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人夏日如何避暑?有三种方法可降暑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5
转发:0
评论:0
古代人夏日如何避暑?有三种方法可降暑,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寒有三九,热有三伏。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寒有三九,热有三伏。夏至到,三伏始。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便浩浩荡荡的开始了。热辣辣,宛如行走在蒸笼,这是伏天最真实的感受。

  气温高,宜伏,不宜动。

  在古代社会,虽没有空调、冰箱、电风扇这等降温的神助手,但他们的消暑方式还是很别致,有情趣的。下面分别向大家介绍古人的消暑智慧,不可小觑哦。

  一、器具

  空调、电动扇开动,电表嗖嗖转动,不舍得电费,便祭出大杀器——扇子。扇子被誉为我们的“凉友”,小巧而方便,既送上习习的凉风,又能运动臂膀,促进血液循环。爽歪歪,而且扇子的形式也多样,古代文人才子最喜,风流倜傥,扇子精致,上有诗作绘画,讲究点的富人,绢帛制成。关于扇子,还有一项黑科技,叫风扇车,轴上装若干扇叶,用手转动,带动扇叶,清风徐徐。

  《杂记》记载,西汉有位叫丁缓的能工巧匠,他制作出了七轮扇,正是

  连七轮,大皆径尺,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虽然炎热,但也惬意。

  竹夫人

  除了扇子,还有竹夫人。《红楼梦》中薛宝钗出过一个灯谜,如下: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

  灯谜的谜底便是竹夫人,又叫青奴,长又圆,竹篾编织而成,原理是弄堂穿风。这是炎炎夏日睡觉的好伴侣,很暧昧,又很被人所喜爱。

  以上两种外,寝具瓷枕同样具备消暑功能,彩釉图画诗句,样式精美。头枕于上,一枕五更风,半夜凉初透,眠云浑不觉,能睡一好觉。

  值得一说,2007年,考古专家在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古墓发掘出一件竹扇,扇形呈菜刀。另外,还有张最完整的1.8X0.8m的,人字纹交错编织。

  天下第一席

  二、食物

  炎热以三伏为盛,为避暑,特设“伏日”。到汉代,伏日时节,有酒食之会。劳作之余,烹羊炮羔,斗酒,以自劳。南北朝时,又有汤饼之俗,吃汤饼的习俗是为了“避恶”,避暑气这种恶气。

  吃热食,借助出汗,带走身体的热能,排泄掉暑气。达到避暑。显然,难受。清凉饮食避暑至少在北宋时候就有了。而且清热食物挺多的。

  高楼,风亭水榭,这等场所,《东京梦华录》记载:

  雪槛冰盘,浮瓜沈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开封市民的伏日便这样度过。新荷是指荷叶,荷叶性凉,味苦,微涩,清叶天士的《本草再新》直接说它“清凉解暑”,盛夏伤津,荷叶“止渴生津”,解火热。清热生津的,还有这位“盛夏之王”——西瓜。西瓜始于五代,因种出西域,因而得名(西瓜始于早在汉朝便入中国,不过那时不叫西瓜)。文天祥在《西瓜吟》中,精辟的概括出西瓜的特色: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到明清,最盛行吃莲子汤。看过《甄嬛传》、《大明王朝》、《延禧攻略》,莲子汤出境率是较高的。

  之外,草药避暑也是特色,清《京都风俗志》交代:

  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谓之暑汤

  苏叶、藿叶、甘草等便是草药。

  三、冰

  没错,古代有冰,铜雀台不只是拿来锁二乔,那儿还有冰井,以储藏冰之用。冰镇水果,是伏日一大亮点,曹丕赋诗: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从这里衍生出一个成语,叫“浮瓜沉李”,泛指冰水浸瓜果,特地形容消夏那一种滋润生活。

  如何取冰块呢?有人已猜到,冬采夏用。专门一批人在冬天采冰,在夏天特地向特殊的一批人供冰。采、制、运、藏,历经四个过程,费时耗力。相应价格贵上天,这时“赐冰”(又叫颁冰,皇帝赐冰给臣子,用以消暑)成为一项夏日福利制度,从周朝一直到清代。明清时候还演变成变相的“冰炭银”,意思夏之冰敬,冬之炭敬。

  宋时,普通市民也能吃上冰镇瓜果。杨万里说得就形象,他写诗说:

  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冰在,一切迎刃而解,除冰瓜果,酒水也行的,尤其冰饮,如汉的蜜水,唐的饮子(中药配方或凉茶),宋的凉水,元的冰酪(最原始的冰淇淋)以及舍儿别(又叫渴子,一种饮料,水果、中药等制成),清的冰胡儿(最原始的冰棍),酸梅汁、西瓜汁、杏仁豆腐、什锦冰盘等是冷饮佳品。

  冰鉴(冰箱)

