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诸葛孔明临死前为何要弄死魏延呢 他究竟有没有做错事情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3
转发:0
评论:0
诸葛孔明临死前为何要弄死魏延呢他究竟有没有做错事情呢,还不知道:魏延为何被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还不知道:魏延为何被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死前便已料到魏延会造反,便提前安排了马岱准备杀他,在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之后,马岱手起刀落一刀便砍了魏延的人头,诸葛亮身上“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神奇特点再次显现。然而在正史并未如此,诸葛亮临终遗言让姜维、杨仪等人在自己去世后便带兵撤回,让魏延断后,并明确表示:“(魏延)或不从,君自便发。”也就是说,魏延如果不听的话,你们就自己带着军队往回撤,不用管魏延了。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写成了脑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为当年被刘备亲手提拔上来的牙门将,魏延很快就证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间短,在诸葛亮手下时间长,我们由此发现,就在诸葛亮与司马懿在陇西拉锯般交战之际,两人手下同时都有一位出色的将军,同时在体味着某种壮志不得伸的生命状态。

  张郃好在还有一个街亭大捷可供夸口,同样渴望建立战功的魏延,则几乎从诸葛亮手上领不到一点真正的机会。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领一支万人大军,像当年韩信那样,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合,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绝。于是,就在张郃私下里抱怨司马懿怕诸葛亮的同时,魏延也牢骚满腹地认为"诸葛亮胆小",使自己奇志难酬。诸葛亮临终前内心里一定非常痛苦和矛盾,不仅因为北伐大业未成,他的心里感到焦虑,更重要的是面对当时蜀军内部的情况,他心里十分不安。诸葛亮非常清楚,蜀军内部杨仪、魏延二人矛盾非常深,杨仪是丞相长史,相当于诸葛亮的秘书长,魏延兼任着丞相军司马,相当于武职的长史,一文一武,是诸葛亮以下蜀军的核心人物,但他们二人素怨极深。

  诸葛亮在的时候,二人的矛盾还不会破裂,诸葛亮不在了,这个矛盾就有可能瞬间爆发,对诸葛亮来说,为避免日后的局面不可收拾,必须生前要做出安排,明确支持哪一个。杨仪和魏延各有优劣,他们对蜀汉也都是忠心的,分歧更多是出于性格,还有就是争权,对此诸葛亮应该很清楚。魏延的优势是军事才干突出,对汉中的情况熟悉,又是刘备生前破格提拔的人,杨仪的优势是长期跟随诸葛亮,行政才干突出,诸葛亮更放心。选接班人不是选最可爱的、最有能力的,而是要选最可靠的、最不会产生的变数的,所以诸葛亮肯定更倾向于选杨仪。

