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宫油水最多的机构,连皇帝都管不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8
转发:0
评论:0
清宫油水最多的机构,连皇帝都管不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内务府”这三个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内务府”这三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清朝初期,皇太极建立了“内务府”这个机构。

  顺治时期,内务府被改为十三衙门。康熙继位后,又重新折腾出内务府。

  从此,内务府在制霸宫廷的路上越走越远,到最后连皇帝都不敢惹这个机构。

  1.高级保姆

  为了处理好宫廷内大大小小的事情,内务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内务府衙门主要包括七司、三院等,还有一些附属机构,如三织造处等等,皇帝家的衣、食、住、行问题通通由内务府解决。

  再苦不能苦皇室,再累不能累天子。内务府算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职官人数多达3000,比户部还要多十倍以上。

  就拿内务部下面的“御膳茶房”来说,它分为膳房、茶房、干肉房等等。

  但皇帝又不是永远待在一个地方,所以御膳房又包括“外膳房”、“养心殿御膳房”、“园庭膳房”、“行在御膳房”等等,保证皇帝宅在家、日常工作、外出旅游时都能吃好喝好。

  此外,各宫各院都自带膳房,根据妃嫔等级有大小之分。

  仅仅在养心殿御膳房这一处,就有几百人专为皇帝服务。

  庖长2人,副庖长2人,庖人27人,领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应长20人,承应人44人,催长2人,领催6人,三旗厨役57人,招募厨役10人,夫役30人……这仅仅是“承应膳差人”。另还有大量“司膳太监”,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

  这又仅仅是正常编制内的,另又还有大量“额外招募厨役”。

  可能皇帝看上某位大臣家的一道菜了,那个大臣的厨子就会直接调到御膳房,皇帝什么时候想吃这道菜了,他就什么时候做。不管是一年想起一次,还是一辈子都不被想起,这个厨子就这样被御膳房养着了。

  但这不是全部,还有一批专门研究皇帝饮食的御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私人营养师。为了让皇帝吃得健康,这群御医会到处搜寻稀奇古怪的食谱。

  所以,御膳房乃至整个内务府,就是皇帝家的保姆。

  这么多人围着几个主子打转,可以想象皇帝们的生活有多精彩。

  2.圈钱利器

  内务府不仅负责宫廷的后勤工作,还负责给皇帝管钱。

  皇帝所有的田庄、牧场、赋税等各种赚钱的项目都由内务府专人打理。

  所以,内务府总管大臣一般由皇帝非常信任的满族王公大臣来担任。乾隆年间,内务府总管被升为正二品,和各省总督是一个级别的。

  一般来说,皇帝想用钱了,就从内务府拿。因为户部管的是国库,是留给国家大事用的,皇帝要钱只会被拒绝。

  傅恒曾担任总管大臣

  为了增加收入,乾隆时期内务府牢牢把握了三条赚钱渠道:内务府官庄、关税盈余、议罪银。

  什么是官庄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内务府通过圈地、查抄罪犯田产等方式,得到了大片土地,也就是官庄,从而获得巨大的收益。乾隆为了承包更多田地,就频繁查抄犯罪官吏的财产,一抄一个准,多抄多得。

  乾隆五十五年,派驻伊犁的大臣承安被革职抄家,其罪名仅仅是“玩偈性成,复耽曲蘖”。也就是说,承安因为不务正业,耽误工作,直接被连根端了。乾隆对于他家的财产觊觎已久,连这么站不住脚的罪名都敢用。

  关税盈余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清朝的关税政策一直在变,到了乾隆时期,只开放了广州这一个通商口岸。当时,广州设立了专门的海关单位,海关关税正课之外盈余部分全部归内务府。

  为了最大限度地给皇帝捞钱,内务府派去收钱的人就想尽办法,增加各种苛捐杂税。

  “议罪银”是和珅提出的一项制度,具体操作就是:犯罪官员向内务府交一笔钱,可以减轻或者免除罪行。

  乾隆觉得很棒棒,将这个办法写进了当时的公务员管理条例,也就是《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内容是这样的:“官员承问引律不当,将应拟‘斩’、‘绞’人犯错拟‘凌迟’,及应拟‘监候处决’人犯错拟‘立决’者,承审官降一级调用,审转官降一级留任,臬司罚俸一年,督抚罚俸六个月。”

  于是,官员们纷纷往内务府送钱。送得越多,处罚越轻。

  说白了,不就是向皇帝贿赂吗?难怪和珅能当上内务府总管,被乾隆罩那么多年!

  据估算,乾隆皇帝在位60年,内务府总收入在8000万两银子以上。

  为什么乾隆皇帝那么烧钱?因为他赚得多呀!

