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时期本来从南京迁往西安的 为何最后连实施都没有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6
转发:0
评论:0
明朝时期本来从南京迁往西安的为何最后连实施都没有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迁都西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无论历史上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迁都西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首都对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都这个称呼是个近代才有的词汇,在历史上叫国都、都城、京城或者京师。在古代,国都基本都是国王的所在地,在冷兵器时代,作为统治中心和心脏地带的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国都被攻陷就有亡国的危险。比如,公元1127年,金国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嫔妃、宫女、皇族、朝臣勋贵等3000余人,北宋灭亡,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

  在古代,一般开国之君对国都的选择还是比较慎重的,国都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做过放牛娃当过云游僧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后来在好友汤和的邀请下加入到了郭子兴的反元起义军,凭借自己谋略、果敢和担当逐渐成为了一方势力,在元末群雄割据中日渐崛起。在相继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这三方割据势力后,1367年八月,命徐达与常遇春率军25万北伐中原,1368年八月,北伐军攻陷了元朝的都城元大都(北京)后改称北平府,一举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今北京以及河北山西部分地区)。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逐渐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实力,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过程基本都是自北向南,都城基本都是在北方,而明朝则是自南向北,并且一开始都城建在了南方的南京。尽管在公元300年到600年间,南京做了三国时的东吴、后来的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的国都,但这个六个朝代都是偏安南方的政权。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国都,南京在位置上太靠东南,尽管有长江天险,但无法对全国形成有效辐射。

  朱元璋也知道这点所以一直有迁都的意图,在对这几个地点长安(明朝后称为西安)、洛阳、开封、北平(今北京)、临濠(濠州,今安徽凤阳)反复斟酌后,最终中意了长安。早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于是在当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考察西安,对其父喜好滥杀不满的朱标在迁都地点的选择上与其父亲却达成了一致,对西安很满意,回来后向其父朱元璋做了详细的汇报,更加坚定了朱元璋迁都西安的决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1392年,时年38岁的朱标从西安回来后,因风寒病逝。这对朱元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但却是个偏心眼的人,最为钟爱和喜欢的就是这位长子朱标,1368年明朝刚一建立就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对其细心培养。经过这个打击,这时已经65岁的朱元璋心灰意冷,再也不愿意折腾,把心思全用在了培养新立的接班人朱允炆(朱标之子)的身上,直到其71岁(1398年)去世再也没提迁都之事。

  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经过靖难之役从其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了帝位,在南京称帝。在南京待了18年后,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留都,行使双京制。笔者认为朱棣迁都北京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情感,其次才是战略上的考量,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洪武十三年(1380年),20岁的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从此就长期生活在了那里。他对那里太熟悉了,也更习惯于那里的生活。

