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骁勇善战八旗军,为什么在乾隆之后腐朽殆尽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9
转发:0
评论:0
清朝骁勇善战八旗军,为什么在乾隆之后腐朽殆尽了?,清朝骁勇善战八旗军,为什么在乾隆之后腐朽殆尽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清朝骁勇善战八旗军,为什么在乾隆之后腐朽殆尽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我国古代,说起骑兵史上的“奇迹”一般的存在,莫过于“女真”骑兵。其崛起于12世纪,也就是我国宋朝年间,最大的成就无疑是摧毁辽国,后痛击宋朝,并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位皇帝。这样的成就,足以证明了女真骑兵的凶悍。

  俗语有云,“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就是对女真骑兵的写实刻画。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女真部落在明朝末期再次崛起,清朝的努尔哈赤曾一直强调,自己所属的建州部族是“真正的女真后裔”。但在大喵看来,建州女真至于是不是“纯正血统”暂不论,但是从战力上来比较,的确和宋朝年间的“女真部落”有一些差距。但总的来说,也不算太差,作为推翻明朝建立清朝的主力军,也差不到哪去。

  明末时,在我国东北地区有着三个女真部族,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这三个部族也是清朝满洲八旗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1601年时,满洲部族开始扩张,努尔哈赤于是建立了旗人制度,组建黄、红、蓝、白四旗,细分的规则为一旗为五参领,一参领为五佐领。这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更强的战斗力。由于发展迅猛,在1615年时,满洲部族的数量得到极大扩充,遂增编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到此时,满洲的八旗军正式形成。

  区别于当年的女真骑兵,此时形成的八旗军虽然在骑射方面依旧保持着传统,可是与马上骑射比较起来,更加偏向于步下射箭。在加上东北地区的天气严寒,由此,最初的八旗军士兵体格健壮,异常凶猛善战。

  可以说,努尔哈赤时期的满族八旗军称得上精锐;可是到了皇太极时期,就出现了不同之处。为了扩大战果征服明朝,必须来扩充兵员数量,此为仿制满洲八旗制度,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三者在地位上,仍旧以满洲八旗为主要地位,但是由于掠夺和配给的物资越加丰富,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些安逸心里。但总得来说,在皇太极时期的满洲八旗军战力仍旧相当强劲。

  可是到了入关之后,顺治时期,情况愈加明显。由于关内多平原,这让原本生活于白山黑土之间的部族,瞬间有了安逸之所。物质上的,开始逐步侵蚀满洲八旗军。

  在康雍年间,满洲八旗军已经开始“忘本”了,在平藩之乱中,出现过主将临阵胆怯、畏战的情况,这着实是令人所不解。加之汉八旗军的崛起,满洲八旗军似乎有了当起“少爷兵”的样子,整体安逸骄奢,战力下滑。纵然有些许部分战力尚可,可终究于事无补。

  到了乾隆时期,满洲八旗军距离当年努尔哈赤之时,早已相差甚远。奢靡的生活习惯,大肆占地圈地,置田建造宅院等,让满洲八旗军“不似当年勇”了。可俗话说,“死了的鸭子嘴硬”,形容当时的满洲八旗军十分贴切。自觉“正统高人一等”,却有不愿去冲锋陷阵,汉八旗军打了胜仗,便会吹嘘若是“满洲八旗军上阵”如何如何。

  乾隆之后,满洲八旗军整体已经腐朽殆尽了,从军尚武之风不在,安逸、骄奢、攀比、玩乐等,看谁比谁玩得更高级、更趣味,后来直接发展成为了一群“养花玩鸟”的主。

  当年洋人撞开清朝国门,这些个“满洲八旗军”彻底沦为了一群草包。在大喵看来,女真部族入关之后,就开始堕化之路,就其根本原因,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没了为了生存而冲锋的信念和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八旗的关系: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的关系?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 清朝八旗军灭亡敌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竟是编组
和网上一些人说的不一样,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并不是文盲。明末大儒黄道周在《博物典汇》卷20《四夷》一文中写道:“(努尔哈赤)读书识字,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按照萨尔浒之战中被俘的朝鲜人李民寏的记述:“闻胡将中惟‘红歹’仅识字云。”(李民寏《建州闻见录》)李民寏的说法来自道听途说,不那么准确,起码创制满文的额尔德尼和噶盖,都是熟悉蒙古文和汉文的大臣,这一点,明人谈迁在《北游录》里就有佐证。当然,由于“红歹”,也就是皇太极的汉文学自汉人龚正陆,朝鲜人的记载是:(万历二十年)“俺差人杨大朝入虏中,见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龚正六(吴音同陆),年少客于辽东,被抢在其处,有子姓群妾,家产万金,老乙可赤(努尔哈赤的朝鲜称呼)号为师傅,方教老乙可赤儿子书,而老乙可赤极其厚待。虏中识字者,只有此人,而文理未尽通矣。”(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边疆小部落的小人物,大明朝廷是不关注的...
·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 汉军八旗
简介汉军的编立红衣炮更多资料:天聪新政汉军八旗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后金及其后身清朝俘获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起初均编隶于满洲八旗之下。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对汉人的种种苛政,起初的地位并不高。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便力图改变这种状况,汉军的始建就是体现之一。天聪五年(1631年)以前,后金军中尚无大炮,攻城时难免会受到很大阻碍。于是在该年,皇太极因永平之战俘获的王天相会造炮,命其铸造红衣炮,并始编汉军一旗,旗纛为青色,由额驸佟养性率领这支“重兵”。汉军之所以在满语中被称为“重兵”也正是由于归降汉人铸造、掌管火炮而得名,因此可知汉军创制之初扮演着八旗军队中“重炮兵部队”的角色,火炮对于后金军队的重要性也使得汉军地位获得了提高。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汉军扩建为二旗,旗纛仍为青色。两年后(1639年)再增至四旗,旗纛为纯...
· 清朝汉军八旗是什么样的编制和级别分别?乾隆为什么要开除他们的户籍
八旗汉军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指代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个汉军旗,部分误称为“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岳托向皇太极建议:施行满汉联姻的策略,凡归降的一品汉官,以诸贝勒女嫁之为妻;二品汉官,以国中诸贝勒、大臣女嫁之为妻。即使原来已经有了妻室,仍以诸贝勒、大臣女与之,以示我诚信。至于那些归降的普通士兵,则核查各牛录所属寡妇,给配为妻,或由国库出钱替其从民间另行娶妻。此外,再划给明军将士不同的土地,以资其生养。岳托率先与额驸汉官佟养性结成姻亲。皇太极率领诸贝勒大臣等前往祝贺,并开怀畅饮,相互敬酒。岳托的示范与皇太极的支持鼓舞了满汉群臣,双方纷纷缔结姻亲。皇太极欢喜异常,命令每人赏赐彭缎三匹、丝绸三匹、佛头青布十九匹、白银五两。皇太极又多次赏赐大凌河城归降明军的将士,并且给予了妥善安置。不惜倾全国之力,以各种方式来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