  为什么他的子孙浪不起来?因为乾隆赚的是快钱,扰乱了大环境呀!

  3.黑心中介

  内务府有这么大的能量,里面的工作人员自然也想捞点好处。捞着捞着胃口就养大了,差点把皇帝都给吞了。

  就拿吃饭这件小事来说,奇葩操作就一大堆。

  雍正皇帝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他曾叮嘱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类,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

  主子吃不完的饭菜,要留给下人吃。人不吃的剩菜,就拿来喂猫狗。如果实在不能吃了,就晒干之后用来喂鸟。

  嗯,仿佛回到了故乡的老屋,听老奶奶讲述生活的大智慧……

  到了乾隆时期,这一套根本行不通,光是乾隆帝一个人就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食材。

  在乾隆二十五年,他去承德避暑山庄住了53天,总共用掉羊1445只,平均每天27只。

  宫中平时用的羊,都是庆丰司饲养的。先由西华门外的内羊圈供应,不过不够用就到丰台、南苑外圈捉羊,还不够就到张家口牧场去。养羊的地方那么多,绝对管够。

  死掉的羊和御膳房用过的羊皮,都交给广储司处理。死羊的羊肉交给奉宸苑拿去喂老虎、老鹰这些动物。如果不需要喂食,就拿到外面去卖钱。

  像庆丰司、广储司、奉宸苑这些,都和御膳房一样,是内务府下面的分支。它们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让皇室生活无忧。

  但有时候,下面的人就喜欢搞事情。

  某年,御膳房很久没有用鲜嫩的羊肉做菜,乾隆帝就派人去问原因。御膳房的人表示:“羊肉以肥者为佳,今庆丰司所进皆瘦羊,故不敢用羊肉。”

  乾隆帝不信,命人去检查庆丰司放的羊,发现都是肥羊,于是做菜的负责人就暴露了。

  乾隆这里对于御膳房的小心思,还能应付过去。到他的子孙后代,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之前我在道光那篇文里说过,道光皇帝想吃个片儿汤都要被御膳房敲一笔,气得道光帝从此再也不提片儿汤的事了。

  做一个皇帝,好难!连外卖都吃不上!

  但这不是最惨的,光绪皇帝才是皇帝中的弟弟。

  他从小爱吃鸡蛋,每天早上要吃四颗。按照当时的物价,四颗鸡蛋也就需要十二三个铜钱而已,但是御膳房开价三十四两银子。

  于是,光绪帝就以为鸡蛋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有一天,他和老师翁同龢聊天,问道:鸡蛋真好吃,可这东西这么贵,翁师傅你能吃得起吗?

  翁同龢很无语,但他又不敢说实话得罪内务府,就说:回皇上,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

  于是,光绪帝就这么一直被骗下去了。

  做一个皇帝,好难!连茶叶蛋都吃不起!