  篇幅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光冰这一项解暑品,还可写一篇文章。除上述的器具、食物、冰解暑外,其他的还有很多。如衣物,唐时女人薄透露的袒露装,材质可冰蚕丝。又比如可泛湖游乐,寻一清凉之地。你看,宋时的杭州,

  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

  无不快哉,实际上,最好的一种消暑方法,古人教给我们了,心理降温,心静,哪里都是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人在夏天避暑的方法
百科知识夏天到了,气温高了。现代人有空调、冰箱,过去没有这些制冷设备,古代中国人是怎么过夏天?夏天与冬天一样,颇不适宜的气候条件降低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为此,古代中国古人想出来了不少过夏天的办法,有不少发明。如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运至名叫“凌阴”的冰窖中储存。冰鉴从考古发现来看,家有储冰室是古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汉西汉梁孝王刘武,死后葬于今河南永城县境内的芒砀山。其墓相当豪华,除了带“卫生间”外,还有一冰窖。大概刘武怕热,生前享受惯了,死后也要“吃冷饮”。周王室还会将冰块赏赐给身边人,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的,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只有相当于今高级干部的...
· 古代人是如何避暑的?
中医消暑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懂得避暑方法,那么古人是怎样避暑的呢?中医古籍记载,古人避暑的主要工具是冰块,还有消暑中药汤等,另外饮食方面也有所准备,这也是古人消暑、养生的主要方式。在清朝,伏天里选择中草药避暑是当时一大特点,《京都风俗志》曾记载,在伏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则有健脾补中的功效。除了老百姓喜欢制作暑汤消暑外,宫中的御医在夏季也会开出消暑的中药方子,如香薷汤、暑汤等汤剂,还有香薷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丸药。这些药方主要的成分是藿香、香薷、扁豆、陈皮、茯苓、木瓜、滑石、甘草等.中医指出,这些中药对于治疗在湿疫时气发生的暑湿感冒比较有效。八月份是暑湿的月份,服用藿香、甘草、金银花等中药或汤剂也有利于预防中暑和...
· 古代人是如何避暑的?
中医消暑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懂得避暑方法,那么古人是怎样避暑的呢?中医古籍记载,古人避暑的主要工具是冰块,还有消暑中药汤等,另外饮食方面也有所准备,这也是古人消暑、养生的主要方式。在清朝,伏天里选择中草药避暑是当时一大特点,《京都风俗志》曾记载,在伏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则有健脾补中的功效。除了老百姓喜欢制作暑汤消暑外,宫中的御医在夏季也会开出消暑的中药方子,如香薷汤、暑汤等汤剂,还有香薷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丸药。这些药方主要的成分是藿香、香薷、扁豆、陈皮、茯苓、木瓜、滑石、甘草等.中医指出,这些中药对于治疗在湿疫时气发生的暑湿感冒比较有效。八月份是暑湿的月份,服用藿香、甘草、金银花等中药或汤剂也有利于预防中暑和...
· 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制冰避暑的?
今年的夏天有多热,大家深有体会吧。我们在这炎炎夏日里,可以吹空调,吃雪糕,喝加入冰块的饮料,因为有这些也使得我们在这个夏天没有那么难过,那么古代没有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古人是如何制冰避暑的?今天就跟着族谱网小编来看一看吧。图源自网络关于制冰技术,古人很早就已经掌握了,而且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冰箱了,当然这个冰箱与现在的电冰箱是不一样的,在那个时候的冰箱主要是起到一个对新鲜食物的保鲜作用,这个冰箱就是1977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的战国青铜冰鉴,这“冰鉴”的内部是空的,只要将冰放在里面,然后再把食物放到冰的中间,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了。那么冰是如何来的呢?古人最早获得这冰的办法,那就是藏冰,早在四千多年前,古人就懂得利用低温冰镇的原理进行藏冰了,这是根据现代考古发现的,当时的人们,会在冬天最寒冷的时候,主动采集冰块,而之所以选择最冷的时候,还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冰块是最坚硬的,也不...
· 古代皇帝如何避暑古代避暑有绝招
现在到了夏季,酷暑难耐,很多人都躲在空调底下,但是在古代,天气同样,但是古人如何才能祛暑呢?盛夏之际,皇宫里要设置必要的避暑设施。那么,皇宫里有哪些避暑的措施呢?来过北京的人都该知道,夏天的北京,酷暑难耐,热浪袭人。乾隆皇帝就曾以《热》为题,专门作诗来形容北京炎热的盛夏。“岂无九重居,广厦莲垂湘。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在那没有电扇、空调和冰箱的年代里,在重重宫院的紫禁城里,皇帝是怎么避暑的呢?每到酷暑,皇宫里就想尽了种种办法。这些传统的方法虽然没有现在的设备效果显著,却也是巧妙利用自然之物的奇思妙想。他们具体是如何来进行防暑降温的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暗藏玄机的房檐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是:“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简单的建筑法式,里面却有大奥妙。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北京地区冬至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