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军为什么不放火箭?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话说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找诸葛亮商讨御敌之策。周瑜问孔明:“水上交战应该以哪种武器最好。”孔明答到:“水上交战,应以弓箭为好。”周瑜想刁难孔明,便说到:“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
诸葛亮说:“既然是都督委托,那孔明当然照办。但就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道:“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既然我们与曹军跟快就要交战了,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接着问到:“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回答到:“只要三天即可。”
周瑜有点不屑地说:“军情紧急,先生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倘若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激动,于是便立刻叫诸葛亮当着众人的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继续说到∶“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后来的结果我们就知道了,孔明带着鲁肃,乘着早就布满草人的船,趁着大雾天去曹军营地叫阵,曹军不敢追击,只是让弓弩手放箭。最后孔明满载而归,所得箭十多万支,周瑜见到顿时称赞他为神人。
当然了,这只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里的一段故事,并不能当作是正史来看。但我们暂且不论故事真假,我们就来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呢?如果放的是火箭,那射到孔明的船上不就能将其给点燃了吗?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古代战争中用火攻的方式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了,但是在运用得好的情况下,往往能改写整个战局,乃至天下的局势。但是,俗话说:“水火无情”,如果运用得不好,那必然是引火。再者,想要运用好火,是极其不容易的。那么究竟有多难呢?
在《孙子兵法》中记载: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 四曰火库, 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我们从孙子的话中可以得出,火攻的主要对象有五个,分别为火人、火积、火辎、火库和火队。这里的“火人”实际上就是士兵和营盘,比如火烧赤壁就是典型。其他的四种,就烧掉敌军的辎重,武器准备等等。
从这里来看,曹操似乎也有放火箭的理由。但是放火也是要具备一定要求的。
孙子说过:“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如此看来,想要放火必须有这四个要求:
第一,天气要干燥;
第二,敌军的营房是竹子或者茅草等易燃物;
第三,敌军的物质相对集中;
第四,若敌人营房附近有草丛和灌木的话就顺风烧毁。
所以,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的话,首先是天气起雾,比较湿润,不利于火的扩散;所以,如果射出去,还不知道射中敌军战船的时候还有没有燃。再者,曹军只是听到敌军的战鼓和叫阵声,并未看到敌军战船,在这样不确定的情况下,曹军也自然不会射火箭。再者来看,古代的火箭,并不是像我们看影视剧中的那样,直接射一支箭头带有火的箭。古代的火箭,是“油箭”和“火箭”的配合。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使用火箭的时候要先射一支“油箭”,也就是要包一小瓢油在箭头上,射出去以后,油就洒在了墙上,然后再射一支火箭去将其点燃,最后再射油箭去给它实行“火上浇油”,这才是射火箭的步骤。曹军连敌军都看不到,怎么射火箭呢?
所以,总的来说,曹军选择射一般的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射火箭的要求太高,在当时很不适用。所以就有一些史学家说,曹操不是不放,是不能放!毕竟放出去也没多大用!你们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