  而且,从蜀汉内部的情况看,支持杨仪的占大多数,汉中前线的主要人员如费祎、姜维等都站在杨仪一边,成都方面的蒋琬等也支持杨仪,诸葛亮要做选择,得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如果选了杨仪,诸葛亮就得处置好魏延,防止他因不满而生乱,所以诸葛亮临终前召开了魏延没有参加的会议,会上对如何退军做出了安排,预设了两种情况:一是魏延服从退军的命令,那就按次序退军;二是魏延不服从命令,那就分头退军,把魏延甩开。诸葛亮大概已经预料到后面会发生的事,蜀军的分裂虽然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但现在他也无法避免,只能最大程度地止损。所以,诸葛亮放弃魏延并不是魏延真的有反心,而是两难之下的痛苦抉择,诸葛亮必须为北伐的数万蜀军将士选择一条最可靠、最保险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要弄死杨修而不是司马懿呢
为什么曹操临死前会杀杨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创立者,作为曹魏的建立人,曹操无时无刻不想。不过直到曹操去世,也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即使是曹操的后人,也没有。倒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司马懿的后人,建立了晋朝。在历史上,晋朝的存在感几乎是最低的,虽然是大一统王朝,可是在史书上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曹操在世的时候,发生了夺嫡的争斗,曹植与曹丕一直想要争魏王。曹操自己是喜欢曹植的,可是曹植不是嫡长子。这就让曹操无可奈何了,曹丕占有嫡长子的优势,同时曹丕也是有能力的。当初曹操让曹丕与曹植互相争斗,两人分别有各自的谋士,同时有各自的府邸。司马懿追随了曹丕,杨修辅佐了曹植。世子之争,也是谋士的争夺。无论是曹丕还是曹植,这样的争夺都无法避免,毕竟魏王只有一个。最终的曹丕和司马懿组合胜出,曹丕成功即位。可是曹操在去世之前,将杨修杀死,那么以曹...
· 庞德公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呢他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呢
庞统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庞统之所以受到后世怀疑,是因为生前时人对他的评价太高了。而他因为早逝,没有机会证明自己。因此,庞统究竟行还是不行,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世人对他的评价真的非常高。庞德公、司马徽把他和诸葛亮并举,称他两人为“伏龙”“凤雏”。鲁肃赞他:“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赞他:“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庞统)他虽然获得这么多的赞誉,但都是在他出道之前获得的。他出道之后,并没有建立更多的功绩,因此,并不能通过像诸葛亮那样实际的例证,来证明他自己。那么,庞统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呢?我的观点是,庞统有才能,但未必是大才,更不可能是诸葛亮那样的济世之才。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庞统从来没有给刘备献过“整体战略规划”。有没有“整体战略规划”,应该是一个谋士是不是大才的硬指标。我们看看历...
· 揭秘袁术称帝为何会过早的灭亡呢他究竟都做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袁术称帝为何会过早的灭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黄巾之乱平息后没有多久,各路诸葛又开始打了起来,其中,袁绍在河北称雄,曹操奉天子与许昌,孙策盘踞江东隐隐有一统之势,天下局面大乱,但很多有实力的诸侯却丝毫没有犯上作乱的心思,心里面仍然认为天子的地位无可撼动。随着衣带诏事件的爆发,天下对于曹操的逆反心理便多了起来,但是曹操对于称帝却丝毫没有想法仍以汉帝为尊。那么当时的袁术为何要突然宣布称帝呢。袁术身为四世三公的后裔,出身于名门之家,从开始起事就备受人尊崇。在东汉末年,门阀观念的思想深入人心,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背景作为支撑单单靠自己发挥光和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是刘备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汉室的族谱之上的原因,因为这样,他就能靠着皇叔的名头来打造自己的势力,事实也证明,刘备做的是对的。但是袁术却没有把这项重要因素放在心上,可能因为侵染的环境不同,袁术...
· 赵武灵王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为何最后会成就秦国呢
还不知道:赵武灵王是怎么成就秦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代,除了秦国连续六代无昏君之外,其他诸国的帝王还是以平庸为多,而明君每国只出现了一两位。要说赵国最“贤”的君主肯定首推赵武灵王了,就算是将之放在整个战国时代,他都是能排得上号的明君。如果不是他的锐意改革,效仿胡人,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汉人军队的作战方式,建立了战国时期的最强骑兵,如果不是他,中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进入骑兵时代。也许在百年之后的西汉可能就无法驱赶匈奴,稳定边境了。也许当时汉武帝的宏图大业就需要以别的方式去实现了,但是肯定比现有的方式困难百倍不止。赵武灵王虽然是数一数人的贤君,但是小编却说他一生犯下两个大错,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赵武灵王医生犯下的两个错误分别是推举嬴稷为秦国的王,为秦国选择了当时可以选择的最好的君王;二是禅让王位给公子和,在立储之事上面决而不断,最后引发了叛乱,赵武灵王也最后被饿...
· 刘封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弄死他不可呢
诸葛亮规劝刘备杀死刘封,刘备再三考虑却依然决定赐死自己抚养教育多年的养子刘封,为什么一定要杀他呢?这个原因导致诸葛亮不得不劝刘备赐死刘封,而刘封也必须死!根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刘封者,本罗侯冠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刘封,原本是冠氏的儿子,但是父母都因故逝世,他便由长沙的舅舅刘氏收养;公元201年,天下混乱,割据局面越来越严重,“草鞋”皇叔刘备面对,四下无路,但又不甘心碌碌一生,便决定投奔占据荆州的刘氏同宗刘表,从而谋一份差事,刘表也被没有驳刘备面子,给他了一个不要紧的职位,从此刘备开始在刘表手下任职。而此时的刘皇叔已经有四十余岁的“高龄”,但是仍然没有子嗣,多年哭求仍无果而终,因一次机缘巧合刘备与年少的刘封相遇,刘备看到刘封勇猛过人且非常有智慧,甚是喜爱,便直接过继为养子,悉心教养,二人从此做了半路父子。“及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