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走西口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山西人要走西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66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的走西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山西人要走西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走西口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走西口是中国近代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走西口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时间里,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并且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人们走出山西杀虎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山西人是走西口的主力。他们往往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为什么山西人要走西口?

  其一,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而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元朝灭亡之后,以元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为首的蒙古部众被迫退到上都(今多伦县西北正蓝旗东上都河北岸),史称“北元”。自此蒙古封建主和明朝在中国北方长期对峙,蒙古各部之间亦纷争不断。历经170多年的风云变幻,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孙阿拉坦汗(俺答)占据了河套地区。

  阿拉坦汗贤达开明,为发展地区经济,他积极主张改善与明朝的关系,实现通货互市,并多次派使者与明朝谈判;可是明朝嘉靖皇帝一次一次拒绝阿拉坦汗的诚意,并杀害使者,最后导致阿拉坦汗不得不和明朝兵戎相见,率蒙古铁骑旋风般穿越草原,包围了京畿重地,迫使明朝不得不作出妥协,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与阿拉坦汗在大同签订了《隆庆和议》,和议后明朝在长城沿边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开设互市,大同右卫即于此时设马市于杀胡口关城下,使之成为边贸往来的孔道与平台。

  明朝与阿拉坦汗通货互市后,便有许多穷苦边民以及因参与反对朝廷而遭官府缉捕者,为逃生或避难,纷纷越过长城,到口外(长城以外)谋生存。阿拉坦汗出于为我所用、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便敞开胸怀接纳了他们,给他们提供土地和毡帐、耕畜和牛羊,让他们从事农牧业生产或铁匠、木匠、毛匠等手工业劳动。由此揭开了走西口的序幕,也实现了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在河套地区有机融合的一次飞跃。

  其二,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先后出兵平定西北叛乱,杀虎口又成了供应大军粮草的后勤基地。所以这一带来往的客商很多,最终造成了这个地方一度的商业繁荣。口外反倒成了晋商的发祥地。

  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内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史上真实的走西口:走西口到底是去干什么?
电视剧《走西口》中,出生于山西祁县的男主人公田青、梁满囤、王南瓜三人,背着包袱,离开家门,一步步向前走。这就是“走西口”。他们要到哪里,要去干什么,是什么原因让几代山西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走西口?7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大学、哈市社科院相关专家,请他们介绍一下走西口的情况。西口到底指哪里?走西口,是与闯关东、下南洋一道,被列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之一。电视剧中,田青等三人从山西祁县田家大院出发,来到山西北部的黄河渡口杀虎口。而实际上,这里是有争议的,有人说西口是山西北部的黄河渡口杀虎口;有人说是河北张家口以西。在清朝泛指山西以北,河北张家口以西的广大内蒙地区,如包头等地。由于这里是清政府和蒙古人的交界处,所以地广人稀,再往北就是草原了。走西口的路线电视剧《走西口》中,王南瓜问田青哪条路通往杀虎口,田青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走吧,管它哪一条呢,反正都能到口外,我们又不是去投奔什么人,...
·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走西口
电视剧《走西口》中,出生于山西祁县的男主人公田青、梁满囤、王南瓜三人,背着包袱,离开家门,一步步向前走。这就是“走西口”。他们要到哪里,要去干什么,是什么原因让几代山西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走西口?7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大学、哈市社科院相关专家,请他们介绍一下走西口的情况。1、西口到底指哪里?走西口,是与闯关东、下南洋一道,被列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之一。电视剧中,田青等三人从山西祁县田家大院出发,来到山西北部的黄河渡口杀虎口。而实际上,这里是有争议的,有人说西口是山西北部的黄河渡口杀虎口;有人说是河北张家口以西。在清朝泛指山西以北,河北张家口以西的广大内蒙地区,如包头等地。由于这里是清政府和蒙古人的交界处,所以地广人稀,再往北就是草原了。2、走西口的路线电视剧《走西口》中,王南瓜问田青哪条路通往杀虎口,田青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走吧,管它哪一条呢,反正都能到口外,我们又不是去投奔...
· 贾氏先祖走西口的传奇故事
贾氏先祖走西口的传奇故事时间:2016-03-28来源:华夏贾氏网|作者:贾申喜我的故乡在山西省定襄县受禄乡贾家庄。从儿时起,就经常听父亲讲述先辈走西口的故事,其中记忆最为深刻的要数20世族人贾全钰走西口的传奇故事了。大约200多年前,定襄县当地连遭旱灾,年近半百的贾全钰为了全家老小的生计,毅然决定去口外闯荡,结果一走十年没有一点音讯,生死未卜。但是家中老少思亲之念一直未断,日日夜夜企盼这位老人能有一天活着回来跟家人团聚。终于有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其妻似曾梦幻般突然听到村西北大山深处石岔(地名)有断续的呐喊声,是那么的耳熟,声音中透出几分渴盼与凄楚,也有几分惊恐。老人断定这一定是十多年前走西口的老伴回来了。于是赶紧叫起正在熟睡中的儿子和本家侄儿们,让他们掌灯去山上看个究竟。几个年轻人提着灯笼依着老人提醒的方向寻去,果然找到了他们思念的亲人。只见老人身背一个装有银元宝的钱叉(古代随身携带装钱...
· 山西民歌—民歌欣赏—走西口
家住在太原,爹爹名叫孙朋安。所生下我这一枝花,起名就叫孙玉莲。玉莲我一十八岁整,刚和太春配成婚。好比是蜜蜂见了一朵花,叫我玉莲喜在心。哥哥走西口,也难留,止不住那伤心泪蛋蛋一道一道一道往。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你西口外行。早知道你走西口,哪如咱们二人不成亲。哥哥你一定要走,我也不强留。怀抱上那梳头匣,哥哥你出门呀,我给哥哥梳一梳你的头。坐船你要坐船舱,你不要坐那船头,恐害怕刮风下雨,风摆浪呀,摆浪摆在哥哥河里头。吃饭你要吃熟,生饭冷饭哥哥吃上可不美口,出门在外吃下一个头昏脑热不好活。你要难过,你想雇人该叫人家,谁把哥哥你来伺候?哥哥出口外,玉莲挂心怀。但愿他平安无事,挣钱早回来。
· 海阳西口村“阁门子”
西口村坐落于小纪镇东部,朱小线北侧,白沙河上游。据《海阳市村镇简志》载,清顺治(1644~1661年)年间,孙姓来此建村,因村处山之西口,故命名西口村。现今,全村112户,270余人。西口村本名不见经传,近两年却因为村东那座“阁(村民读guo)门子”引得不少驻足。沿着村东的河道边行走,很远就能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高大建筑,坐落于河道西,俨然成了西口村的东大门,这就是村民口中的“阁门子”。近观“阁门子”高约6米,拱门内高3米左右,宽约1.5米,顶部是牌坊式造型,底座由黄岗岩砌体,前后门柱两侧采用整块条石架构,上以青砖堆砌。“阁门子”依地形而建,从河床底建起,两侧直接与住宅外墙相连。村民孙永生家与“阁门子”仅一院之遥,据他回忆,早先他家院子处就是村里家庙所在地,“阁门子”就以家庙外墙作圩子墙,门外就是自北向南贯穿村庄的河道,相当于天然的护城河。图右侧即为孙永生家“阁门子”的具体建造年代没有确切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