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他是朱元璋的第八子朱梓 最后为何会选择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0
转发:0
评论:0
他是朱元璋的第八子朱梓最后为何会选择自焚,朱梓为何要选择全家自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

  朱梓为何要选择全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朱元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在几千年的封建史中以“淮左布衣”的微末身份荣登大宝,千古以来能如此者也不过汉高祖刘邦、后赵石勒。但是是非功过,却总要让后人评说,在分封诸子之上,这位看似伟大的父亲,却也让后世的崇祯帝负重难行,100多万宗嗣助长的财政危机又何以弥补?

  在洪武三年(1370年),他将朱樉、朱棣等自己的9个儿子外加侄子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一并封王。而第八子朱梓赫然在列。此时的朱梓年龄尚不过周岁,可见朱元璋这位父亲对儿子的痛爱。

  在清修《明史》中,朱梓,英敏好学,善属文。显然这是一位好学上进,聪敏的藩王,在洪武十八年,他年满15周岁之后就藩湖广长沙府。

  富庶的长沙府,一位好学上进的王爷,又有滕王高阁临江渚,儒臣宴饮,谈笑有鸿儒,再加上父皇朱元璋为自己择的良配于氏,岂不是天下之幸于一身?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王爷,却在就藩五年之后,携妻子举火,连儿女后嗣都无所出,最后封国都被废除。这到底是何种原因,会让这位“机敏好学”的王爷,如此了却一生呢?

  《明史》以及《明太祖实录》中,对朱梓之死给出的理由是,因为1390年,朱梓的岳父于显的儿子于琥被卷入胡惟庸案,被杀。而朱梓则十分畏惧,害怕被牵连,在朱元璋派人对他进行安慰之后,将他征召入京,于是这位王爷害怕,便选择“引火”。

  而在明太祖朱元璋末期,一系列为了整顿吏治,惩治,更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的大案接连爆发,1376年的空印案,1385年郭恒案,以及这次的始于1380年,终于1390年的胡惟庸案,期间明太祖朱元璋通过三件大案,将开国功勋胡惟庸、李善长、陈宁等人尽皆屠戮,所亡以十万计。

  似乎被牵连进胡惟庸案的朱梓因此而死,也合情合理。但是且不说虎毒尚且不食子,即便是牵涉此案,于琥案发时虽然为三月,但依旧安然无恙,朱梓却在四月初一,显然时间节点都不对。更遑论身为皇子的朱梓,朱元璋又对子嗣十分纵容,即便是三儿子晋王造反都只是警告而已。

  而关于朱梓的另外一个版本则来自金庸祖上,满清包衣查继佐《罪惟录》中言说,朱梓之父乃是陈友谅,其母亲达妃乃是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之后掳掠而来,他乃是陈友谅的遗腹子。得知真相之后,谭王朱梓手书"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八字,意图谋反。面对徐达之子徐辉祖的讨伐,朱梓才举火,而此事更是牵连者众,后宫因此而亡者不计其数,连马皇后都待罪,最后也只有马皇后获免。

  而这个说法的荒谬之处便在于《玉牒》中,朱梓确实乃是达氏妃所用,可是陈友谅1363年便在鄱阳湖之战中战死,而朱梓出生年份1369年,这比在父亲腹中一待3年6个月的哪吒还久,而且朱梓之年,马皇后早已经病逝,有哪里会有待罪之举动。

  当然查继佐在《罪惟录·谭王梓传》中还说,朱梓相貌俊秀,但是及其好色,被朱元璋察觉才恐惧过度以至。但是考虑到查继佐的社会地位以及前引,或多有抹黑之言论。

  但是一本书,却大抵不会带有偏见,因为他就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御制纪非录》。这本书,则详细的记载了洪武年间,各地藩王的荒唐罪行,其中在写到八王爷朱梓时,更是记载了他的累累罪行“打死典仗、打死典薄……于宫中造淫亵器具,授之于宫中老妇,非礼百端。” 言语简单,不做翻译了。想来,作为父亲,朱元璋大抵是不会说假话,更只会更轻的记述儿子们的罪责吧?如此朱梓这位在清修《明史》中冠冕堂皇的王爷的“光辉形象”,您觉得他又为何会选择呢?