  当然,燕京北平也很重要,燕京北平就位于燕云十六州(今北京以及河北山西部分地区)的核心地带,燕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对于古代中原政权而言,可谓“咽喉”之地,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地区易守难攻,居高临下。越过燕云十六州后,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所以燕云之地自古就被中原政权所控制,五代十国时期,燕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被契丹(辽)所控制,五代十国之后的北宋终其一朝都未收复燕云之地,被人锁住“喉咙”的滋味不好受。大明建立后,在北伐中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元朝以及后来的清朝,选择北平作为国都是明智的,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其本部就位于蒙古高原和东北,这样既对蒙古高原甚至西北以及东北形成辐射能力,南又可控中原。但是作为明朝选择迁都北平,笔者认为朱棣是属于感情用事多点,有点不明智。凡事皆有利弊,“天子守国门”固然可以增加边境的防御力量,保住中原的“咽喉”燕云之地,然而随着北元蒙古势力的休养生息以及后来后金女真族的崛起,明帝国的“心脏”事实上就处于了边境地区。实际上,当时的朱棣选择西安应该更为明智,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东有黄河之险以及中条山、崤山作为屏障,南有秦岭,北有黄土高原,西有陇西高地。在险要之地建立关隘,退可守进可攻。战国时秦国正是以关中地区为大本营,牢牢控制东面的函谷关,任你东方六国打的再热闹,依然稳坐泰山,最后统一了东方六国建立了秦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时期的和亲公主远嫁到蒙古为什么连生育都没有呢
清朝公主嫁到蒙古为什么没有孩子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主是古代一个女性都向往的称号,这个称号代表了最高贵的血统和最高的地位。在古代不管是世界的哪一个地方公主给人的印象都是高贵和典雅的。就比如我们中国的太平公主和文成公主,在国外也有白雪公主或者是迪士尼里面的公主。这些公主都是出生特别的高贵而且他们拥有着最美丽的容貌,娶到公主就可以荣华富贵的享受一辈子了。可是到了清朝的时候那些出名的公主就开始少了,对于清朝的公主很多的人知道的只有那么几个。因为在清朝的时候公主都嫁到了蒙古去了,都和蒙古和亲了,所以在清朝的时候蒙古和清朝的关系才会那么的密切。清朝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和蒙古和亲的一种规矩,其实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正常的一件事了。很多的朝代想维护自己的边疆的稳定,所以就牺牲自己国家的公主去千里之外的其他国家生活,而且到了那边公主连生育的权力都没有了...
· 崇祯本来可以跑到南方活命的为何最后会选择自杀呢
崇祯为什么不跑到南方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当王朝覆灭的时候,很多末代皇帝都会选择逃跑。但是,有些皇帝却不愿意逃跑,要和他的王朝一起覆灭。比如崇祯皇帝,当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来的时候,他在隆隆的炮火声中,逼迫他的嫔妃们自杀,又亲手砍杀他的女儿们。最后他跑到煤山上吊自杀。崇祯皇帝的举动,也在后世获得一些赞扬。有人甚至用“君王死社稷”来称赞他,把他和迁都北京城的“天子守国门”的朱棣合起来,作为明朝皇帝有骨气的表现。其实,如果崇祯皇帝不吊死,而是往南方逃跑。到了南方后,由他出面组建南明政权,带领大家抗击李自成起义军和清军,未尝没有胜算。就算终究无法收复全部国土,像南宋、东晋一样,在南方建立割据政权,也不是不可能。(崇祯皇帝)但是崇祯皇帝却非常坚决地吊死了。那么,崇祯皇帝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态,他为什么不继续拼杀下去,而是要非常干脆地吊死自己呢?一、...
· 秦昭襄王本来可以统一天下的为何最后错失这个名头呢
秦昭襄王是怎么错失统一天下的名头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一词的人,这就奠定了其后2000多年的政治格局,就单单凭这一点,秦始皇也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不仅仅是奠定了后世的政治格局,他还是第一个讲华夏大一统的人。要知道“书同文,车同轨”,是非常重要的。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战乱结束,并且将它们完全的归于自己统治。对于秦始皇的大一统,其实是可以提前到秦昭襄王的,可惜他错杀了一位大将,否则秦昭襄王绝对有实力把六国统一。早在秦孝公时期,就大举任用贤人商鞅,此人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这一变法让秦国走上了富强,为之后的秦始皇一统六国...
· 阴丽华本来刘秀的正房妻子为何最后落到成为妾室的地步呢
阴丽华是刘秀的正房妻子为何会落到妾室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贤妻明君“自古以来标志着一个国的兴盛,对古代来说,任何一个时期一个君主只要有了一位贤后扶持,他在建立天下很少在为嫔妃后宫的事所担忧,从正史中,我们了解到有好几位贤后,贤后的辅助让君王们不再为不该有的小事杂事焦虑,今天我们来说下其中的一位,她长相美丽,端庄贤惠,宽容大度,隐忍坚强,在为丈夫的事业上做了很大的贡献。她是东汉开国君主刘秀的正房妻子,阴丽华出身贵族。刘秀当时在最落魄的时候遇到了她,二人感情很深,可是众人不理解的是为何刘秀成为君王后,后来成了妾室。这里面有说不出的苦衷,并不是刘秀忘了糟糠之妻,相反是阴丽华自己建议这么做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听后很难受。我们先从早年的刘秀说起,当初碰见阴丽华的时候,他并没有多大的成绩,也没多强的后援团,只是单纯地钦慕阴丽华。当时只是...
· 夫差本来可以杀勾践的为什么最后会放他走呢
公元前四九四年(吴夫差二年,越勾践三年),夫差越大破越军。勾践率领残部五千人,困守在会稽山(在浙江绍兴东南)上,被吴军围住。勾践和手下两位大夫范蠡、文种商议。这两人同买的伍子胥、伯一样,都是楚人。当时除投降或战死以外,事实上并没有第三条出路,问题在于吴王肯不肯在保全越国的前提下接受投降。文种认为有可能,理由是吴太宰伯贪财同时又得到夫差的信任。勾践身边还带着不少宝器和美女,有条件照文种的计策办事。吴越议和以后,范蠡到吴国做了两年人质。匀践也曾到吴朝见夫差,在夫差出门的时候,走在行列的最前面,像个侍从人员的样子。夫差对于这种“忠诚”的表现极为满意,对越国越来越丧失警惕心了。关于吴、越的记载,各种古书有很多出入。有些书讲勾践夫妻带了范一同到吴国做人质,做了许多骗取夫差信任的事,终于被释放回国。后来又做了许多讨好夫差、危害吴国的事情。这些事情大部分是虚构出来的小说,少数也许有点事实做基础。如果我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