此死心塌地。那么刘备摔孩子,到底是真的性情使然,还是故作姿态收买人心呢?首先,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场景。我们来到三国时公元208年,在这一年发生了长坂坡之战,交战双方是刘备和曹操,刘备当然是不敌,抛下妻子仓皇逃走,在和曹军交战的过程中,赵云和刘备走散了,并且和甘夫人、刘禅也走散了。赵云认为刘备把甘夫人、刘禅等人托付给自己,而自己不能将他们安然带回,实在是有辱使命,于是拼命将阿斗刘禅从曹军的重重包围中救了出来。然后就是赵云带着刘禅找到了已经逃出曹操追杀的刘备,将刘禅交到了刘备的手上,这个时候,最经典的场面出现了:刘备接过来赵云手里的孩子,气愤的往地上一丢,说道:为此竖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赶紧抱起孩子,感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