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穷书生进京赶考,没有盘缠该怎么办?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9
转发:0
评论:0
古代穷书生进京赶考,没有盘缠该怎么办?,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成就,期间也产生了一些伟大的思想一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成就,期间也产生了一些伟大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其实还有一项在封建社会产生的制度在现在也能看见其延伸的身影,这项制度就是科举制度。从科举制度建立以来,中国人就自然而然的把读书看作是普通人当官的唯一途径。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科举制度,但是在这个社会老百姓想当官的唯一途径还是读书。这种思想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近代社会就出现的“知识改变命运”等类似的口号,让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科举制度在隋唐正式设立,这个制度的设立直接提升了平民百姓的地位。隋唐以前如果不是达官贵族很难在进入官场,一展抱负。所以科举制度一出来,就受到了广大基层百姓的欢迎。从此以后,只要是男性,不管他的家里有多穷,都会通过科举考试这个途径来改变命运。寒窗苦读十余年,为的就是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考试分为四个阶段,这就像是打怪升级一样,只要通过了前一个阶段的测试,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科举考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

  那么在顺利通过前三个阶段之后,一些人就获得了殿试的资格,万一那个考生是广西或者是更南方的人,要去北京考试,路途这么遥远该怎么去呢?古代不像是现代各种交通方式便利,安全性高,速度快,广西到北京最多一天时间就到了。一些有钱人家还好,再怎么样资金是充足的,而对于一些本来就穷的揭不开锅的家庭该怎么办?在这里我们主要以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为例。

  清政府会事先拟定名单,对各个考生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其路程的实际距离发放的相应的补贴。举个例子,比如说的这个考生是江苏的,江苏离北京也不是很远,一般情况下,考生可以拿到10两银子的路费补贴。如果在远一点,就可以拿到20两以上的补贴。除了路费补贴之外,考生的当地政府还会提前为考生定制马车,马车的前面会插一面黄色的旗子,这就是“公务用车”,享有通行全国的权利,即使是那些经常拦路抢劫的土匪,也不敢打这些车的主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的巨额盘缠怎么来寒门学子的钱是从何而来的
书生进京赶考的巨额盘缠怎么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国的文明史如星河一般璀璨,其中就包括古代让西方顶礼膜拜的文官考试制度——科举制。科举制萌芽与隋文帝时期,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此后的1300年间一直被历代王朝所沿用。科举制的出现,摧毁了自先秦就存在的世家大族把持官职的现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现象也一去不复返。科举制给所有人都提供了做官和变更阶层的渠道,所以古代的年轻人无不以读书、考试、做官为己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无人能够抵御,所以古人发出了“世间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的感慨。但是古代也出现不少如范进这一类,考了一辈子也考不上的人。要知道古代科举制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级别,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当然这是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其中童试一般离家乡不会太远,乡试则是在州府一...
· 古代山贼为什么不劫持进京赶考的书生?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山贼为何不敢劫进京赶考的书生?看看书生腰间绑的是啥,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说起山贼,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在书中,在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一般是群体聚居在一起,占山为王,扎营搭寨,以抢劫、勒索来往的路人为生。所以,山贼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大多是凶神恶煞,心狠手辣,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官府也对他们多次追剿。俗话说,行有行规,山贼虽然见钱眼开,用暴力抢夺别人钱财,行为不羁,伤天害理,但是山贼内部还是有着严格的纪律规章制度跟奖惩制度,而且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便是其中之一。按理来说,进京赶考的书生,是读书人,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而且身上带着盘缠,相比于防范很严的富人商队更容易夺取钱财,那为何会山贼不敢抢书生呢?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匪亦有道。其实在古代,很多山贼是生活穷困,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跑去当山贼,所以除了一些山贼头子罪大...
· 古代科举的赶考
原文标题:自古“高考”不容易看古代的赶考保健为体现科举选士的公开与公正,自唐至清,不论是两级考试还是三级考试,每级考试都要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内容、集中考试。此项规定,首先给应试者带来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要远离家乡,千里迢迢去参加考试。且不说唐宋的省试、明清的会试,要集中全国举子赴京师,就是明清的乡试,士子们云集省城,就够他们奔波的了。难怪古人用“赶考”来描绘这一历程。“赶”字确实道出了应试者的千辛万苦。清人龚炜曾作《赴考》一文,描绘自己以孱弱之躯,赴考路上中暑、晕船,最终只能半途返回,甚至因此“绝意名场”;清初湖南士子须赴武昌考试,途经洞庭湖,甚至“屡遭覆溺”。《名医类案》载“许元公入京师赴省试,过桥坠马,右臂臼脱”,本已昏迷,幸遇一良医为之调治,“五日复常,遂得赴试”。虽然只是意外,却可见长途跋涉之风云难测。又载:“刘君乡试入都,长途冒暑,气已伤矣。复日夜课诵,未几,壮热头疼,咳嗽干哆,不...
· 土匪都不爱抢劫进京赶考的人:这是为什么?
中国人,在古代要是生于农民之家,怎么办,永远当农民?如果农民生活不错,那就当,当下去,其乐也融融。要是生活不好呢?比如,年年青黄不接时,吃不饱,怎么办?一般人都是逃荒要饭等救济。那时,还有一条路,就是读书当官。读书当官,说起容易,干起难。首先读书要花钱,同时也干不成农活了。得别人先养活你。如果这一点也作不到,那就认命吧!万一有这个读书的条件,也不一定能当上官,那一路的关,多着呢,过五关,斩六将,是正常的。网络配图话说书生得先参加预选赛的童生试,童生试是在家乡举行的,要经过县、府、院三重考核,方能中个秀才,中了秀才(就是生员),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过了,就叫中举。中了举,才有资格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举就是要在秀才堆里的省大考拿名次,一般都是前一百名才有可能被录取。中了举,就可以上京赶考了。到了这一步,才算是看到了一点官毛。京城赶考,路途十分遥远,沿途充满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险阻。举人们一...
· 古代考生上京赶考遇到土匪该怎么办?十年书白读了?
古代书生上京赶考,可不像我们现在去外地读书那么方便,他们缺少方便的交通工具。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骑马,坐娇子,但是也要很久时间;而没钱家的孩子,要自己走路去,那是更加辛苦的,需要更强的毅力,而且一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危险。而一般长途行走,最怕遇到的是土匪,但是书生却不怕,为何?首先就先说一下土匪,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一个靠抢劫为生的团伙。他们无恶不作,连当地的官员都拿他们没办法,有保镖保护的富商也都非常害怕遇到,但是书生就不怕,原因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第一,在古代,每行都有一些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定,土匪也有。土匪就有规定说,孤儿寡母、赶考书生、红白喜事等等一般就不会抢,抢了就违反了规矩,就招到同行人取笑。第二,赶考书生穷,他们千辛万苦去赶考也就为了能够过上好日子,这样的书生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第三,对文人的尊重。那些土匪大都是没读过书的,都觉得读书人非常了不起,所以一般不怎么抢赶考书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