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郑国的地理位置如何 为何春秋时期大半的仗都和它有关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9
转发:0
评论:0
郑国的地理位置如何为何春秋时期大半的仗都和它有关呢,还不知道:郑国的地理位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还不知道:郑国的地理位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春秋时代,根据《历代战争年表》的统计,大约发生了380次战争。其中,郑国直接受灾的就有80次。翻开整部春秋史,每当诸侯争霸伊始,郑国都会显现着身影。当然,它一般是作为被暴打的对象出现的。那么,是不是因为郑国本身好战呢?非也!一切都源于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西周时代建国颇晚的大国,郑国的封地并非一开始就在如今的新郑之地,它的首封地即是如今的陕西华县。

  图中很明显,由它的封国位置就可以看出,位于镐京东部,函谷关西部的郑国作为周朝东大门的守卫者,它和看守着周朝西大门的守卫者——宝鸡的西虢(小虢前身)一样,都是周朝最信赖的臣属。的确,它的首任国君郑桓公是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幽王的老爹宣王的兄弟。不过,这位开国之君十分有远见,他见幽王时代的国政混乱,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于是便在犬戎攻破镐京之前将国中百姓和财产暂时存放在新郑之地,也就是春秋时代的东虢和郐的地方。

  不过后来郑国随着周平王东迁后,郑国就颇道地鸠占鹊巢了。对于郑桓公为何单单迁徙到新郑一问,《国语》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已经将前因后果完全说清,对此不得不佩服史伯的高瞻远瞩,感叹史伯真乃天人。当然,本文的讨论点还是侧重于东迁的郑国地理位置。

  在春秋前期,参与争霸的诸侯基本上就是齐、秦、晋、楚四大国之。当然,秦国虽然想参与争霸,无奈却被晋国牢牢封锁在了函谷关以西。崤之战后,更是从此一心一意地和陇西之地的夷狄打交道了!四大国之中,被称为荆蛮的楚国自周朝开国伊始就是个最入不得华夏诸侯眼中的外姓人,但是楚国却是最为雄心勃勃的实力派的扩张者,长达数百年的北上扩张征程让人感觉它和俄罗斯一样百折不挠,更是让身居北方的华夏族感觉到一丝来自南方的寒潮。所以,除了春秋初年的戎狄对华夏族为祸颇深之外,楚国对华夏族的祸患是最严重的。

  所以,整个春秋史就是华夏诸侯不断地抵抗楚国北上的历史。当时衡量诸侯国有无充当霸主的资格,首先就有一条——暴揍楚国。先崛起的齐桓公,后来者晋文公,晋文公的继任者晋悼公,晋景公莫不如此。因此,郑国这位处于十字路口的倒霉蛋就不得已地卷入了其中。虽然郑国和宋国一样都是位于中原的核心地带,但是在一马平川的黄淮海大平原上,相比郑国的位置,宋国就是跑龙套的。一则,郑国靠近周朝王室所在地洛阳;二则郑国把控着通往洛阳的要地虎牢关。此外,郑国还位于黄河中下游和济水河畔,把控着华北平原南下的主要渡口群:延津。(古代黄河自今河南延津县至滑县北流,其间有灵昌津、南津等渡口,总称为延津)

  当时楚国扩张主要有两条路,一是自郢都(江陵)出发,沿着汉水北上经襄阳进入南阳盆地。南阳盆地西北为伏牛山,东南为桐柏山,两条山脉夹持着一段丘陵地带的出口可以通往中原之地,这段被称为方城隘口的丘陵位置大约就在如今的方城、叶县。但凡楚国的军队以及商旅北上者走此路居多,历史上称其为“夏路”(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出了方城隘口就到达了郑国地界。自郑国至宋国再至齐鲁腹地秦沂山脉,其间平坦开阔且无山川阻挡,即使有河流也是作为军队的饮水补给线。所以,当此一路楚军到达郑国之地后,一则可以经过郑国之地渡过延津北上,二则可经虎牢关进入洛阳之地窥伺周鼎。

  楚国扩张另外一条路就是出方城夏路向东走,渡过汝水、颖水,可以经陈都宛丘(今睢阳),过宋都商丘,再到鲁都曲阜,最后抵达齐国。前文已述,郑宋两国均处于中原地带,但是作为春秋前期主要争霸的对头楚晋来说,郑国是更具有战略价值的。

  晋国当时主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在山西南部,如果它想进兵中原必须南渡黄河。晋国南渡黄河主要经过三处要地:茅津渡、孟津渡和延津

  茅津渡位于今平陆县,对岸即是东迁后的西虢——南虢(黄河南岸)所在地三门峡会兴。虽然晋国渡过了茅津渡,但是还要穿过数百里林深草密的崤山才能到达洛阳,之后穿过虎牢关到达郑国。

  孟津渡,今河南孟津县。武王伐纣曾在此地会盟诸侯,然后渡黄河后直攻朝歌。孟津渡是东周都城洛阳的北大门。晋国与王室之间的感情联络、出兵勤王等大多由此地沟通。

  延津渡,前文已述。相比茅津渡和孟津渡,晋国尤其钟爱延津渡。因为晋国渡过茅津和孟津后还要经过虎牢关,假如郑国站在了楚国一方,那么晋国就会有被伏击的危险。延津则不然,晋国渡过延津,即会直接抵达中原腹地,或得到郑国的物资补给,或者兵围郑都新郑。

