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乾隆六下江南游山玩水 那么康熙六下江南做了什么事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4
转发:0
评论:0
乾隆六下江南游山玩水那么康熙六下江南做了什么事情,还不知道:康熙六下江南为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

  还不知道:康熙六下江南为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从小就从张国立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看到康熙爷喜欢下访民间,通过亲身经历知道各县、州官员是否为非作歹。然后回北京命令兵部尚书彻查,该杀头的杀头,该撤职的撤职。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具有很浓的演义色彩,并不可信。当那么大官连皇帝都认不出来,这皇帝做得也太没存在感了!但历史上,康熙爷确实六下江南过但不是微服。他这么兴师动众地到底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康熙六下江南做的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乾隆

  康熙爷从康熙23年到康熙46年共24年,520天前后6次下江南。每次下江南并不是影视剧中那样穿个便服,化名四爷带个小跟班走街串巷地考察乡土民情。而是声势浩大,把排场弄得很隆重。各州、县最高官员提前建好行宫然后携带下属官员,自己家属穿戴整齐地迎接。他是把声势造得越响越好。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皇帝来看他们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人问他这样跟乾隆爷有什么区别?劳民伤财,炫耀自己。他们俩还真不一样。我们知道,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辛勤治理,到了乾隆时期国家稳定,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乾隆爷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四处旅游,让百姓们瞻仰他的龙威,他主要体现在“炫”字。而他爷爷康熙爷就不一样了。从太祖皇帝努尔哈赤起兵建立后金到康熙22年统一台湾这整整100年期间,太祖皇帝手持武器汉儒,皇太极六掠中原,多尔衮推行剃发政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些都导致了这100年期间满汉之间很深的仇恨。虽然全国统一了但国内并不安定,所以他六下江南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满汉间的文化结。

  康熙南巡图

  康熙是大清朝第一个穿过长江,到达江浙一带的皇帝,途径六条大江大河。他这么劳民伤财就是为了他的宏愿:康熙帝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念了1000多遍的论语使他对孔子有崇高的印象,他首先来到山东曲阜,孔子的第六十七孙,文宣王孔毓圻亲率全家老小跪迎他的到来。这很关键哦!我们汉文化中儒家思想被尊为主流思想,连孔子的后人都亲自跪迎康熙,这说明汉人接受了满人的统治。康熙的这招很高明。接着康熙徒步走到大成殿,此行为历史称“开万世文明,树百王典范。”走进孔庙,对着孔子像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也是十分难得的,比起以往的皇帝行为,他这做法显示他遵从儒家文化的意志。最后亲自上匾“万世师表”。

  孔毓圻

  康熙的第二祭是祭祀泰山,我们要知道满洲人的神山是长白山。泰山是汉人皇帝祭祀的。从这也看出康熙海纳百川的胸襟。接着到南京祭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要知道明清两朝可是个死对头,他曾祖父努尔哈赤就是被明朝大将袁崇焕用大炮轰死的。他不计前嫌,亲自前来祭拜孝陵也是肯定了明朝的地位。而且他还亲自作书“治隆唐宋”,这是对朱元璋的评价。皇太极曾说过朱元璋不过是穷和尚而已,一褒一贬泾渭分明。最后他又到浙江绍兴祭大禹陵,继续行三跪九叩大礼。至此,他要向天下人宣布接受汉文化,从此满汉不分家。

  皇太极

  其二,缓和君臣之间关系。详细点说就是缓和他与汉族大臣间的关系。他从赏赐入手,主要是赐匾、赐字 、赐宴、赐物、赐银、赐食、赐见、赐官。简称“八赐”。从下面一个小例子可以看到康熙是如何缓和与汉族大臣的关系的:当时的江宁府知府陈鹏年封了一家暗娼妓院然后改成乡约讲堂。也就相当于现在所谓的乡村里办演讲会宣扬康熙皇帝的各种事迹。并在大堂内的房梁上悬挂“天语叮咛”四个大字,意思是用皇帝的名言作嘱咐。本来他就是一片好心嘛,但有人告他犯上,康熙召集大臣讨论,结果就是论斩。这要是放在以前,陈鹏年早就人头落地了。康熙没有这么快下决定,他巡访至此,陈鹏年马上跪地磕头,而且是“咚咚咚”那种磕法。旁边的曹寅也为他求情。康熙最后改判他到北京修书,他也是故意救陈鹏年一命。

  张国立版康熙

  其三,缓和君民之间关系,也就是缓和汉族百姓的仇恨。他通过四种方式笼络人心:赈灾、蠲免、赏赐、救援。当时黄河灾害很严重。百姓常年流离失所。他六下江南的一个目的就是监督治理黄河。起早贪黑地与君民一起战斗在第一线。后来水患被有效控制,他开始放粮赈灾,挨家挨户地走访民情。了解当地官员是否有所作为。对困难家庭免除苛捐杂税。这些行动也为后来的国家稳定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陈道明版康熙