  最后,朱元璋这位一个敢将“荒”、“愍”这种恶谥赐给儿子的父亲,连一个谥号都没有给朱梓。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玉牒》《御制纪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当初定都凤阳为何最后会选择南京呢
还不知道:朱元璋定都凤阳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对待自己的家乡——凤阳可谓是感情异常特殊。根据朱元璋自己描述,他就像是扎根在凤阳土地中的一棵小草。在连年的斗争中,他一直备受这实践的冷酷,但是一旦回到凤阳的土地上,他就马上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踏实。也正是这样,尽管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当时的称谓),但是由于无法割舍的乡情,朱元璋就提出来一个另大臣们十分震惊的计划:把首都设在老家凤阳。其实就在朱元璋称帝前后,朱元璋同大臣们就首都选址进行过许多次讨论,因为应天在全国的位置偏于东南,所以大臣们都提出过长安、洛阳、开封和北平等方案,这四座城市都是历史名城,当得起首都之选。但是大臣们谁也没想到朱元璋提出的凤阳建都方案。朱元璋给出的解释是:应天离中原地区很远,控制北方很难。但是凤阳却是离中原地区很近,而且前面有长江后面有淮河,定都凤阳就可以补救应天的不足。大...
· 朱梓
参考资料^1.01.1《明史》卷一一六^《明书》
· 从庶子到帝王朱允炆为何会得到朱元璋的青睐?
众所周知,朱元璋时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始终不忘他曾经所经历那一切,并引以为戒,不让历史再次重演,因此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并不断告诫后世子孙,并让他们去体验他曾经生活的地方。朱元璋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因此他对嫡庶之分非常的看重,对于嫡长子寄予极高的希望。那么,朱元璋为何传位给朱允炆呢?网络配图上面有提到,朱元璋非常重视嫡庶之分,而朱元璋之所以会把皇位传给朱允炆,也在于他占了个嫡字,其实朱允炆原本是庶子,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只是他的哥哥不长命,没长到多大便离开人世了,他的母亲是朱元璋嫡长子的原配夫人,朱允炆的哥哥死去后,他的母亲便因为身体承受不了打击,不久之后也离开人世,这时对于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来说,相继承受着妻死子亡的痛苦,便将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扶成正妻,这时朱允炆也由原来的庶子变成了嫡子,朱允炆不仅变成了嫡子还成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
· 朱元璋选择朱标的儿子朱允文立而不是其他皇子
自古以来,皇子们对于皇位的争夺都非常激烈,而皇帝在挑选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也极其谨慎,甚至在选定了皇位继承人后,还会想尽办法为其铺路,可以说只要得到了皇帝的肯定,距离皇位也就不远了,但也有许多皇子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肯定,但却凭借自己的力量坐上了皇位,无论走哪一条路,都是披荆斩棘,非常困难,而在这条路上也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朱元璋立储的事情。自1353年参加红巾军以来,朱元璋百经磨难,接连大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建立了大明王朝,历史上对曲其评价虽褒贬不一,但不得不说能建此大业,朱元璋还是有着独到的眼光和能力的,但在选太子这件事上朱元璋可真是马失前蹄,连连失手。本来朱元璋看重的是自己的大儿子朱标,立了他为太子,之后对他重用有加,多次委派其重任,洪武24年的时候,朱元璋想要迁都西安,便派太子前去视察,但由于路途遥远,奔波不断,朱标竟然生病了,古代的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积劳成疾...
· 朱温品行不端为何称帝后是儿子杀他
朱温灭唐讲述的是朱温推翻政权,自己建立后梁政权并且称帝的事情。朱温灭唐是朱温的计划之一,野心膨胀的朱温,并不想身为臣子,在朱温和他谋士的计划下,朱温最终推翻了唐朝统治。那么,就来细说一下朱温灭唐的始末。朱温灭唐早年间,朱温加入黄巢起义军队,因屡立战功,很快就成为黄巢军中一员大将。大齐政权建立后,朱温担任同州御史一职,谋士谢瞳劝说朱温投靠唐僖宗。唐僖宗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为了让他忠于唐朝,并给朱温赐名为“全忠”。公元884年,朱温率领唐军和李克用一起黄巢起义军。随后,宦官劫迁了唐昭宗,朱温得知后,斩杀了数百位宦官,将唐昭宗送回了长安。于是,唐昭宗就成为了朱温的傀儡,朝中政权被朱温把握在手。公元904年,朱温将唐昭宗迁往洛阳,并派人杀掉唐昭宗,随后立唐昭宗儿子为哀帝。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势力范围,朱温贬杀唐朝官员三十多人。公元907年,朱温在唐朝宰相张文蔚支持下,准备称帝。随后,朱温废掉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