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魏国到底在干什么 为何就是留不住人才呢
还不知道: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战国的历史上,魏国不仅是一个军事强国,魏国同时也是一个人才强国。这是因为,在魏国刚刚从晋国裂变出来的时候,因为“李悝变法”的原因,在国内累积了数量相当多的人才。同时,“西河学派”的建立,也使得魏国有了一个稳固的人才培训基地。不要小看这些魏国的人才,不论是商鞅、张仪,还是吴起、孙膑,这些人对于日后战国的历史走向,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历史上的魏国,所以能够迅速的强大起来,同魏国人才的累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魏文侯执掌魏国数十年的时间里,大量的人才得到了重用。而这中间,魏文侯重用吴起、乐羊等人,更是成为了后世史书记载的佳话。但是这样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魏国在魏文侯之后,出现了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更加快了魏国的衰败。那么,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何总是留不住人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科举制完善之前,华夏大地对于人才的选拔,始终都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方法。于是,一个人如果想要跻身于朝堂的话,要么是像君主展现自己的才能,要么则是凭借自己的身份。而魏国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实际上便同魏国君主的交替,有着很大的关系。魏文侯在位的时候,魏国尚且能够做到选贤举能,而在魏文侯之后,魏国的朝政近乎全部都由贵族所把持。以至于,一个有才干的人,终生可能都不会受到君王的重用。
这样的情况下,造成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魏国虽然强大,但是可能穷尽一生都碌碌而为。而当时的秦国虽然弱小,只身前往却有可能大有作为。并且,战国局势不断的变幻,更加剧了魏国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到了战国中晚期的时候,各国君主为了能够招揽列国人才,更是绞尽了脑汁。当时,燕昭王铸黄金台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世不断传唱的佳话。这样两相比较一下,我们便能发现,列国大力度的招揽人才,可以说是魏国留不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魏国留不住人才,同魏文侯之后的君主,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文侯之后的武侯、惠王,自恃国力强盛,对于人才的选拔,则多采取了漠视的态度。以至于,武侯在位的时候,失去了悍将吴起。而魏惠王在位时期,魏国则紧跟着失去了孙膑、商鞅这样的人才。这些关键人才的流失,为魏国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笔。究其原因,实际上同魏国君主的识人不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次,魏国留不住人才,更像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是因为,当魏国因为人才不断流失,而衰弱之后,更多的人才选择离开魏国,前往强大的秦国,谋一番作为。由此可见,这样的关系,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对关键人才的不重视,使得魏国一步步的走向了衰弱。而当魏国衰弱之后,人才流失的情况,则更进一步的恶化了起来。以至于,魏国走出的这些人才,最终使得秦国得以屹立于魏国的西部边陲,日后给予魏国以当头棒喝。
历史上的魏国,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因为君主的识人不明,以及魏国朝政悉数被贵族把持。最终,使得当初那个“诸侯莫能与之争”的强大魏国,彻底的走下了历史的舞台。可即便如此,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还是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财富。而魏国“李悝变法”的结晶《法经》,更是对此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