  所以对于晋楚两方来说,如此重要的地区假如掌握在自己手中无疑会增添一份保障。楚国握住郑国,可以拿它做缓冲区,不仅可以屏蔽自己的北方的边境还可以阻碍晋国顺利将兵力投递到中原。反之,如果楚国不能控制郑国,一则楚国需要投入大量兵力防守方城夏路,二则也削弱了楚国向东北方向投递的兵力。春秋史上,虽然楚国曾数次兵围宋国,但是前提都是控制了郑国,保障了自己的补给交通线以后。否则,楚军悬师境外,晋军如果突然发兵封闭方城夏口,切断了楚军粮道和归路,楚兵生还者回来就得骂大街!当然,因为郑国靠近王室,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不但春秋的诸侯们喜欢做,后世也是乐此不疲。

  春秋初期——郑国、楚国之间的缓冲国众

  最后,郑国经过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三代的发展,春秋早期有小霸之称,军事实力不可小觑。晋楚两国虽然势均力敌,但是如果迫使郑国加盟的话,无疑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这根稻草的后世君主既没有曹操的韬略也没有朱温的武功,和周王室闹翻了之后就失去了王室的大旗支持,这对本身无险可守的郑国来说确实不是件好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时期的郑国究竟是什么回事为何会“吃饭、睡觉、打郑国”的说法呢
郑国为何要是被挨打,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网上曾经盛传过一个搞笑的段子,那就是朝鲜说:谁打我我就打韩国。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确确实实的存在一个国家动不动就被胖揍一顿,那就是晋楚争霸时期的郑国。由于当时郑国被夹在两个大国中间,有事没事就被想要争霸的那一方揍一顿,于是“吃饭、睡觉、打郑国”的段子也因此应运而生,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其中缘由:晋楚争霸第一次挨打:当年晋文公重耳落难流亡到郑国的时候,郑文公不但没有以礼相待,反而催促他们赶紧离开。后来晋楚两国发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晋国最终获得了胜利,但在这次战役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这样正可谓是旧恨未消,又添新仇!于是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决定率领秦晋联军一举攻灭郑国。正在郑国即将抵挡不住之际,幸亏郑国人才烛之武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说退了秦国军队,看到秦国撤军以后,晋国也只得...
· 春秋时期打仗的次数超过了战国为什么不叫这个名字呢
战国89年不打仗为什么还叫战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这一时间段,思想上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政治上周天子王权旁落,诸侯国各自为政;军事上大国争霸,战乱不止;经济上因新的生产工具铁器普及,允许土地私有。春秋战国在大势上没有区别,但在细节处他们又有各自的时代特色。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时间节点,之前是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有人说,战国之所以叫战国,就是因为仗打的比春秋多,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从战争的次数和频率上来说,春秋的战争次数远超战国。春秋300年,至少发生四百多次战争,全年无战事的和平年代只有三十八年;战国200多年,发生了200多次战争,全年无战事的和平年代却有八十九年。春秋时期以政治变革为主,但这一时期的战争次数却远超以战争闻名的战国时期,这是为什么呢?现代的战争,有的国家AK乱扫,佛系命中,...
· 春秋时期郑国首位国君:郑桓公的生平简介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关于郑桓公的身份,史籍记载多有分歧。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异母弟;一说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同母弟;一说是周宣王之子。在此三种说法之中,第一种说法可信度最大,一般多被采用。关于郑桓公的早年事迹,在史籍中不见记载。1980年11月,在陕西省长安县出土了多友鼎,上有铭文。经专家考证,铭文记载郑桓公早年事迹,他曾率兵迎击进犯周朝边境的北方部族猃狁,并取得胜利,时间大约在周宣王十六年(前812年...
· 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的事迹简介
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商人,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临危不惧,机智用计骗了秦军,为救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弦高之所以著名,就是因为他假装犒师智退秦军。鲁售公33年(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当郑国君主要奖赏弦高时,他却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经过晋文公打败了楚国,会合诸侯,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的国君也都来了。郑国虽然跟晋国订了盟约,但是因为害怕楚国,暗地里又跟楚国结了盟。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打算再一次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大臣们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次了。咱们本国兵马已足够对付郑国,何必去麻烦人家呢?"晋...
· 古代打仗都需要押运粮草古人是怎么运输的呢
古代怎么押运粮草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语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就能证明,古人认为粮草的重要性了。那么这意味着什么?粮草既然离开了生长的土地,要运去遥远的地方,就得有运输的工具啊。不像现在有汽车、集装箱那么方便,以前运输粮草极为不便,于是勤劳又聪明的古代农民,就琢磨了很多能装运粮草的器具,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一细说。像是担子、箩筐,这些自然不必多言,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距离比较短、运输量较小时使用,现在还有农民在用。古时候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驮具和驴车。这些车主要使用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驮具、驴车的运载量比较大。其中,驮具分为下面几种。驮鞍:其实也就是好像人骑着的马鞍一样的,由左右两块鞍板形成拱形,其上面再以凉快横的拱木固定。在拱木之间,构成鞍座,恰好能放置鞍架。鞍下再垫以棕皮、羊毛或棉花填充的软鞍垫,以保护背部,免受磨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