  在采购食材方面,内务府非常精通虚报数据。

  如果每天需要20颗鸡蛋,就会报备成采购500颗鸡蛋。如果皇帝突然想加菜,需要3只羊,就会被报备成购买300只羊。

  买是不可能多买的,多出来的钱就都被相关人员瓜分了。

  慈禧太后对这种事情有所耳闻,但内侍近臣小心翼翼地说:“老祖宗吃用,奴才们跟着也得吃点!”这个事就翻篇了。

  以上这些操作都还只是小case,内务府还有更能体现商业头脑的捞钱手段——倒卖剩菜。

  宫中的贵人每顿饭都要吃一百多道菜,不可能吃完。为了人身安全,还有一道菜不超过三筷子的规矩。所以,每天都有大量剩菜。

  一般情况下,皇帝吃剩的菜肴,会赏给后宫妃嫔、皇子公主、王公大臣。还剩下一大部分,都被内务府的人拿到宫外倒卖了。

  剩菜中品相较好的,五折卖给饭馆。饭馆随便加工一下,打着御膳的名头卖给有钱人吃。

  品相不好的,就直接卖给宫外的倒卖分子。他们再加米注水熬成各种粥,到街头巷尾零售,价格便宜,穷人也吃得起。

  这么看,雍正帝物尽其用的思想倒是被实现了,只不过他们是为了捞钱,而不是为了节约。

  皇帝一顿饭,养活了无数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最成功的皇帝死时连辽国皇帝都痛哭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做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无光。消息从大宋传到辽国,彪悍的辽国君主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你说什么?他老人家怎么就过世了?”说着眼泪就掉下来:“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从贫民到敌人,都舍不得他死——皇帝做到了这份上,大有“偶像巨星”之势。直到700年后,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爹不疼娘不爱宋仁宗出生时,那一声婴儿的啼哭,让伸长脖子的文武百官大大松了口气——在他之前,所有的皇子都夭折了。于是他取名“受益”,5岁封庆国公,9岁为太子,1...
· 历代皇帝都住乾清宫雍正为何偏偏选了养心殿?
自1420年故宫落成以来,从明朝皇帝朱棣到清代皇帝康熙,一直沿用乾清宫作为办公和居住的宫殿。而到了雍正时期,却抛弃传统,住在了养心殿,这似乎不合常理。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处于故宫的中轴线,无论从风水还是政治意义上来说,都比养心殿庄严尊贵得多。那雍正此举到底为何?原因有二。网络配图1.据雍正解释,乾清宫见证了康熙六十年统治,他不忍住在那里,怕看见宫里一草一木,徒增伤感。而且养心殿正是雍正为先帝服丧的地方,守丧完毕,当雍正脱下丧服后,便正式住进了养心殿。2.《故宫100》记录片里介绍到,雍正的举措看似离经叛道,但是却是符合封建法统的要求。网络配图如图所示,太庙是祭祀祖宗的家庙,位于故宫结构里的左边(故宫坐北向南,所以从方位上看太庙在左边),社稷坛(社稷坛是政权之象征)则在右边。而奉先殿与养心殿也在中轴线两端遥遥相望,布局犹如前面的太庙和社稷坛,完全符合周礼“左祖右社”的典制。可见雍正迁入养...
·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都绝后?
清代皇子、皇帝大多正式结婚前已有,娶嫡福晋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于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举行大婚典礼,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单从大婚之日算起,他与众多的后妃宫女生活了两年零三个月时间,居然没有留下一点骨血,已属不可思议。光绪帝本人三十八周岁死去,身后竟然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这太不正常了!网络配图光绪帝娶有一位皇后,有名分的妃子两名,身边还有成群的妙龄宫女。他于光绪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至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囚禁瀛台,近十年时间,虽然政治上难以伸展手脚,基本上是个傀儡皇帝,但还是有较大自由度的,尤其与他宠爱的珍妃,婚姻生活堪称甜美。光绪帝被幽禁在瀛台期间,皇后叶赫那拉氏还是伴着他。光绪帝住涵元殿,皇后住在对面的扆香殿。叶赫那拉氏入主后宫几十年,光绪帝对她几乎没有兴趣,但也绝不是没有碰过半个指头,史家说“承幸簿”很少留下光绪帝与皇后的记录,...
· 这人太窝囊!为了保命竟连皇帝都不做了
对一位活了八十多岁的封建帝王来说,五十来岁恰好是盛年,也是执政的黄金时期。再者,大凡封建帝王,没有一个不贪恋权势的,只要不受外力逼迫,只要健康状况尚可,只要还能安安稳稳地坐在龙椅上,没人情愿将皇权拱手让人,哪怕继任者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在这一规则下,宋高宗盛年主动把皇位让给养子赵眘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网络配图宋高宗一向身体强健,禅让时不过才五十六岁,而且当时身体并没有不适,后来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直到八十一岁才寿终正寝,所以自称“老且病”显然是饰词。再者,宋高宗禅位前,南宋军队刚刚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人,迫使金帝完颜亮为部将所杀,造成金国一度政局动荡不安;而南宋却边境寝宁,国内安稳,人心振奋,民呼万岁,并不存在迫使宋高宗禅位的外界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主动禅位,既让人纳闷,也催人深思。有人认为,宋高宗固然贪恋权势,却又苦于国事忧勤,所以愿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继续享受皇帝的尊...
· 清官怼起来连皇帝都不客气,皇帝怼完还得给他升官
说起朝廷的官员,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一些贪官,因为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贪官的事迹,往往会让记忆犹新。但是,我们下面会说一个清官,他就是清朝的孙嘉淦。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敢于谏言的人,连皇上都很佩服。孙嘉淦,他出生在公元1683年到公元1753年去世,字锡公。他是山西的兴县人,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他中了进士,开始进入了朝廷。在康熙、雍正、乾隆当皇帝的时候,他都位于朝廷,同时他也很受这些皇帝的喜欢。那为什么这些皇帝都喜欢孙嘉淦呢?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他是那种为人比较刚正,不做作。在朝廷上他还特别敢于谏言,也不是那种贪财和墙头倒的人,所以在当时他是个有名的“诤臣”。下面我们来看看雍正时期关于他谏言的事。既然孙嘉淦是位清官,那他一定会为国家和朝廷效力,所以在雍正皇帝上位后,他就向雍正皇帝提出了三个意见。第一个意见是请皇帝善待自己的兄弟,不要自相残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好多皇帝上位后,就对自己的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