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婚俗中抛绣球招婿和比武招亲相比 哪一个更加靠谱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0
转发:0
评论:0
古代婚俗中抛绣球招婿和比武招亲相比哪一个更加靠谱呢,还不知道:古代婚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

  还不知道:古代婚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吴承恩在《西游记》“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一回中描写了这样的情节:唐僧的父亲陈光蕊科举高中状元,跨马游街三日,赶上丞相殷开山抛打绣球卜婿,“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一番礼节之后,陈光蕊与殷温娇拜天地,同携素手,共入兰房。

  殷温娇为殷开山之女,大家闺秀,小名叫“满堂娇”,言外之意,济济一堂的人就属她最娇美。如此人物是不愁出嫁的,为何会通过抛绣球这样草率的行为来选取自己的夫婿呢?而绣球砸中的偏偏又是新科状元,细想之下实在让人费解。

  不仅如此,在古代文学及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与殷温娇类似的情节:女子到了婚嫁的年龄,就提前预定好在某天抛绣球招婿,让求婚者聚集在楼下,女子转过身向下抛绣球,谁得到了就将成为女子的夫婿。这些女子要么是有钱人家的小姐,要么是官员之女,甚至还有名震一时的妓女也会通过抛绣球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意中人。

  文艺作品的不断渲染就容易给我们一种错觉:抛绣球是古代选夫或婿的普遍做法的。其实不然,翻阅历史,我们并未见到有关抛绣球招婿的有关记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很少主动或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另一半的。一方面,绣球作为一种道具,一切由人操纵,实则为女子提供了主动选择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绣球选中夫婿是小概率事件,其结果多半选的不是意中人。综合来看,抛绣球绝不可能是当时婚姻的主流做法,虽然不是主流,并不代表不存在。

  在岭南一带,很早就有一种叫做“飞砣”的武器,青铜铸制,投掷猎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飞砣也逐渐发展用绣花布囊做出的绣球。绣球并非狩猎用,而是人们娱乐玩耍、沟通感情的一种媒介。由于绣球由壮族姑娘手工制作,样式各异,时间久了,就成为男女青年表达情爱的一种方式。

  关于这种绣球的功用,宋代诗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写道: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 。宋人周去非在广西桂林任小官多年,东归后写了《岭外代答》一书,书中也有“男女目成,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的描述。

  飞砣即绣球,男女抛接绣球,以此婚定,至少说明在宋代的岭南一带已然成风。这种习俗只是少数地区的一种风俗为何变为大众所知呢?目前,仍未有统一的说法。我们虽然不能确定最初的源头,但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岭南抛绣球的婚俗,经文人记载,北上传播,及至加入元杂剧、演义小说中,变得广为人知了。

  在古人非主流的婚俗中,与抛绣球相类似的是比武招亲,女方设擂,众人比武,武功最好者获得婚约。旧唐书就曾有李渊“比武招亲”得胜迎娶窦氏的记载。相比之下,比武招亲则要靠谱的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步兵和骑兵相比到底哪一个兵种更加厉害呢
还不知道:步兵和骑兵到底谁更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骑兵的优势。相对于步兵而言,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优秀的机动能力,四条腿对两条腿的优势使其更容易完成各种战术及战略任务,这就意味着在争分夺秒的战场上骑兵要比步兵更容易获得战场主动权。另外,骑兵拥有强大的冲击力和威慑力,在战场上无论是谁看到一群骑兵冲过来都会害怕,不由自主的想要转进。相对而言,步兵在这一方面就要逊色一些。在战场上,骑兵对步兵最经典的作战方式就是轻骑骚扰,重骑冲阵。在对方军阵被射乱之前一般不会硬刚正面,当然了不排除有部分脑残的存在。所以说,像电视和游戏里那种骑兵正面冲击长矛方阵的场景很少会出现。当然步兵对骑兵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在中国古代就有“列阵不战”的说法,步兵的军阵一旦结成,骑兵往往难以得手,因为军阵不是由单一兵种构成的。汉武帝时李陵就以5000步兵对战匈奴80000骑兵...
· 古代县令和知县相比哪一个官职更大呢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县令和知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县令和知县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官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受到历史影视剧和古代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县令就是知县,它们都是一县之长。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两者有明显的分别。那么,县令和知县到底有什么不同?两者之中,哪一个官职更大呢?一听“县”,许多人会想起郡县制,认为这个官职起始于秦朝。其实并非如此,战国末期就有许多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才在全国推行。在郡县制的体系中,朝廷只管到郡、县一级,其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但是,县以下还有“乡、亭、里”三级,其长官都由本地人推荐,朝廷并不干涉。秦汉时期,一县长官称为“县令”或者“县长”,但两者也有微小区别。一般情况下,人口达到万户以上的县,长官被称为“县令”,俸禄从六百石到千石不等;人口万户以下的县,长官被称为“县长”,俸禄从三百石到五百石不等。魏晋时...
· 八府巡抚和九门提督相比哪一个官职更加厉害一些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八府巡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时候,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两个听上去非常厉害的官职。一个叫九门提督,另外一个叫八府巡抚。单从名字上听,这两个职位都给人非常牛逼的感觉。那么事实上,这两个具体是多大的官职呢,哪一个权利更大呢。今天小编来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这两个官职。我们先说一说九门提督这个官职,相信大家听到九门提督的名字就知道,一个小官肯定不会用这么响亮的名字,那么,九门提督在清朝究竟是个多大的官职呢?这个官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初年,具体的名字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是清朝的驻京武官。九门提督,顾名思义,负责紫禁城的九个宫门的守卫和门禁。具体来说,是指今天北京的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皋城门,德胜门,安定门,崇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这九门。九门提督在清朝时实际上是禁卫军统领兼首都公安局局长的职务,由八旗贵族担任,与清朝的总督平级,和绿营的武职...
· 柴荣和赵匡胤相比谁更加出色呢
还不知道: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谁更出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过许多厉害的皇帝,但若评论到即伟大又强悍就显得少了很多,今天讲的这两位帝王就算得上伟大强悍,他们第一位就是五代十国后周朝周世宗柴荣,在他姨夫周太祖郭威时期就已经战功赫赫了官拜节度使,太傅,后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壬辰,周太祖驾崩,是月丙申,晋王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第二位宋太祖赵匡胤,军事家、武术家,父亲赵弘殷是后汉后周的军官武将世家,从小性格坚毅能骑善射,青年时期闯过天下,最后加入后周阵营屡立战功成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世宗病逝后被部下拥立为帝史称宋太祖。年富力强的周世宗柴荣,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曾向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精究术数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
· 八百里加急和飞鸽传书相比谁更加快呢
八百里加急和飞鸽传书谁更快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通讯不发达的时候,传递信息都要靠驿站,一般每二十里设一个,但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较慢,例如战报,公文等如果延误了可是要坏大事的。所以有的紧急文件就在上面注上“马上飞递”的字样。然后进行八百里加急处理。在中国古代其实也有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那就是飞鸽传书了。飞鸽传书大家应该很熟悉,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这种传输方式。把要传输的内容系在鸽子的腿上,然后让鸽子带着信飞到需要传递的人的身边,把信息传递到他身边。那么这两种传递方式到底谁更快呢?有很多人会认为,飞鸽传书肯定更快啊,毕竟飞鸽传书是用的飞的,八百里加急再快也是跑的啊。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八百里加急和飞鸽传书谁更快吧。首先先来说一下飞鸽传书,信鸽通常为家鸽的一种,它的极限距离为3500公里归巢,虽然它的平均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8公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