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制度发展是什么样的 为何朱元璋会废除它呢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国的宰相制度起源于商代,丞相之名始于秦,秦朝正式建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则是中央行政体制的首脑。宰相只是中央行政体制中的一个通称,每个朝代称呼不一样。秦汉时期,称丞相或相国,东汉时称为司徒;隋唐称宰相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三者官员的通称,具体名称则因时而异。然而,宰相制度发展到明朝时却被废除。
秦王嬴政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同为宰相之职位。隋唐时期,建立了以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进步和发展。唐代的宰相制度,是在沿袭了隋朝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政事堂地位日渐提高,成了宰相议决军国大政的最高国务会议。
五代十国至宋代,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制。明太祖洪武建元之前,设有宰相,及至十三年左相胡惟庸专权,遂罢中书省,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朝初中央设有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总天下之大政”。中书省为百官之首,权力非常大。朱元璋为削弱中书省和百官的权力,首先废除了丞相的权力。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分管掌管地方民政、司法、军事。
朱元璋是通过农民起义登上皇帝宝座的,在对待功臣问题上,朱元璋做到了“诛戮功臣”,其残忍程度千古未有。朱元璋废相后,所有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沉重的政务负荷使他不得不开始寻找制度上的对策。于是,“内阁”应运而生。到明成祖朱棣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内阁才成为皇帝的智囊团。
宰相制废除,皇帝对朝臣、百姓都有强烈的戒心。于是,效忠皇帝的特务机构又出现了——锦衣卫组织,这个组织逐渐又变成皇帝惩罚异己者的工具。锦衣卫也是后来东西厂卫的先例。
朱元璋虽规定宦官不能干政,但随着后世皇帝的需要,宦官逐渐得到皇帝的重视,于是司礼监与内阁并立。皇帝为了弥补废相带来的制度上的缺失,不断利用内阁与司礼监互相彼此制约。废相其实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斗争,标志着由君主集权发展到君主专制的演变,最终推向了君主,应该说是一种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