  那些影视剧上的微服私访其实就是小说,给观众图个视觉感受,第一,他根本没有机会这么做;第二,他也没有时间这么做;国家大大小小事务那么多,他整天泡在民间里,军政大事谁处理?第三,大清就没有祖制允许他这么做。他六下江南就已经冒大不韪了,更何况还是私服私访?第四,他认为也没有必要这么做,平时把自己关心的事做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行了,民间再多的矛盾由他们自己解决。都说不能越权办事,皇帝也是,天天追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那些国家大事交给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什么?乾隆六下江南概况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乾隆帝每次南巡,都把视察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他在巡视淮河闸堰时,发现原有的土堤不安全,就下令添筑鱼鳞石岸,还亲自画出图样。有位地方官在奏折里提出的方案同他不谋而合,乾隆帝很高兴,立即把他升了官。南巡要途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乾隆帝多次减除这三地的赋税。他还参观农田和织造机房,鼓励农桑。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乾隆帝重视发展农业的一贯方针。南巡所经之处,有岳飞、韩世忠、方孝孺、于谦等历代先贤的陵墓和祠堂,乾隆帝总要特派官员前去致祭,他本人还出席了对大禹陵、周公庙、孔庙及明太祖陵的祭奠。江南地区读书人很多,乾隆帝就宣布增加所到地方的官学生名额,还破格赏赐六百多人进士及第的资格。对于沿途居住的退休...
· 乾隆六下江南是真的吗?乾隆下江南都做了什么
弘历最受百姓津津乐道的就是六下江南,这在如今的电视剧里就可以体现。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目的之一是为了探访民情,古代信息不发达,皇帝要想了解民情,就得多到民间走走。其二是为了加强清朝政权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江南是明王朝起家之地,当地居民对明王朝最拥护,清军入关后反抗最激烈,也遭到了最惨烈的。而江南经济发达,帝国财赋又大半来源于此,所以康熙,乾隆都利用下江南为加强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以巩固统治。其三是为了河工,康熙时期主要是治理黄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视察黄河大坝,还视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弘历自己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游乐的目的大大增加。康熙帝六次南巡轻车简从“所有巡狩行宫,不施彩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而乾隆帝则是前呼后拥,大批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为搬运...
· 乾隆六下江南分别干了什么?
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六次下江南,为此他撰写了《南巡记》一文,总结性地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圣祖康熙六次南巡江浙。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以及奉母游览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经过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同年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下诏准许兴修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经过淮安,命令将城北一带土堤改为石工;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同年三月,到达杭州,参观敷文书院;然后登观潮楼阅兵,遍游西湖名胜。回京时,从南京绕道祭明太祖陵,并且阅兵;陪着皇太后亲自到织造机房观织。随即沿运河北上,从陆路到泰安,到泰山岳庙烧香。同年五月四日,抵达圆明园。第一次南巡,往返行程水路共计5800里,历时五个多月。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
· 宫墙内的秘密:乾隆六下江南与身世之谜
宝亲王是什么人?便是钮祜禄皇后从陈世倌家里换来的儿子,取名弘历。——《清宫十三朝演义》康熙皇帝在二十四年间先后六次南巡,分别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从北京出发,由山东入江苏,涉江而南到苏州、南京、杭州,最远是渡过钱塘江到了绍兴。一雾锁江南康熙的南巡较为务实、勤勉,也很简朴。“他的臣民不会忘记,当南巡的时候,船泊于乡间,而皇帝灯下读书至午夜未歇。”(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康熙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途经多个城市却没有停留,昼夜行船三百六十余里,住宿多在船中夜泊。其次选择地方官员的府邸、运河岸边的寺庙作为临时居所,很少修建行宫。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是视察水利河工,没有半点游玩的意图。在行船途中,政务也从未荒废,他与在京城一样,每日例行处理奏章,并撰写《南巡笔记》。其...
· 康熙六下江南不是为了找韦小宝而是为了这个
在鹿鼎记结尾。金庸讲道:“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为什么他以前从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当年就下江南?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其问不得要领,何以闷闷不乐?后人考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原为御前侍卫,曾为韦小宝的部属,后被康熙派为苏州织造,又任江宁织造,命其常驻江南繁华之地,就近寻访韦小宝云。”图片来源于网络鹿鼎记在今天来说,不像是武侠小说,而是一部架空历史小说。历史上不存在韦小宝其人,但鹿鼎记里提到说康熙下江南其实不全是为了巡视河工,确实没错。明清时代,江南地带一直是首都位于北方地区的中央帝国的钱袋子,而江南地区不稳定,对清朝的生存是致命的。说是巡视黄河河工,却每次必到江南长时间停留。又在江南设置江南三织造这种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秘密情报机构,更多的是出自监视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